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踝关节背屈训练练习对膝过伸改善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给常规康复训练外加踝关节背屈训练,对照组做常规康复练习.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H o l d en功能步行分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踝关节背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膝过伸进而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Yan TB  Hui-Chan CW  Li L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27-2631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46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年龄71岁±8岁,发病后9d±4 d,随机分为 FES 组(13例)、安慰电刺激组(15例),对照组(13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FES 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共3周(15次);安慰组给予没有电流输出的电刺激,对照组不给电刺激。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跖屈肌群肌张力,用表面肌电图评定踝背伸和跖屈肌群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的力矩、积分肌电图和肌肉的协同收缩率,以及患者在住院期间独自行走的能力。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FES 组踝跖屈肌群痉挛增加程度最低,CSS 增加率3组分别为30%±35%、50%±88%、65%±65%。踝背伸时胫前肌 MIVC 明显增加(9 Nm±5 Nm、5 Nm±3 Nm、4 Nm±5 Nm),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8%±5%、27%±26%、28%±19%)。治疗3周内,FES 组恢复行走能力的时间较其他2组平均早2~3 d(18 d±8 d,20 d±7 d,21d±8 d)。结论 FES 能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早期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站立平衡等级超过3级、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质量、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thel指数(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病人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此外,通过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获得病人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步态参数来评价步行质量。结果: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BS、FMA、MBI以及FAC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训练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步行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于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病人来说有重要意义,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进而提高病人的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空间位置组合综合模式下踝关节背屈锻炼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出血后偏瘫且步行功能受限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髋-膝关节空间位置组合综合模式下踝关节背屈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下肢痉挛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步行能力及下肢痉挛评分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髋-膝关节空间位置组合综合模式下踝关节背屈锻炼方式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并能减轻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减重平板步行组和一般康复组,各24例.一般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减重平板步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间分三阶段强化患者负重、膝踝控制、屈髋和踝背伸能力.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给予Motricity index中下肢肌力积分(MI-L)、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MBI)来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同时12周后还测定患者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通过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定出患者的步速、步长和步频参数,Tinetti步态评测表评测步态.结果 治疗后MI-L、BBS、FMA、MBI减重平板步行组较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 <0.01.减重平板步行组FAC步行功能分级4级及以上者22例(92%),一般康复组共12例,(5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0米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以及步态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动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廓清能力的改善。方法60例脑卒中后步行廓清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生物反馈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以核心肌群训练和生物反馈相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 O.05),但两组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O.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改善患足步行廓清能力有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董晓琼  吴月峰  张芳  范虹  朱童  许夏彬 《浙江医学》2020,42(14):1515-1519
目的观察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57例患者随机分为步行支持带组(20例)、踝足矫形器(AFO)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3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偏瘫的常规康复治疗,步行支持带组患者联用步行支持带治疗,AFO组患者加用踝足矫形器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测试和下肢简化FMA-LE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3组患者的足背伸时胫骨前肌平均肌电值(AEMG)值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的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及健、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比值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值及健、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患者的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值与常规治疗组、AFO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健、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比值与常规治疗组、AFO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LE评分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AFO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同时较AFO可更好地促进胫骨前肌的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减重组33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照组31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减重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战重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脑卒中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踝关节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00例中风后踝关节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针刀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和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角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在踝关节最大背伸、跖屈角度及踝关节屈伸ROM较治疗前均增大(0.01),且治疗组在治疗后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均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刀结合Bobath技术对中风后踝关节痉挛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膝关节控制训练,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因膝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严重不平衡导致的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50例,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均进行"膝关节0°~15°的强化控制训练",观察患者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进行美国加利福尼亚RLA步态观察分析表和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组25人,有效20例,5例无效;对照组25人,有效14例,11例无效。结论: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治疗组),两组均为40人,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B组(治疗组)在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足下垂侧踝关节跖屈时小腿后主要肌群(主要为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大小,运用改良Lovett肌力测定法评定足下垂侧小腿前主要肌群(主要为胫前肌)肌力,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用Carr-shepherd步行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步行能力,运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研究结果:两组均能不同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症状,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更有助于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2.
表面肌电图检测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并应用表面肌电图进行定量分析.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减重组加减重平板训练,5次/周,1单元/d,30min/单元,共8周.记录治疗前后踝关节背伸或跖屈时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并计算拮抗肌的协同收缩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及踝关节肌群肌电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减重组治疗后患足踝背伸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高于对照组,腓肠肌的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患足踝跖屈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高于对照组,胫骨前肌的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减重平板训练有利于踝关节肌肉的恢复,有利于改善主动肌-拮抗肌的协同收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小腿三头肌,观察其对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肌张力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其在社区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脑卒中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3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患者小腿三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定。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量表中的下肢部分,步行能力评定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时间。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M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MAS随访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FMA评分、10MWT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10MWT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快速而持久降低肌张力,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适合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对照组做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和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5.
袁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85-1585,1591
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常见痉挛影响到下肢远端肌群(如踝跖屈肌)时会造成痉挛性足下垂,影响踝关节的功能:在由坐到站的初期以及行走的站立相末期会阻碍踝背屈,从而降低行走速度,形成步态异常,增加摔倒的风险[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患侧下肢肌力均≥3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 maximum walking speed,10MWS)评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BBS和步行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定结果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序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障碍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任务序列训练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行能力(MAS量表评分、FAC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下肢肌力(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MAS量表评分、FAC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主动运动时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高于对照组(109.92±18.36vs 89.41±10.35,P <0.05),腓肠肌积分肌电值低于对照组(8.39±2.03 vs 13.04±1.87,P <0.05);同时试验组SF-36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序列训练可有效改善小腿肌肉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阻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及跌倒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踝关节背屈肌力、膝关节伸肌群肌力、髋关节伸肌群肌力及稳定极限测试(L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踝关节背屈肌力、膝关节伸肌群肌力、髋关节伸肌群肌力及L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用抗阻训练,能协助提高肌力,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周以内病程的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高压氧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高压氧康复组采用早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常规康复组只进行早期常规康复训练,疗程为6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BBS评分、简化FMA评分和 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定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6周后,2组BBS评分和简化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以高压氧康复组幅度提高更为明显;经过治疗6周后,2组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以高压氧康复组好转幅度更为显著。结论:早期康复结合高压氧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站立和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