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检测方法,探讨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规律,以此拟描述不同年龄人类女性个体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生理曲线.方法:以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为标本,二次酶消化法收集成骨细胞并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P)及骨钙素(OCN)检测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 根据每个成骨细胞被激发后标记-FITC的雌激素受体(ER)抗体荧光强度来表达细胞内ER的含量.结果:二次酶消化法获得的成骨细胞,形态呈多边形,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染色率80%,不同培养时间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上清液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含量相比较成骨组明显高于成纤维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1、2月龄组ER荧光强度低表达,3月组ER荧光强度虽然呈低表达但已经显示出上升趋势,4月组以后ER荧光强度表达逐渐升高,至8、9、10月ER荧光强度表达至高峰,11月组之后各组ER表达荧光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二次酶消化法可获得较多的成骨细胞,符合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成骨细胞相关研究的细胞来源.雌性SD大鼠成骨细胞内含有丰富的ER,其表达有赖于雌激素的存在.雌性SD大鼠成骨细胞内ER表达随月龄增加呈现出1、2、3月组ER低表达,4月组以后ER表达逐渐升高,至8、9、10月ER表达至高峰,11月组之后各组ER表达呈下降趋势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豆苷原(daidzein,DA)对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表达的调节作用,并观察雌激素对这种调节的影响。方法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低血清(α-MEM,含2%FBS)培养,分别用0.1和10μmol/L的DA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分析细胞ERα、ERβ和PPARγ的表达变化。加入浓度均为0.1μmol/L的ER拮抗剂ICI182780或PPARγ拮抗剂GW9662,观察ER和PPARγ在DA调节中的作用。为观察雌激素的影响,采用无血清培养,在10nmol/L 17β-雌二醇(E2)条件下研究DA对细胞受体表达的作用。结果 DA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ER表达,而刺激其PPARγ表达。0.1和10μmol/L的DA分别下调ERα蛋白水平44%和38%(P<0.05),下调ERβ蛋白水平50%(P<0.05)和31%(P<0.05),上调PPARγ74%和78%(P<0.05)。ICI182780可阻断DA对ERα转录水平的抑制作用,DA对成骨细胞ERβmRNA水平的下调无统计学意义(P=0.087 4);GW9662可阻断DA对PPARγ表达的上调作用,提示成骨细胞ER和PPARγ参与自身表达调节。在10nmol/L 17β-雌二醇条件下,DA对无血清培养的成骨细胞ERα转录水平的抑制作用由28.0%~29.6%(P<0.05)增强至74.0%~82.8%(P<0.01),其对ERβ表达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增强,而对PPARγ的上调作用几乎丧失。结论 DA可通过调节ERs和PPARγ等受体表达间接影响成骨细胞的药物反应,雌激素可明显影响DA的受体调节作用。DA对细胞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对成骨细胞时间相关双相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豆苷原(daidzein,DA)对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达的调节作用,并观察雌激素对这种调节的影响。方法 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低血清(α-MEM,含2% FBS)培养,分别用0.1和10 μmol/L的DA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分析细胞ERα、ERβ和PPARγ的表达变化。加入浓度均为0.1 μmol/L的ER拮抗剂ICI182780或PPARγ拮抗剂GW9662,观察ER和PPARγ在DA调节中的作用。为观察雌激素的影响,采用无血清培养,在10 nmol/L 17β-雌二醇(E2)条件下研究DA对细胞受体表达的作用。结果 DA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ER表达,而刺激其PPARγ表达。0.1和10 μmol/L的DA分别下调ERα 蛋白水平44%和38% (P<0.05),下调ERβ蛋白水平50%(P<0.05)和31% (P<0.05),上调PPARγ 74%和78% (P<0.05)。 ICI182780可阻断DA对ERα转录水平的抑制作用,DA对成骨细胞ERβ mRNA水平的下调无统计学意义(P=0.087 4);GW9662可阻断DA对PPARγ表达的上调作用,提示成骨细胞ER和PPARγ参与自身表达调节。在10 nmol/L 17β-雌二醇条件下,DA对无血清培养的成骨细胞ERα转录水平的抑制作用由28.0%~29.6%(P<0.05)增强至74.0%~82.8%(P<0.01),其对ERβ表达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增强,而对PPARγ的上调作用几乎丧失。结论 DA可通过调节ERs和PPARγ等受体表达间接影响成骨细胞的药物反应,雌激素可明显影响DA的受体调节作用。DA对细胞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对成骨细胞时间相关双相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性激素受体及性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6例男性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和胃癌组织标本雌激素受体(EP)、孕激素受体(PR)含量.探讨胃癌的性激素水平改变及性激索与性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表明:(1)血清睾酮、雌二醇下降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索,血清睾酮对胃癌患者术前评估切除可能性有参考价值.但对判断预后及复发的意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胃癌组织中存在ER、PR受体.对ER( )PR( )胃癌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5.
雌性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雌性大鼠一生中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二次酶消化、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并进行鉴定,应用半定量Western blot对不同月龄雌性Wistar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结果:ER表达在1、2月龄组呈低度表达,3月组ER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至8、9、10月组ER达到高峰,10月组以后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结论:ER表达在不同月龄大鼠呈规律性分布,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应与雌激素水平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乳癖安消胶囊对实验乳腺增生大鼠性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闻天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2):904-905
目的观察乳癖安消胶囊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雌激素、孕激素及其相应受体的影响,为乳癖安消胶囊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和乳癖安消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5只。以肌注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性大鼠模型血浆中雌二醇(E2)、孕酮(P)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结果乳癖安消胶囊能降低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血清E2水平;也能降低乳腺组织ER、PR含量,使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下降。结论乳癖安消胶囊通过降低实验大鼠血清E2水平和乳腺组织ER、PR含量而起到抑制乳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与雌激素受体 (ER)含量、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的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液闪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人前列腺组织中的胞质和胞核ER含量及血清中E2 水平。 结果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组织中胞质、胞核ER含量高于健康人 (P <0 .0 5 ) ,两组血清E2 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ER的高表达可能是BPH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白桦脂醇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进行研究,探讨其植物雌激素活性。方法 将40只性未成熟雌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雌激素组,白桦脂醇低、高剂量组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17β-雌二醇(17β-E2)、白桦脂醇混悬液灌胃7 d。灌胃结束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剖取子宫称重,计算子宫增重率和子宫指数;通过Western bolt法检测小鼠子宫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α、ERβ和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蛋白的表达;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观察白桦脂醇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促增殖作用;通过细胞增殖拮抗实验观察ER阻断剂ICI182 780、ERα阻断剂MPP、ERβ阻断剂THC、雌激素膜受体GPR30阻断剂G15等4种阻断剂对白桦脂醇促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白桦脂醇能明显升高性未成熟雌性小鼠的子宫增重率、子宫指数,血清E2、FSH水平,以及子宫组织中ERα、GPR30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促进MCF-7细胞增殖(P0.01),且其促MCF-7细胞增殖作用能被ICI182 780、MPP、G15所拮抗(P0.01)。结论 白桦脂醇具有雌激素样活性,此活性由ERα和GPR30介导。  相似文献   

9.
用葡聚糖-活性炭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35例正常卵巢组织,75例良性病变及49例恶性卵巢组织的胞浆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表明,恶性病变中,性腺间质类和上皮性恶性肿瘤,其ER、PR含量均高于生殖细胞来源的和转移性癌(ER:P<0.05,PR:P<0.025);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内膜样癌的ER和PR含量高于桨液性、粘液性及透明细胞癌(ER:P<0.05,PR:P<0.01)。提示受体含量高者有用内分泌治疗的可能和推测有较好的预后。卵巢恶性肿瘤组织ER和PR含量与患者月经状况,临床分期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康汤防治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雌-孕激素联合造模形成乳腺增生大鼠模型,以乳结平作阳性对照,观察3个不同剂量乳康汤组大鼠乳头直径、高度和形态学变化,测定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含量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强度,检测模型大鼠细胞调亡比例。结果:乳康汤可使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红肿或增生减轻,明显减少乳腺小叶腺泡数及腺导管上皮细胞层数,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而升高孕酮(P)含量,对乳腺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抑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乳康汤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激素水平,改善机体内分泌环境,使其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下降,对大鼠乳腺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38例(肌瘤组),正常妇女32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IGFBP-3、雌激素(E2)、孕激素(P)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和子宫肌瘤组...  相似文献   

12.
用葡聚糖—活性炭单点饱和放射分析法测定了正常宫颈组织225例(86例子宫颈内膜、79例子宫颈鳞状上皮、60例子宫颈肌)和子宫颈癌87例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含量。结果显示:ER和PR含量在正常宫颈组织高于宫颈癌组织;ER和PR阳性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高于宫颈鳞癌。相关系数分析表明:癌变组织的ER和PR的含量变化不同步,提示癌变后受体的产生或/和作用机理的某个环节可能受损。宜颈癌组织的ER阳性率在临床各期别无规律性变化,PR阳性率有随临床期别增加而下降的趋势。部分宫颈癌患者PR含量较高且少数ER和PR同时阳性。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大鼠心壁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时去卵巢大鼠心脏雌激素受体 ( ERα)的表达。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分别测定去势和雌激素替代治疗 ( ERT)组 SD大鼠心脏雌激素受体水平 ,并对血清雌激素及血脂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1去势大鼠 ER(免疫阳性物质明显减少 ( P<0 .0 5 ) ,雌激素替代治疗 ( ERT) 8周后 ,ERα表达明显改善 ;2去势组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 ( P<0 .0 1 ) ,胆固醇 ( TC)、甘油三酯 ( TG)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ERα广泛存在于心肌组织中 ,且其表达受雌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性激素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男性青少年肥胖伴乳房发育症(OGMA)发病中的作用及三苯氧胺的疗效。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OGMA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10例乳腺组织ER、PR含量,并行三苯氧胺治疗。结果:OGMA患者血清总睾酮(TT)、睾酮/雌二醇(T/E2)降低,ER、PR阳性率均为80%。13例患者三苯氧胺治疗3个月,乳腺无明显缩小。结论:肥胖相关的血清TT、T/E2下降与OGMA发生密切相关,ER、PR含量增加是发病机制之一,三苯氧胺治疗本症疗效不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的研究,探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发病机制.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前瞻性方法观察月经过少组(观察组)和正常月经组(对照组)患者各4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两组血清6项性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催乳素(PRL)、孕酮(P)及睾酮(T),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VEGF、KDR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FSH、LH、E2、PRL、P及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ER、VEGF和KDR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5);两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PR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VEGF和KDR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盆底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将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分为SUI组(n=33)和非SUI组(n=38),于孕36~40周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水平。SUI组中的20例和非SUI组中的31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口顶端最深部肌肉组织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选取3例因外阴癌、直肠癌行手术治疗的女性非妊娠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盆底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 SUI组与非SUI组孕妇血清E2和E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孕妇血清P的质量浓度小于非SUI组[(184.7±48.2)μg/L和(223.2±93.5)μg/L](P<0.05)。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均发现,妊娠晚期妇女会阴深部平滑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肌纤维变细,细胞间质水肿。非SUI组平滑肌细胞ER和PR的强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UI组(P<0.05);盆底横纹肌细胞不表达ER和PR。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妊娠期盆底结构和功能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妊娠晚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盆底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 将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分为SUI组(n=33)和非SUI组(n=38),于孕36~40周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水平.SUI组中的20例和非SUI组中的31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口顶端最深部肌肉组织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选取3例因外阴癌、直肠癌行手术治疗的女性非妊娠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盆底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 SUI组与非SUI组孕妇血清E2和E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孕妇血清P的质量浓度小于非SUI组[(184.7±48.2)μg/L和(223.2±93.5)μg/L](P<0.05).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均发现,妊娠晚期妇女会阴深部平滑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肌纤维变细,细胞间质水肿.非SUI组平滑肌细胞ER和PR的强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UI组(P<0.05);盆底横纹肌细胞不表达ER和PR.结论 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妊娠期盆底结构和功能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颖  杨帆 《重庆医学》2018,(14):1885-1888,189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雌激素、孕激素、松弛素(RLX)及阴道壁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与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健康孕产妇93例(包括SUI组47例,非SUI组46例),于孕37~40周时抽血,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孕酮(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RLX水平;SUI组中42例和非SUI组中44例于其分娩时取阴道后壁全层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测定盆底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RLX受体(LGR7)的表达.结果 SUI组与非SUI组孕妇血清E2、E3、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孕妇血清RLX水平明显高于非SUI组(P<0.05).SUI组盆底组织ER的阳性表达强度低于非SUI组,SUI组盆底组织PR、LGR7的阳性表达强度高于非SU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清RLX水平和盆底组织中LGR7的表达与E2、E3、P均无相关性(P>0.05);盆底组织中LGR7与ER无相关性,与PR呈正相关.结论 妊娠晚期雌激素、孕激素、RLX对盆底支持组织的生物活性由其受体表达的水平介导发挥;PR可能对LGR7有正性调节作用,其与妊娠期SU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妊娠1 d、4 d、5 d、6 d的小鼠子宫内膜ER和PR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的核膜、核仁及细胞质中,ER于妊娠1 d表达最强,妊娠4 d最弱,妊娠5 d、6 d表达又逐渐增强;PR于妊娠1 d表达较弱,妊娠4 d表达最弱,妊娠5 d表达增强,妊娠6 d表达明显增强。结论:ER、PR蛋白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制备大鼠子宫肌瘤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明确相关机制.方法 性成熟雌性大鼠肌注200μg和300μg雌激素(E2),每周2次,持续8周和10周后处死,观测血清中E2和孕激素(P)水平,及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计算肌瘤形成率和动物死亡率.HE染色对大鼠子宫肌瘤与人子宫肌瘤进行病理组织学比较,确定E2诱导大鼠子宫肌瘤形成的最佳剂量和给药周期.结果 肌注E2 200μg8周后,大鼠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P<0.01),肉眼可见肌瘤形成.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与人子宫肌瘤相似,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大鼠肌注E2200 μg/只,2次/周,连续8周可建立与人相似的子宫肌瘤动物模型.动物子宫局部组织高浓度ER、PR与子宫肌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