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围产期窒息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施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新生儿:①孕周≥37周。②出生后首次动脉血气分析BD>15mEq/L,或生后5minApgar评分<6分。③出生后6h内出现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40)和对照组(n=38)。亚低温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直肠温度于34~35℃,持续72h;6h内常规应用苯巴比妥负荷量20~30mg·kg-1,再用维持量5mg·kg-1·d-1对症止痉治疗,予多巴胺5μg·kg-1·min-1,维持3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其他治疗相同。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心、肝、肾等功能。结果:两组各有40例和38例完成治疗;亚低温组直肠温度降至目标温度35℃所需时间为(55±20)min,治疗过程中心率平均下降至(105±6)次/min,对照组(140±11)次/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正常范围(45±5)mmHg;两组血肌钙蛋白-I、肝功能、肌酐、尿素氮虽有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围产期窒息后新生儿实施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直肠温度于34~35℃是安全的,可应用于具有重症监护条件的新生儿病房。  相似文献   

2.
朱亚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33-34,3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和临床安全性。方法将5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按序贯试验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选择性头部降温72 h。进行两组患儿出生后10 d EEG分级、治疗72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并记录治疗72 h和复温48 h的心率、呼吸和血压。结果治疗组10 d EEG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两组血清CK-MB和LDH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血清CK-MB和LDH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72 h,治疗组除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外(P<0.05),呼吸、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复温48 h后,以上各指标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降温亚低温治疗可以提高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疗效,并初步验证了其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脑血流和氧合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以及1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32例重度窒息患儿随机分为2组,低温组(n=17)和常温组(n=15)。生后6 h内开始治疗,低温组在半导体降温仪的帮助下使鼻咽部的温度始终维持在34℃,治疗72 h。常温组则将其温度维持在36.5℃左右,其它治疗方法与低温组相同。同时选取1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3组持续观察72 h,分别在治疗前、生后12、24、36、48、72 h,采用近红外线光谱分析仪监测脑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同时使用TCD在同一时间点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对比监测结果。结果常温组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前及出生后12,24,36,48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前及出生后12,24 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后36 h、48 h及72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温组的血流速度在各时间点以及低温组的血流速度在治疗前,生后12 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温组在24h后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脑血流和氧合代谢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出生早期血肌红蛋白(Mb)及胱抑素C(Cys—C)浓度变化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出生3h内入院的足月窒息新生儿(60例),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测定生后3h内Mb和CK水平,同时检测Cys—C、BUN、Scr,与无宫内窘迫、窒息及产伤的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出生早期血Mb与CK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均〈0.05);Mb与CK浓度呈正相关(重度窒息组r=0.764,轻度窒息组r=0.658,P均〈0.05);窒息新生儿出生早期Cys—c与BUN、Sc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Cys—C与BUN、Scr值呈正相关(r=0.618、0.564,P均〈0.05);Cys—c异常率高于BUN、Scr(轻度组X^2=6.14,重度组X^2=6.73;P均〈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缺氧可发生肌肉损伤及早期肾损害,血Mb和Cys—c可作为新生儿早期肾损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87例生后窒息新生儿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年龄、早产或足月产、窒息程度(轻度或重度)、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等相关情况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胎龄、性别、年龄、出生体重、早产与否、轻度窒息对新生儿窒息后消化道出血无影响,重度窒息与新生儿窒息后消化道出血有关(χ2=4.568,P=0.038)。结论重度窒息是新生儿窒息后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出生后除外全身系统性疾病和其他眼部疾病,出生后5天内接受RetCam眼底检查的3 90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妇的血压情况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n=49)、轻度子痫前期组(n=17)、重度子痫前期组(n=31)、子痫组(n=6)和血压正常组(n=3 805)。依据新生儿眼底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n=1 092)和非出血组(n=2 816)。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新生儿与非出血组新生儿比较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出生胎位、出生窒息、产钳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新生儿较非出血组新生儿的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头位出生、轻度窒息、妊娠期高血压、产钳助产为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母亲高血压疾病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该对顺产、头位出生、轻度窒息、妊娠期高血压、产钳助产的新生儿加强监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魏超平  张芳萍  孙裕平 《重庆医学》2021,50(9):1481-1484,1489
目的 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BD)患儿120例,根据临床检查及颅脑超声结果将HIBD患儿分为轻度组(n=61)、中度组(n=34)和重度组(n=25),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11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UCH-L1、GFAP水平.经过12个月随访,根据有、无后遗症将HIBD患儿分为有后遗症组(n=34)、无后遗症组(n=86),分析两组患儿UCH-L 1、GFA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UCH-L1、GFAP对新生儿窒息后HIBD早期预测价值,分析新生儿出生后6 h、3 d血清UCH-L1、GFAP与Gesell发育量表(G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6 h、3 d,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UCH-L1、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在出生后3 d血清UCH-L1水平明显低于出生后6 h,血清GFAP水平明显高于出生后6 h(P<0.05);有后遗症组血清UCH-L1、GFAP水平在出生后6 h、3 d明显高于无后遗症组(P<0.05);出生后6 h血清UCH-L1预测新生儿窒息后HIBD的灵敏度为85.34%,特异度为88.93%,曲线下面积(A U C)为0.916(95%C I:0.870~0.962,P=0.028);出生后6 h血清G F A P预测新生儿窒息后H IBD的灵敏度为81.27%,特异度为83.61%,A U C为0.872(95%C I:0.714~0.896,P=0.013);出生后6 h、3 d新生儿血清UCH-L1、GFAP水平与GDS评分呈负相关(r值为-0.576、-0.739、-0.626、-0.457,P值为0.001、0.014、<0.001、0.003).结论 血清U C H-L 1、G F A P水平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H IBD早期脑损伤评估的敏感性指标,能判断其是否存在脑损伤及评估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通过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受孕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评估,探讨实施IVF-ET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在本院接受IVF-ET治疗后受孕181例孕妇进行前瞻性追踪观察,将其分娩的25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本院产科同期自然妊娠分娩的120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单胎和总体新生儿孕周、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畸形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除观察组单胎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外(X^2=6.48,P<0.05),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22~1.44,x^2=0.00~1.88,P>0.05)。两组总体新生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畸形率、窒息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30~3.56,P>0.05);两组总体新生儿孕周、Apgar评分、平均出生体质量、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住院治疗率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2~12.18,X^2=8.26~59.97,P<0.01、0.05)。结论IVF-ET技术不增加新生儿畸形率和围生期病死率;多胎是IVF-ET技术主要并发症,是早产、低体质量出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等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对照组)各20例。二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出生6h内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鼻咽部温度(34.0±0.5)℃,肛温(35.5±0.5)℃,持续72h。并以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生后3天血清NSE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和治疗对照组患儿NS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亚低温组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对照组。结论:NSE水平是反映脑组织损伤的较好的生化指标,临床上早期用亚低温治疗中、重度HIE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是否发生低血压将其分成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同时根据低血压持续时间长短将观察组分成A组(〈5分钟)和B组(≥5分钟)。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及10minApgar评分,评判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48.0%,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84.2%,明显高于A组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与A组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母体血压下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且母体血压下降的时间越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NBPP)发生的影响程度。方法:采集102例NBPP病例资料和2 937例正常新生儿资料,对2组资料中难产、手术助产、出生体重≥4 000 g及新生儿窒息等因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χ2检验,并进一步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难产、手术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和新生儿窒息史,NBPP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遭遇难产、手术助产(胎吸、产钳、2种以上方式)、出生体重≥4 000 g和有窒息史的新生儿患NBPP的风险分别增加约28倍(OR=29.0,95%CI=13.1~64.5),17~150倍(OR=18.6,95%CI=7.4~46.9;OR=16.9,95%CI=4.9~58.9;OR=151.7,95%CI=73.2~207.2),41倍(OR=42.4,95%CI=19.7~91.3)和130倍(OR=131.8,95%CI=52.8~328.9)。结论:新生儿窒息与难产、手术助产(胎吸、产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一样,是NBPP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杨琴  党西强 《当代医师》2014,(12):1715-1717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产科诊断胎儿有宫内窘迫及产时有窒息史的新生儿第1天、第3天、第7天三次留尿样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及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选择同期住院无胎儿宫内窘迫及出生时无窒息及严重感染疾病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 新生儿窒息中性别及生产方式与肾功能受损无关(P>0.05),早产儿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与其肾功能受损有关(x2 =11.44,11.05,P<0.01).新生儿出生第1、3、7天,窒息组尿UM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F=663.393,169.576,23.908,P=0.000),以重度窒息组尤为显著(P =0.000),出生第1天,正常对照组血BUN和Scr与窒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3、7天,窒息新生儿BUN和Scr出现上升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111,46.103,191.566,24.077,P=0.000).结论 窒息新生儿UMA水平第1天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且以重度窒息新生儿为显著,而BUN和Scr水平在第3、7天才异常升高,提示UMA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安全性。方法:21例中、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鼻咽温度为(34.00±0.50)℃,持续治疗至出生后72h。所有新生儿生后24h,72h采血检测电解质、肌钙蛋白T、血、尿β2微球蛋白、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和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未发生硬肿、呼吸暂停、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两组患儿血、尿β2微球蛋白、肌钙蛋白T、D-二聚体明显升高,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BD,对心、肝、肾、凝血及内环境无严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欧阳航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66-2468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轻度窒息新生儿(n=56)和重度窒息新生儿(n=34)作为试验组,另选正常新生儿(n=100)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出生后首次和24小时左右尿RBP/Cr,并同时测血尿素(Urea)和血肌酐(Cr),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尿RBP的应用价值。结果:重度窒息组两次尿RBP/Cr均值都高于轻度窒息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血Urea和血Cr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后24小时内尿RBP/Cr、血U-rea、血Cr出现异常的比率分别是90.0%(81/90)、27.8%(25/90)、33.3%(30/90);尿RBP/Cr异常率明显高于后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Urea与血Cr之间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RPP/Cr可作为早期监测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且比血Urea和血Cr敏感,有便捷、经济、取材容易和可连续监测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大脑低温能改善试验性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预后。进行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查明延迟性头部降温能否改善新生儿脑病患者的神经发育状况。方法:将234例有中重度新生儿脑病并有异常振幅集成脑电图(aEEG)的患儿随机分配到头部降温72h组(出生6h内开始实施,直肠温度维持在34℃~35℃,n=116)或常规护理组(n=118)。主要预后指标为死亡或在18个月时重度失能。运用意向治疗进行分析。对两个预定亚组进行分析,在随机化之前,检测具有重度aEEG改变(即背景振幅严重缺失和癫痫发作)和次重度改变患儿的低温影响。结果:16例患儿的随访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肌酸激酶同工酶监测的意义及其同肝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其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n=36)及轻度窒息组(n=48),并选择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n=30),患儿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3天及第7天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肝功能及肾功能,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趋势及其同肝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出生后第1天CK-MB、AST及ALT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3天CK-MB、AST、ALT、BUN及Cr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重度窒息组第7天CK-MB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儿CK-MB水平同AST、ALT、BUN及Cr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新生儿窒息CK-MB水平变化同肝肾功能损伤具有相关关系,动态监测对患者肝肾功能损伤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5例新生儿窒息的病案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31%(185/3 48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值比(OR)大小依次是产前出血(OR:3.901)、孕周(OR:3.717)、出生体重(OR:3.099)、羊水污染(OR:2.375)、羊水过少(OR:2.317)、脐带异常(OR:2.254)、年龄(OR:2.083)。结论产前出血、孕周、出生体重、羊水污染、羊水过少、脐带异常、年龄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产前系统检查和产时分娩监护,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转琴 《当代医学》2011,17(28):60-61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影响。方法将宁静县妇幼保健站2010年出生的36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n=178)和对照组(n=190),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游泳组除按常规护理外,在家长同意后,每日增加新生儿游泳10min,抚触5min。结果游泳新生儿出生6d体重、出生半月体重、28d体重、每天排便次数都有增加,每天哭闹次数明显减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游泳和抚触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岑惠玲 《当代医学》2014,(6):134-134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东升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观察组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50mg/(kg.次),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两组治疗疗程为1周。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心事、心肌酶、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具有宫内窘迫暴露因素的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 集2016 年6 月—2018 年3 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具有宫内窘迫暴露因素,但尚未确诊为 HIE 的患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居住区、性别比例、民族、年龄相差3 个月左右且未罹患HIE 儿童作 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县镇医院分 娩、母亲文化程度低(小学及以下)、居室周围环境差、早产(孕周<37 周)、分娩时异常、出生体重低 (<2 500 g)、孕期及新生儿各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出生体重低<2 500 g[Ol ^ R=9.268(95% CI :1.765,30.908),P =0.005]、孕周<37 周[Ol ^ R=16.036(95% CI : 5.906,49.133),P=0.005]、母亲文化程度低[Ol ^ R=2.392(95% CI :1.202,4.961),P =0.000]、新生儿肌张力 高[Ol ^ R=14.160(95% CI :5.436,36.680),P =0.027] 及新生儿出生窒息[Ol ^ R=14.051(95% CI :1.575,125.361), P =0.006] 是HIE 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孕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与宫内窘迫有协同作用,增加HIE 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