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临床效果。方法翼状胬肉86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角膜缘干细胞组45例(47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组41例(43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角膜愈合情况、羊膜上皮化、新生血管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种术式产生的不适症状时间相似。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角膜创面愈合稍快于羊膜移植组。羊膜上皮化时间4~7 d。随访6个月至2年干细胞组胬肉复发2眼,羊膜组胬肉复发3眼。除复发病历外,手术区1个半月后均无明显新生血管生长。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均有助于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良好术式。两种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晓光  李莉  刘轶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41-141
目的观察逆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单独巩膜固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逆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单独巩膜固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68例(68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1例(1只眼)胬肉复发,复发率为1.47%。结论单独巩膜固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取材方便,简单易行,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切除后,先用丝裂霉素C棉片贴敷,然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覆盖巩膜暴露区.结果:术后观察6~20月,手术72眼,有4眼复发,复发率5.6%.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手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新方法。方法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患者21例,共24只眼,其中第1次术后复发者18例21只眼,第2次术后复发者3例3只眼。方法以带蒂角膜缘干细胞修复胬肉切除后角膜缘暴露区,同时以结膜蒂完全覆盖巩膜暴露区。结果术后第1天患者眼部刺激症状轻,角膜上皮完全覆盖胬肉切除后角膜上皮缺损区。24只术眼追踪1 ̄3年无复发,局部球结膜平坦,无明显瘢痕。结论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以加快胬肉切除术后角膜创面上皮的修复,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撕剥角膜面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显微镜下撕剥角膜面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50例(55眼),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术后创面修复、胬肉复发以及移植片存活等情况。结果随访期内5眼复发(约占9%)。该术后角膜创面平整,修复较快,移植片存活良好,复发率较低。结论行撕剥角膜面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利于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和眼表的重建,可以明显地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1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同时术中应用0.02%MM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角膜创面愈合良好,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胬肉复发3眼(复发率5.88%)。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MMC+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100只眼)原发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诊6~12个月,2例复发,复发率为2%。结论: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翼状胬肉,能有效降低其术后复发率,是目前转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 切除胬肉后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303例(414眼)术后回访8-24月.有13眼复发,复发率为3%,1眼睑球粘连,移植片及巩膜坏死5例.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有效重建眼表,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288例(302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较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随访1~3a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胬肉复发10眼,羊膜移植胬肉复发13眼,睑球粘连2眼.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均有助于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良好术式.但二者相比较前者术式优于后者,是处理翼状胬肉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临床效果。方法翼状胬肉288例(302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较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随访1~3a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胬肉复发10眼,羊膜移植胬肉复发13眼,睑球粘连2眼。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均有助于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良好术式。但二者相比较前者术式优于后者,是处理翼状胬肉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球内注射对家兔眼巩膜穿通伤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12只有色家兔,左眼为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双眼均制成巩膜穿通伤模型,清创缝合后左眼球内注射曲安奈德4mg/0.1ml,右眼球内注射平衡盐液0.1ml,于术后28天处死家兔,取眼球行HE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检查,对比视网膜增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CNA阳性细胞记数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曲安奈德球内注射能有效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从而降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一种经济、疗效好的方法治疗较大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 ,供不同条件的工作者使用。方法 在视网膜裂孔对应的巩膜处剖切巩膜瓣 ,行巩膜层间电凝 ,缝合巩膜瓣 ,放出视网膜下液 ,在巩膜瓣表面进行外加压。结果 随诊半年以上 ,115眼中 ,10 6眼达到解剖复位 ,成功率为 92 2 %。结论 巩膜层间电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治疗较大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 ,设备要求不高 ,疗效满意 ,适合于各级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结膜下注射对家兔眼巩膜穿通伤创口愈合的治疗作用。方法12只有色家兔,左眼为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双眼均制成巩膜穿通伤模型,清创缝合后左眼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20mg/0.5 mL,右眼结膜下注射平衡盐液0.5 mL,均为1次/2周。于术后28 d处死家兔,取眼球行HE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检查,对比巩膜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CNA阳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结膜下注射于创口周围,有利于巩膜穿通伤创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为对各种不同严重程度的眼球破裂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探讨 ,选取各类眼球破裂伤患者 49例 (5 2眼 ) ,在伤后 48例 (5 1眼 )早期进行急诊伤口探查修补手术 ,并根据需要进行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 (或 )白内障联合手术。分析其严重程度、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手术病例 ,术后视力提高 3 4例 (3 6眼 ) ;与术前相同 7例 (7眼 ) ;下降 7例 (8眼 ) ,其中 3例 (3眼 )发生眼球萎缩。提示 :①对眼球破裂伤患者应缜密探查 ,防止遗漏单纯巩膜裂伤病例 ;②是否存在光感不是进行进一步治疗的指征 ;③只要有手术可能 ,都应尝试内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以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可调整缝线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及疗效评价。方法 :5 2例 6 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 36眼和对照组 2 4例 2 7眼 ,治疗组行可调整缝线联合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 ,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视力进行对照分析 ,随访 6月。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 :治疗组为 13.9% ,对照组为 4 8.5 %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眼压 :两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眼压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术后 3月、6月两组眼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滤过泡 :术后 2周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组占 97.2 % ,对照组占 74 .1% ;术后 6月分别为 91.7%和 6 2 .9%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手术成功率 :术后 2周治疗组为 97.2 % ,对照组为 81.5 % ;术后 6月分别为 91.7%和 6 2 .9%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术后视力 :术后 6月对照组视力下降有 10眼 (37.1% )而治疗组只有 4眼 (11.1%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5 )。结论 :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减少了小梁切除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羊膜可有效抗滤过道瘢痕 ,长期维持功能性滤过泡 ,两者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对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影响。方法:对75眼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及59眼普通梯形切口的术中虹膜损伤情况,玻璃体脱出后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术后瞳孔上移情况,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角膜散光等对照研究。结果: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术中虹膜脱出及色素脱落少,玻璃体脱出后人工晶体仍可植入,术后瞳孔上移少,角膜散光轻,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角膜透明情况与普通梯形切口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切口引起的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党锐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210-211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39眼简单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冷凝裂孔,硅胶海绵局部垫压,随访6个月-18个月。结果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36眼,巩膜预置缝线时穿透巩膜1例,给予局部冷凝,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过度冷凝现象。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裂孔定位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冷凝及垫压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翼状裔肉切除术中局部应用MMC治疗翼状胬肉,以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采用逆行切除术式降低角膜并发症。方法:局麻下逆行切除胬肉组织,即沿胬肉颈部剪开结膜,去除体部胬肉组织。将浸有0.2mg/ml MMC棉片放于胬肉根部断面,用球结膜覆盖之,3min后反复冲洗后完整切除胬肉头部。结果:行此法治疗病人60例65眼,随访6-22月,未见复发,无角膜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MMC0.2mg/ml 3min,能有效的抑制结膜纤维组织增生,无角膜并发症和巩膜变薄发生;术式的改进能有效的保护角膜。  相似文献   

19.
吴松 《四川医学》2009,30(4):509-510
目的探讨交叉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方法的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对74例(其中眼球萎缩54例,眼球破裂伤8例,巩膜葡萄肿7例,角膜溃疡穿孔5例),由同一手术者进行眼内容摘除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交叉巩膜覆盖植入。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74例患者74眼均无结膜裂开、义眼台感染或义眼台暴露,安装义眼片后,义眼活动良好。仿真效果满意。结论交叉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对眼外肌及眶脂肪的损伤较轻,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义眼台植入手术可以达到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术后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显微镜下对 78例 ( 86眼 )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切除和带蒂结膜瓣移植术 ,术中移植结膜前用 0 0 2 5 %的丝裂霉素C棉片浸泡巩膜裸露区 3min ;术后再用 0 0 1 %的丝裂霉素C滴眼每日 2次 ,5d ,并常规辅以类固醇眼水及抗生素眼水局部点眼。结果 :术后随访 5~ 2 4个月 (平均 1 4 5个月 ) ,仅有 1例复发 (复发率 1 2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中术后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是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有效、安全、简便的辅助措施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