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行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对照。结果58例患者共757(87.0%)节段的冠状动脉(血管直径≥1.5 mm)成像,638节段(84.3%)可用于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狭窄101节段,多层螺旋CT发现狭窄104节段,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负荷心肌灌注和CTCA按常规方法完成,利用融合软件整合冠状动脉解剖与心肌灌注功能影像,所有患者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负荷心肌灌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别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和影像科、心内科和影像科医师判读;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示心肌"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缺血,显示心肌"不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CTCA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及相应心肌供血区的对应关系,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负荷心肌灌注作为标准对照,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88.71%(55/62),阳性预测值78.13%(25/32),阴性预测值94.83%(55/58),准确性88.89%(80/90)。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0.73%(29/41),特异性81.63%(40/49),阳性预测值76.32(29/38),阴性预测值76.92%(40/52),准确性76.67%(69/90)。MPI/CTC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敏感性96.43%(27/28),特异性90.32%(56/62),阳性预测值81.82%(27/33),阴性预测值98.25%(56/57),准确性92.22%(83/90)。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CTCA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与单一影像技术比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并同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及心肌血供功能信息,对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897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的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以探讨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262例临床确诊和57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予以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和曲面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其中207 例患者曾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40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结果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有135例患者1年后再次做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94%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图像可用于分析.有斑块伴中重度狭窄病例512例,包括单支病变 216例,2支病变169例,3支病变127例.男女性可疑冠心病患者40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结果显示:无斑块或有斑块伴轻度狭窄的比例女性患者为56.98%(200/351),男性患者为45.18%(103/228),χ~2 =7.72,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逐渐增多.207例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显示,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有意义狭窄( ≥50%)的敏感性为84.5%(223/264);特异性为97.3%(1117/1148);阳性预测值为87.8%(223/254);阴性预测值为96.5%(1117/1158);准确性为94.9%(1340/1412).135例患者1年后重复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有斑块消失6处、有斑块缩小5处、有新斑块出现9处、有斑块扩大10处.结论:40 层螺旋C T 作为无创性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技术可作为冠心病筛查,随访的良好方法,尤其适合临床症状较多的女性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高龄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冠脉CT血管成像的人工智能(AI)平台在检测老年冠脉病变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疑似冠心病患者116例,均行冠脉CT血管成像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由数坤AI影像辅助诊断平台和3名不同职称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对管腔狭窄程度≥50%的阻塞性冠脉狭窄进行诊断,并进行冠心病诊断报告与数据系统(CAD-RADS)分级,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对CAD-RADS分级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老年冠脉病变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总样本、非重度钙化病变样本、重度钙化病变样本中,AI影像辅助诊断平台、3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均能够较好诊断管腔狭窄程度≥50%的阻塞性冠脉狭窄,其中高级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的诊断效能最高,其次为AI影像辅助诊断平台。AI影像辅助诊断平台与高级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19,P=0.001);与中级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68,P=0.017);与初级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40,P=0.09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钙化斑块所致管腔≥50%狭窄评价的准确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50%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价的差异性。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病变中,钙化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50%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分析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50%狭窄误差比较大,对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50%狭窄的评价可信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04例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1月至9月来我科室进行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4例患者均应用256层螺旋CT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CA),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并对比分析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CA)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检查对患者LV-EDV、LV-ESV、LVEF各项心功能参数的评价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左冠主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动脉等340支血管进行检查,CTA检出146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出134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示狭窄的冠状动脉共计128支,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CTCA与2D-TTE检查患者的LV-EDV、LV-ESV、LVEF等心功能参数的评价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诊断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其对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取性,且该检查方式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的优点,因此该检查方式可作为目前临床进行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首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133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接受64排CTC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QCA)为诊断标准,评价CTCA诊断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准确性.结果: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3.4%,阳性预测值94.2%.Pearson相关分析示:CTCA和冠脉造影评价的冠脉直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钙化程度是CTCA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R=2.37,95%CI:1.35-4.18,P=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化积分对预测冠脉三支血管存在≥50%或≥75%狭窄有预测作用,P均<0.05.结论: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对冠心病的筛查和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2 051例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至2005年5月诊断冠心病并经冠脉造影证实有CTO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有一支以上CTO病变者共2051例,涉及2848支CTO血管;年龄25~86(60.5±10.5)岁;男1051例(占80.5%)。其中临床不稳定型心绞痛1027例(占50.1%),有心肌梗死史878例(占42.8%);吸烟者900例(占43.9%),合并高血压病1142例(占55.7%),糖尿病451例(占22.0%),高脂血症394例(占19.2%)。病变血管包括有桥状侧支循环形成的CTO血管985支(占34.6%),CTO闭塞段呈刀切状为909支(占31.9%);≥15mm的CTO病变1632支(占57.3%);病变近端或病变处弯曲≥45度有1124支(占39.5%),病变近端或病变处钙化501支(占17.6%);闭塞处有分支发出的CTO血管834支(占29.3%);CTO位于血管开口处为1149支(占47.1%),位于血管远端1341支(占24.1%)。结论本组CTO病例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的比例亦较高;病变血管具有桥侧支、刀切状CTO断端、闭塞长度≥15mm、病变近端或病变处弯曲≥45度,较多患者影像上存在中重度钙化、闭塞处有分支发出及CTO位于血管开口处等特征。这些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可能增加CTO病变行PCI治疗的难度,对成功率有一定影响。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心功能、病程对CTO病变影像学特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迅速发展,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已成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1-3]。CTCA因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可以准确地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学诊断信息,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超高的阴性预测值使其可作为排除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但CTCA假阳性的比率及易高估病变严重程度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层CTC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检查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5例,均采用128层CTCA进行检查,并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结果 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02%、特异度为95.76%、准确度为94.87%。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1.60%、特异度为98.85%;诊断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2.38%、特异度为98.72%;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3.83%、特异度为98.16%;诊断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度为85.19%、特异度为99.43%。结论 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尤其对轻中度狭窄有更好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冠状动脉狭窄的常规筛检及舒缓随访手段之一,以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选取24例冠心病患者,先行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4.2%。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具有极大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排螺旋 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 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有明显钙化血管段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影像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从而明确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及CTA评估钙化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128-S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疑似高龄冠心病患者30例。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在间隔1个月内先后接受128-SCTA以及CAG检查。对比二者的检查结果,分析128-SCTA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 128-SCTA关于血管病变例数、支数、节段的检查结果与CAG诊断结果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128-SCTA对疑似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80.00%。结论 128-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迅速、准确地获得诊断结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一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36支冠状动脉中,SCTCA显示病变共232支,经CAG证实226支;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5.2%.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6%(46/82)患有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44%(36/82)无明显冠心病或正常(其中<50%狭窄者29例,各支均正常者7例).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螺旋CT所显示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对50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2种方法检查时间间隔<3月。螺旋CT采用层厚为10mm,螺距1.5pitch进行扫描。冠脉造影采用常规的Judkin法。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指管径缩小>50%。结果钙化在前降支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回旋支、右冠脉及左主干。发现钙化的81支血管中,冠脉造影证实有48支狭窄(59.3%);56支血管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狭窄,其中85.7%(48支)有钙化。本组总的特异性77.1%,敏感性为85.7%,准确性为62.7%。结论螺旋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无创伤性,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可用于临床预测及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入选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并于1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240支共740节段,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基于节段水平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4.4%、97.0%、86.4%、96.50%、94.7%;基于血管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5.5%、92.3%、90.4%、88.2%、89.2%。结论大螺距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作为一项新的成像方法,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老年冠心病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60例疑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对64排螺旋CT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其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460例患者4255支冠状动脉中,显示病变868支,其中781支与CAG结果 吻合,60支64排螺旋CT诊断狭窄而CAG显示正常,另外有2例CAG确诊存在病变而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未能显示,2种检查方法 在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病变程度上,共781支病变在程度上与CAG结果 吻合,准确性为89.98%.结论 64排螺旋CT显示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病变的程度评估较为准确,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特征,探讨CTCA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0例糖尿病患者及481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CTCA检查,其中111例患者(糖尿病41例,非糖尿病7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CTC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并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结果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中CTCA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均相关良好,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增高(45.8% vs 24.5%;P〈0.05),多支病变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复杂,CTCA在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和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 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65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MSCT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0.5 s/转的螺旋扫描、单扇区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其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结果 在6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889节段(直径≥1.5 mm)中,CT图像满足管腔评价为795节段(占89.4%).对于CT图像满足管腔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MSCT对冠状动脉中度和中度以上狭窄(≥50%)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和95.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和96.9%;MSCT显示冠状动脉高度狭窄(≥75%)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和9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和98.9%.结论 如果冠状动脉CT图像满足管腔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很高.MSCT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65岁)的影像资料,在15段分段法的基础上,评价每段冠状动脉CT造影的图像质量;以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程度的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9%(90/91)、98.2%(426/434)、91.8%(90/98)和99.8%(426/427)。冠状动脉MSCTA与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对血管狭窄程度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老年人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