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军 《现代养生》2012,(8):22-23
射频消融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一种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外科手段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易于重复治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军 《现代养生》2012,(15):22-23
射频消融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一种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外科手段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易于重复治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肝癌发病率较高,处于恶性肿瘤前5位。由于早期肝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许多患者就诊时属中、晚期,且80%并发肝硬化,手术切除率低而复发率高。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术在临床的普及,其在肝癌治疗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是肝癌微创治疗的代表性治疗方式,是肝癌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5.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术中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军 《职业与健康》2004,20(10):186-187
运用集束电极射频(radio frenq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以其微创、微痛、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愈合快等诸多优点为肝癌患者提供了又一新的治疗方法[1].我院于2002年1月引进美国RF-2000 TM治疗仪,自2002年1月~2003年11月,在B超引导下对41例肝癌患得进行了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术中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冷循环射频消融微创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引导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微创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RF2000型射频治疗仪,集束针或单针射频针。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定位引导后在局部麻醉下将射频电极针由定位点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对肿瘤进行毁损。根据肿瘤体积大小,分点对瘤体进行分次射频热毁损治疗。对瘤体直径小于5cm者多用单针,大于5锄者主要用集束针治疗。应用此方法共对我院2001年11月~2003年2月间的141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141例病人治疗后部分出现腹水、一过性黄疸、发热、顽固性右侧胸腔积液并发症,部分患者疼痛缓解。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小于5cm者43例,仅部分完全性毁损。肿瘤直径大于5锄者79例行多点多次治疗,3次治疗后仍有肿瘤组织残余。治疗前共有105例患者AFP≥400μg/L。术后复查,部分患者的AFP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以直径小于5em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下降明显。治疗后B超均表现整个病灶回声增强或部分病灶回声增强,病灶内检测出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CT示治疗区强化减弱,肿瘤缩小或液化坏死表现。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微创治疗肝癌作为肿瘤热治疗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8.
肝癌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多对患者使用射频消融的手段进行治疗,属于微创治疗的手段之一,可以适用于部分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射频消融能够使肝脏肿瘤细胞在受到影响后出现凝固性坏死的问题,加快肝脏肿瘤细胞凋亡的速度,对肿瘤血管的生成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提高患者个...  相似文献   

9.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高,危害大.射频消融(RFA)是除了手术切除、肝移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外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RFA在肝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肝癌治愈性治疗的应用、姑息性治疗的应用和联合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RFA)是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RFA术后感染可以引起脓肿、败血症,甚至死亡.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78例在CT引导下进行RFA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术后感染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对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50例小儿鼾症患者在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下消融术。结果鼾声消除,并发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呼吸睡眠监测各项指数趋于正常。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小儿鼾症II缶床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辉  乌兰  莫日根 《现代保健》2009,(13):122-12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以来在CT定位引导下,采用RFA-1多极射频肿瘤消融系统,用多极经皮穿刺到肺内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每针次温度70℃~90℃左右维持10min或15min。结果44例患者经CT引导行射频消融51例次,绝大多数病灶复查CT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CT值下降30~37,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CT定位下经皮多极射频消融对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明显,对晚期肺癌、多发性肺转移瘤及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萍 《现代保健》2011,(1):8-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近期与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04年7月~2008年1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108例,均为肌壁间子宫肌瘤,瘤体直径0.8~5.0cm,直径小于3cm87例,3~5cm21例。结果108例患者在射频治疗后1月子宫肌瘤总平均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24月子宫肌瘤总平均体积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本组随访时间3月~2年。治疗有效率93.52%(101/108),治愈率63.89%(69/10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能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可重复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经皮射频毁损(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34例RFA治疗者与同期42例接受放、化疗治疗而非RFA治疗者(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RFA治疗组的医院感染率为8.82%,对照组为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6.14,P〈0.001,OR=0.09);RFA治疗组疗效显著且副反应小.结论RFA治疗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与RFA治疗后细胞免疫增强而传统的放、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中探究基于CT的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随机进行三维数字化导航微波消融或传统CT引导下微波消融,分为三维导航组和传统组,依据肿瘤位置、大小(最大径差值≤2 mm)及微波消融条件不同两两配对,共46对,比较2组手术时间、微波针穿刺次数、CT剂量指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灶控制情况。结果 三维导航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07 ± 6.36)min、(47.20 ± 9.65)min、穿刺次数分别为(1.72 ± 0.69)次、(7.13 ± 3.00)次、CT剂量指数分别为(11.16 ± 2.20)mGy、(26.67 ± 8.72)mGy、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7%、34.78%,以上3个指标三维导航组均低于传统组,三维导航组治疗有效率(93.48%)高于传统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引导下利用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行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使介入穿刺手术的操作更加精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肺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33种元素的浓度水平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在中国肺癌高发区收集14例确诊肺癌患者的肺组织样品,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肺组织中33种元素的浓度,用SAS9.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V、Fe、Ni、Cu、Zn、Ga、Se、Rb、Cd、Pb和Bi12种元素在肺癌和正常组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将元素浓度作为自变量逐步引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Fe、Ni、Cu、Zn和Pb5种元素进入方程,提示Fe和Zn是肺癌发生的保护元素,Ni、Cu和Pb是危险元素,对这5种元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Fe和Zn、Ni和Cu、Cu和Pb呈显著正相关,Fe和Ni、Fe和Cu、Ni和Zn、Cu和Zn呈显著负相关(P0.05),Cu/Zn比值在肺癌组织显著升高。结论肺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某些元素浓度的分布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李文栋  黄新恩  陈湘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19-2320,2322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铂类(IP)方案与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疗效及生存期。方法 7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顺铂或奈达铂为基础,分别使用足叶乙甙或伊立替康进行化疗。结果 IP组28例,有效率58.3%;EP组45例,有效率30%(P=0.025),但比较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P和IP方案均是治疗SCLC的有效方案,与EP方案相比,IP方案疗效更好,且血液学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曹阳  尹茹 《现代保健》2009,(17):51-54
目的探讨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IRESSA)治疗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观察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科收集的32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250mg)顿服,直至病情进展或死亡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情况。结果32例晚期NSCLC患者,无1例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O),4例进展(PD);全组有效率(CR+PR)为59.38%,疾病稳定率28.13%,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7.5%。缓解最为明显的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减轻,胸闷气短好转及疼痛减轻。中位生存期3.5个月,截至随访时间,62.5%的患者仍存活。其疗效与性别和既往吸烟史有显著相关性,女性疗效优于男性,无吸烟史者优于有吸烟史者;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Ⅰ、Ⅱ度皮疹(25%,9.38%)、腹泻(15.63%),不需特殊处理。结论吉非替尼对于晚期NSCLC患者,尤其是对于亚裔女性、腺癌、未吸烟患者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相关症状,毒副反应轻微,大多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具有较好耐受性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PRFA)联合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B超引导下PRFA联合PEI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37例61个病灶,肿瘤直径1.5~7.8 cm。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针。病灶>2.5 cm者予分层多点叠合射频消融。对1~2 cm的小肿瘤选择Ch iba针注射无水酒精,而对>3 cm者应用Quadra-Fuse多位穿刺注射针。随访观察病灶影像形态表现、血清癌胚抗原(CEA)变化、病人病情缓解率与生存时间。结果PRFA PEI经过均顺利,并发症2例(5.4%),腹壁穿刺针道转移和电极片灼伤皮肤各1例,无相关死亡。随访率97.3%(36/37),随访期17~65月,缓解率(CR PR)为94.4%。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7.2%、75.0%和52.8%。结论PRFA联合PEI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微创局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