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解伤寒论》书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无已,金·聊摄人,首次全文逐条注解《伤寒论》,开《伤寒论》注释之先河,尚有《伤寒明理论》三卷,《伤寒药方论》一卷等著作。成氏注《伤寒论》一书,古今书目及引书著录多不同,究其原因,或许成氏注本,原来可能只名《伤寒论》,其他冠词及辍语,或系后人所知,故历代著录名称极多。现聊述如下:1 古今书目及引书著录成无已注《伤寒论》之书名古今书目及引书著录成无己注《伤寒论》之书名名目繁多,约有以下几种称谓:1 .1 《成无己伤寒论》 《宋史·艺文志》著录:“《成无己伤寒论》一卷。”《文渊阁书目》著录:“《成无己伤寒论》,一部二册。…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氏的《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贯通的巨著,它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被后世医家奉为圭臬。但目前各种讲义中关于《伤寒论》一书研究范围的提法尚须商榷,现提出来与同道们研讨。《伤寒论》一书的研究范围,《伤寒论讲义》根据《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认为“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统称”(1),于是断言“《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书”(1、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景岳全书·伤寒典》的研读 ,发现张介宾从诊法、证候、治法和方药诸方面均对《伤寒论》进行了补充 ,尤其对虚证 (阴证 )伤寒的证候及辨治内容 ,大大丰富和充实了《伤寒论》 ,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略论朱肱对《伤寒论》的整理编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朱肱对《伤寒论》的整理编次李金田伤寒教研室朱肱,字翼中,自号无求子,别号大隐翁,宋·吴兴(今浙江嘉兴)人,徽宗朝授奉议郎医学博士,人称朱奉议,著有《伤寒百问》和《类证活人书》等书传世,是宋代诸多研究《伤寒论》医家中富有成就者之一。其著《类证活人书...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就是"论伤寒"。在仲景前后那个时代"论伤寒"的诸家中,张仲景是影响最大的一家,但不可能是唯一的一家。历史的偶然和必然,使今人只见到一部比较完整论述"伤寒"的《伤寒论》。医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伤寒"的再认识和新探索,从而在中国医学史上,形成了内容庞大的"伤寒病学"或"伤寒学"。伤寒学的定义可以借鉴现今温病学定义的表述形式。《伤寒论》是庞大的"伤寒学"体系中一支根深叶茂的主干。《伤寒论》是"伤寒学"非常重要或最主要的内容,但不是"伤寒学"的全部,"伤寒学"绝不等同于《伤寒论》。以伤寒病为对象研究伤寒病和以《伤寒论》为对象研究《伤寒论》,是两个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有人提出就《内经》而言,少阳在六经中的位置似有矛盾。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当在太阳、阳明之间,而《素问·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少阳又当在阳经之末,阴经之前。历代《伤寒论》注家有持前说者,有持后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著作,一直被中国医家奉为经典。同样基于对《伤寒论》的研究,因侧重不同,后世学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并开展了不同的临床实践。郑寿全是清代伤寒学大师,被后世中医学者尊为“火神派”鼻祖。其融合《周易》、《黄帝内经》等两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对《伤寒论》进行阐释,提出“六经即六气,六经本一经”的“万病一气说”;并以阴阳为纲,总括伤寒六经,又在阴阳之中,重视阳气。使《伤寒论》辨证简白,主次分明,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397法说出自北宋·林亿等校刻“伤寒论·序”。本文归纳历代医家对397法的不同认识有四种观点:1、宋本各篇名下所注法数之和;2、王安道删其重复得238治;3、喻嘉言重新编得397法;4、陈修园删取原文得397节。作者考察明·赵开美仿宋复刻本(影印本)后指出:1、林亿等所言“法”是指伤寒及杂病多种证候的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方药、针灸和部分治禁等;2、397法系指从辨太阳病至辨发汗吐下后病十八篇内,各篇所注法数之和。然统计赵本各篇法数之和并非397,实为387法.疑有脱误。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归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 《伤寒论》之研究,若自金·成无己注解算起,至今已近九百年。其间,名贤睿哲层出不穷:专著。论文多不胜览。如百花竞放,争奇斗妍,为发明仲景学术,其功匪浅。然,虽(?)如此,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诸如“伤寒”、“温病”之争;“六病”、“六经”之辩;“提纲”之意义;“传经”之实质等,至今仍悬而未决。此足证《伤寒论》之义理精深,亦说明治伤寒学之难!然而,难诚难矣,却非真难!因难非其书如“天书”之莫可测,实多缘先世之一些“解经”者,无视了了经文,好端端节外生枝,弄出了诸多虚,空造了许多玄。遂使  相似文献   

10.
陈亦人教授对《伤寒论》的见解及其运用林真寿(浙江省椒江市中医院317700)主题词《伤寒论》,仲景学说,经方南京中医学院陈亦人教授致力于《伤寒论》教学和研究三十多年,颇多创见。他主编的《伤寒论译释》和《伤寒论求是》,在全国影响较大,为继承和发扬《伤寒...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六经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纲领,它继承于《内经·素问·热论》六经。所以,准确理解《伤寒论》六经与《内经》六经的异同是学习《伤寒论》六经概念的首要前提。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管见。 《伤寒论》六经以脏腑、经络、气血等为物质基础,其中脏腑是核心,阴阳之胜复消长是辨证之纲,并脉证合参,结合自然界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翼》为清·柯韵伯主要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之作 ,是《伤寒来苏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从辨证、立法、处方、选药等方面论述了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 ,主要表现为 :临证立法处方应“知其机得其情” ;“六经各有主治之方 ,而他经有互相通用之妙” ,“合是症 (证 )便用是方” ;独重桂枝、柴胡二方 ;重传变 ,重预防 ;六经为百病立法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等。其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 ,为运用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 ,为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部有法有方、承先启后的著作,是医学的宝贵遗产,已为大家公认的事实。其微妙意旨,约略述之如下。辩证大法平脉辨证,是《伤寒论》在《素问·热论》、《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明确的发挥。如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为湿病。太阳中暍,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为热病。这就简明扼要的分出了风寒温湿热等五病各个证状。其间有相同的、有不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传世后,历代学者对其评价极高,如吴澄《活人书辨·序》说:“渊奥典雅,焕然三代之文。”吴仪洛《伤寒分经》说:“仲景书一语可当千百言,每令人阐发不尽。”可谓浅学读之得其浅,深学读之得其深,左宜右有,小叩小鸣,大叩大鸣,承前启后的大著作。而近来一般教材,见仁见知,言人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素问·上古天真论》“逆于生乐”、《素问·至真要大论》“蛰虫不去”、《素问·生气通天论》“精则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土得木而达”、《伤寒论·145条》“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等经文中“逆、去、精、达、二”诸字的含义从文字训诂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改正并注》是民国时期中医学家陈逊斋的著作,该书为陈逊斋参考诸家之言,并结合其研究《伤寒论》多年的心得后编撰而成.全书分为前言与正文两部分,反映了陈逊斋的学术观点:1)《伤寒论》所言伤寒是广义上的伤寒;2)六经乃病证表里虚实之代名词,总持百病;3)仲景脉法与八纲相应;4)用药剂量从陈修园、徐灵胎所定最为适宜.《伤寒论改正并注》的正文部分共包括10篇内容,按照条文顺序或改正后作注,或只作注解.重视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是《伤寒论改正并注》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绍派伤寒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伤寒学派,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奠定了绍派伤寒的体系基础。此书经过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几代人的修订,内容及卷数有所增添。何秀山首次注解其义,何廉臣历经13年修订《通俗伤寒论》,为绍派伤寒第一次集成。曹炳章重新整理,徐荣斋引用现代学理给予重订,何廉臣修订《通俗伤寒论》,大大充实和丰富了《通俗伤寒论》的理论,使之更臻于成熟,对绍派伤寒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伤寒”一词较早见于《内经》、《难经》,有广义、狭义之分。认为《伤寒论》之“伤寒”另有深意:古人因气候、社会等因素而重视寒邪,故以伤寒病统领外感诸病;《伤寒论》重视寒邪伤人,所谓伤寒,即是寒邪伤阳之意,而阳气为病,一则阳虚,一则阳郁。伤寒与阳虚、阳郁当为互辞,《伤寒论》中始终贯穿着阳虚、阳郁之病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徐荣斋先生修订《通俗伤寒论》所做的工作以及对绍派伤寒发展所做的贡献。[方法]通过研读《重订通俗伤寒论》,根据其删减、新增的内容重点从辨证辨病方法、诊法、调护等方面归纳总结绍派伤寒理论的发展。[结果]《通俗伤寒论》作为绍派伤寒的扛鼎之作,自成书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徐荣斋先生的整理,《重订通俗伤寒论》才重新得以刊行。徐荣斋先生进一步突出了八纲辨证在绍派伤寒辨证中的基础地位,以八纲解释六经;更加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以法统方;丰富了问诊、舌诊、脉诊等伤寒的四诊方法,并以生动案例说明脱证的治疗增加病中调理法,总结了护理要点。[结论]《重订通俗伤寒论》的出版使绍派伤寒理论更加完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尤其是诊法、调护等学术思想在外感热病流派中颇具特色,使得绍派伤寒这个具有浙江地方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四逆辈”探讨李宇航(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四逆辈;理中汤;四逆汤;太阴病;治疗原则“四逆辈”一词,见于《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原文第22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