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尼莫地平、胞磷胆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所有患者均观察其疗效,并于治疗后3、7、14 d检测CRP的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间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 d两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仅有明显的疗效,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天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采用疏血通等常规治疗方法,分别比较两组7d和14d的疗效。结果依达拉奉观察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5 年5 月至2017 年4 月入住我院的60 例aSAH 术后CVS 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 d 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CVS 与迟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Barthel 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及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 观察组CVS、迟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A(Vm)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NFI 评分及GC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可有效缓解aSAH 患者的CVS,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患者意识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230-23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ivgtt,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ivgtt,bi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大脑中动脉收缩峰流速(MCA V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MCA V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水平和MCA Vp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MCA Vp,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是一种合成的自由基清除药和抗氧化药,临床疗效显著。该文对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对治疗脑出血、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周围性面神经炎等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3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120例随机分为联用组(依达拉奉加奥扎格雷),依达拉奉组,奥扎格雷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联用组治疗后各时期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d及30d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和奥扎格雷组(P〈0.05),联用组的显效率在30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1d后有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联用能显著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连用14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观察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每组18例):联用组(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依达拉奉组、巴曲酶组,分别于治疗后15d、60d和120d观察治疗效果、纤维蛋白原水平、国际化标准比值等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66.7%)和巴曲酶组(66.7%)(均P〈0.05);联用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国际化标准比值与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巴曲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巴曲酶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一种药物,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合用七叶皂苷钠能否提高前者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对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及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七叶皂苷钠静滴。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ESS增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0d后ADL增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确切疗效,提高了前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毅  肖顺武  任光阳  王培  李刚 《中国药业》2008,17(11):56-57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26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出血痉挛有积极疗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12.
陈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513-515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癫痫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总结丙戊酸钠预防性治疗自发性SAH后癫痫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自发性SAH入院时未发生癫痫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未出现癫痫发作前不使用抗癫痫药物,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结果:预防治疗组癫痫总发病率9.79%,对照组癫痫总发病率20.8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SAH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治疗效果良好。将SAH的一般护理和癫痫的特殊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疗效。方法收集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患者42例,予20%甘露醇250ml静推的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mg(A组),10mg(B组),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mg(C组),10mg(D组),以及未注射地塞米松的对照组(对照组)。结果对照组于治疗后头痛评分仍高达5.8分,静脉注射组(A组和B组)的评分未见明显降低。鞘内注射1mg和10mg地塞米松(C组和D组)均可明显降低头痛程度(P〈0.05)。D组的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治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可明显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SAH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SAH患者经手术治疗35例,非手术治疗23例,死亡30例(51.7%),重残10例(17.2%),中残8例(13.8%),良好10例(17.2%).结论 加强对SAH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积极行手术减压及生命支持,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和脑供氧,改善脑微循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提高SAH患者救治或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58例明确诊断为SAH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72h内接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表现轻微。结论法舒地尔防治由SAH引起的CVS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微创、有效、简单、重复性好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AH组。采用后颅窝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动物模型,记录一般情况、死亡率和神经行为学评分,24h后处死大鼠,开颅取脑观察大体标本,取大鼠脑干行HE染色,观察基底动脉的直径、血管壁厚度及病理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F=47.087,P〈0.05),蛛网膜下腔可见弥漫性分布的血液或血凝块,主要分布于基底池及颅底蛛网膜下腔,基底动脉直径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小(F=55.417,P〈0.05),壁厚明显增大(F=18.341,P〈0.05)。结论采用后颅窝注血法可成功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丹参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于发病48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丹参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治疗10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丹参组CV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t均(4.5%)明显低于对照组(16.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丹参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疗效确实,既可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又不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其机制之一可能系与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时期血浆CGRP、ET-1的表达水平,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GRP、ET-1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出血后不同时段(出血后1~3d、4~7d、14~21d)血浆CCRP、ET-1水平,同期采用经颅多普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Lipo PGE1,同时行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不使用LipoPGE1,其余治疗措施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影像学、血浆和脑脊液中生化指标等方面的改变。结果:两组预后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预后较佳(P〈0.05);在出血后第3、7天,治疗组内皮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能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刘业松  李聪慧  叶建娅 《河北医药》2014,(13):1934-1936
目的: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下简称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TNF-α和NF-кB的表达变化。方法56只中国白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 n =8):不做枕大池穿刺注血,处死;SAH组( n =24):在第0天和第2天分二次枕大池注射自体动脉血,分别在第1次注血后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分三批处死,每组8只;假手术组( n=24):只做枕大池穿刺不注血,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处死,每组8只。通过计算动脉口径比判断基底动脉痉挛程度,使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TNF-α和NF-кB的表达变化。结果枕大池注血方法可以造成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 NF-κB 和 TNF-α在注血后第4天表达开始增加( P <0.01),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 P <0.01),第14天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NF-κB及 TNF-α表达增加,炎症反应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