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管梗阻可引起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增高,其增高程度可作为梗阻性黄疸病因的鉴别指标之一。本文统计308例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梗阻性黄疸时AKP与γ-GT值,同时计算二者比值,并探讨其临床价值。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系我院住院和门诊观察室病人。肿瘤性组69例(肝癌37例,胰头癌32例),非肿瘤性组239例(胆囊炎90例,胆结石104例,胆道蛔虫病45例)。308例均根据病史,体检、化验、X线、B型超声波、部分经CT证实确诊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超声显像诊断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价值,现将本室近三年来60例肝外阻塞性黄疸的超声检查结果(并有手术、病理对照,其中30例做了逆行胰胆管造影)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6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9~70岁,其中40岁以上者51例.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升高在不同性质的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CA199水平高于参考值的21例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良性组)和24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恶性组)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A199与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与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中治疗前血清CA199及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清CA199及DBIL水平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99及D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99不是肿瘤特异度非常高的标志物,不能作为判断良恶性疾病的唯一标志,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血清CA199变化及与DBIL的相关性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δ-胆红素,ADA,γ-GT和ALP在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大庆市第二医院88例健康人群、67例急性黄疸型肝炎和29例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血清进行了δ-胆红素,ADA,γ-GT,ALP和ALT酶活性平行检测,用SPSS10.0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δ-胆红素和γ-GT结果在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且其阳性率均为100%.而ADA在急性黄疸型肝炎组中虽只有88%阳性率,但其在梗阻性黄疸组中有非常低的阳性率,在两病例组中差异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δ-胆红素,ADA,γ-GT和ALP的联合检测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良好指标,若4项指标均增高,则为肝细胞性黄疸;δ-胆红素,γ-GT和ALP显著增高,而ADA正常则为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体液调节激素和肾功能测定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体液调节激素水平和肾功能变化.结果①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血容量减少,而血浆心钠素(ANP)升高;手术后血容量增多,而血浆ANP下降;②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升高,术后均下降;③阻塞性黄疸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术前明显低于正常,术后变化不显著.结论①阻塞性黄疸患者心房肌细胞功能亢进,解除梗阻可改变心功能.②术后循环血量及电解质失衡可以得到改善.③阻塞性黄疸患者肾功能低下,术后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血清白介素-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及16例总胆红素正常病人分别分组。(1)按良恶性分为:良性阻塞性黄疸组2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组12例、对照组16例。(2)按总胆红素高低分为:低胆红素组21例(总胆红素≤85.5mmol/L),高胆红素组16例(总胆红素>85.5mmol/L),对照组16例。分别抽血测定: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H50、C3、C4、白介素-18等。结果:良性阻塞性黄疸组、恶性阻塞性黄疸组、低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的白介素-18、IgA较对照组升高,IgG、补体CH50、C3较对照组降低。白介素-18与IgG、CH50、C3呈负相关。结论:阻塞性黄疸病人白介素-18水平升高具有重要意义,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减压引流(PTCD)和内支架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材料与方法:对12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作了PTC;并对恶性阻塞性黄疸分别作了PTCD及内支架术.结果:126例患者的PTC均提示胆管系统为恶性狭窄;98例成功植入内支架(其中16例植入2枚),58例作了PTCD;术后黄疸及相关指标明显好转.结论:PTC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有独到的价值;在PTC基础上,PTCD及内支架能够有效的改善及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延长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成熟的技术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14例实施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13例黄疸症状减退,7~10 d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明显降低。1例引流不畅,黄疸无减退,2个月后死亡。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黄疸在临床上较常见 ,诊断除依靠特征性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外 ,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 10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阻塞性黄疸影像学检查结果 ,探讨 4种检查手段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以便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9例阻塞性黄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 69例 ,女 40例 ,平均年龄 5 2岁。恶性组 49例 ,男 3 7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5 3岁 ;良性组 60例 ,男 3 2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5 1岁。1.2 检测方法  ( 1)超声诊断 :选用AIOKA 62 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 .5MHz ,常规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阻塞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胆心反射预防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行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患者给予精心护理,观察胆心反射预防效果。结果:本组5例出现胆心反射,经积极抢救均脱离危险。结论:精心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减少恶性阻塞性黄疸行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胆心反射。  相似文献   

11.
对46例非肿瘤性阻塞性肺不张患者应用纤支镜抽吸、夹取支气管阻塞物,冲冼阻塞的支气管。结果治愈率93%,总有效率100%。纤支镜吸引及支气管冲冼术治疗非肿瘤性阻塞性肺不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阻塞性黄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障碍,从而引起胆汁在肝内淤积的一种病变。多数由恶性肿瘤引起,由于大部分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被发现时多已晚期,多伴有肿瘤较大、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营养不良等,对晚期肿瘤伴中-重度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可以使胆汁流出体外,降低胆道压力,也是作为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惟一  相似文献   

13.
胃液监测对预防阻塞性黄疸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病率高,为探测其发生的临床信息,对2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胃液pH、游离酸、总酸、胆汁返流及潜血试验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大多数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均有高胃酸状态,不同时间的胃液pH、游离酸、总酸在雷尼替丁用药组和未用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肠吻合术后54%(7/13)有胆汁返流;几乎所有患者潜血试验持续阳性。认为阻塞性黄疸术后应严密监测胃液情况,充分引流,排除胆汁,必要时给予有效的胃内或全身性抗酸药物或灌注胃粘膜保护剂,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外科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附1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全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33-1134
目的 探讨外科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53例外科阻塞性黄疸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50例,死亡3例。黄疸消退时间平均12天,主要并发症为出血、伤口愈合不良、腹水及下肢水肿(低蛋白血症)及肝功能衰竭。结论在围手术期中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治疗胆道梗阻导致的肝功能受损,有利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姚洁洁  陆奉驹  余鸽  周净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4):300-301,F0003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普通彩超仪3.5MHz凸阵探头引导下行PTCD术。结果13例患者共行14次PTCD,其中1例左叶置管后滑出改行右前支穿刺置管,1例因肝内胆管内径小于4mm,穿刺失败后选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手术成功率92.8%(13/14),术后观察黄疸明显消退。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它具有灵活、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加味大柴胡汤对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预后的影响和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柴胡汤。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黄疸、皮肤瘙痒、腹痛、腹水和陶土色大便等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柴胡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挥抑制肝损伤和保护肝功能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围术期护理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经PTCD治疗48例,为观察组,3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低于对照组,高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是治疗高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效果优于ERCP。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79例恶性肿瘤引起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行超声引导PTCD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腹膜刺激征及出血症状,并记录胆汁引流量,监测置管后1周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72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达91.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时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ic-transpeptidase,γ一GT)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标本,应用酶法比色自动化分析测定γ-CT.结果病理性黄疸患儿γ-GT值较生理性黄痘患儿显著增高(P<0.05).结论 γ-CT可作为病理性黄疸的辅助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和讨论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本组阻塞性黄疸患者46例,结石和恶性肿瘤分别为4例和42例.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外引流、内外引流及胆管内支架治疗。结果对于胆管结石患者经过1wk的引流减黄,为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创造了条件;恶性胆管阻塞者经过介入治疗解决了黄疸问题,增强了食欲,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本组经过对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证明介入治疗阻塞性黄疸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