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细胞毒性药物隔离器采用密闭式玻璃屏障和手套式设计,能有效防止感染性气溶胶和有毒粉尘的扩散,在医疗机构配制细胞毒性药物以及操作高风险的生物危害样本时,能实现最好的人员、产品及环境防护.文章比较了细胞毒性药物隔离器和生物安全柜在结构性能、应用现状及测试方法上的异同,并针对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的水生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迁移到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特殊的理化性质使纳米材料与水体中的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引起其生物利用度和毒性的变化。该文综述了纳米材料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指出了纳米材料水生毒理学亟待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排放到环境中的纳米材料越来越多,且多数纳米材料可进入水体并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进而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纳米材料按组分的不同主要有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粒子、碳纳米材料、量子点、有机聚合物等,不同纳米材料尺寸大小、材料成分、表面修饰材料等理化特征的差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大小及机制各有不同。本文分别归纳了各种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模型(如鱼类、贝类、水蚤、藻类等)的纳米毒性作用及可能的致毒机制。分析表明,各类纳米材料不同的理化特征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毒性作用,但决定毒性的关键因素到底是其粒径尺寸大小、材料组分还是表面修饰物等至今尚无准确定论。氧化损伤、金属离子释放等是研究较多的机制,而从基因芯片、表观遗传修饰等分子水平对毒性机制进行研究的报道很少,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其是否可以作为毒性评价指标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且环境因素等也可对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产生影响。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及风险评价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鼠生物检测法测定热带性珊瑚礁鱼毒性的检测方法,以预防雪卡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方法:鱼肉组织在70℃蒸煮后经丙酮、乙醚、甲醇、正已烷等有机溶剂提取净化得到脂溶性毒素粗提液,对18~22 g雄性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观察24 h,采用公式log(MU)=2.3 log(1 1/T)计算毒性大小。结果:有毒检体使小鼠产生行动迟缓、腹泻、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等症状。在采集的7份样品中,检出1份中毒样品毒性为0.11 MU/g。其余均未检出毒性。结论:小鼠生物检测法是目前检测珊瑚礁鱼中雪卡毒素的一种有效、简便、经济、实用的方法,适用于珊瑚礁鱼毒性大小的研究和可疑样品的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5.
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IRPTC)共出版下列几种刊物: 1.化学品资料概要(data profiles for chemicals) 该书主要搜集对人和环境危害较大的化学品,根据对哺乳动物、陆生生物毒性与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分为17项。迄今已登记了约400多种。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对1980年发表的200种化学品,已编译为中文本——有毒化学品毒性和标准简明  相似文献   

6.
两种方法检测织纹螺中麻痹性毒素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织纹螺带毒情况,探讨织纹螺毒素特征。方法:用小鼠生物法测定织纹螺麻痹性毒素;用ELISA法测定STX,按织纹螺肉中毒素含量≥400MU/100g或STX≥80μg/100g判为对人有毒害的毒螺。结果:小鼠生物法测定检出有毒织纹螺51份,占总数的32.90%。以中毒样品检出毒螺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23.23%,检出的毒素含量最高达21600 MU/100g肉,其毒性也是最强的;其次为监测点样品,毒螺的检出数量为9.03%,市场样品较少,而新产螺点样品未检出有毒织纹螺。ELISA法测定检出毒螺16份,带毒率为10.32%,两法同时检出毒螺的仅为29.57%,在毒素含量和检出毒螺的数量上ELISA法明显低于小鼠生物法,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宁波市织纹螺的毒性较强,小鼠生物法检出的毒性反映了织纹螺携带的实际毒力,ELISA法检出的是织纹螺中STX含量,说明织纹螺中携带的毒素不仅仅是PSP,该结论与以往报道的织纹螺携带的毒素主要是PSP不一致,提示我们为进一步控制织纹螺中毒,有深入探讨织纹螺麻痹类毒素必要。  相似文献   

7.
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经≤2.5μm细颗粒物(PM2.5)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而且含有许多重金属。这些组分大多数是有毒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有一些具有遗传毒性甚至致癌。PM2.5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有关。PM2.5污染越来越严重,正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现就PM2.5污染特征与生物效应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环境有机污染物对蚤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有毒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有关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毒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蚤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联接作用,以蚤为受试对象的毒性试验方法在水生生态系统毒理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有毒有机物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毒性效应、生物指标及毒性影响因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铅的肾脏毒性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铅对机体的损害呈多系统性,多器官性。肾脏是铅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本文对铅性肾病的发病情况、铅对肾脏毒作用的病理变化、生物标志物与早期诊断、铅与肾脏肿瘤以及铅对肾脏毒性的毒作用机理做了一个简要的概述,希望提高对铅的肾脏毒性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毒性试验在预测和评价化学品的环境效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水生生物为受试对象的毒性试验近些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该文根据受试对象的不同,把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分为:藻类毒性试验、细菌类毒性试验、原生动物类毒性试验、蚤类毒性试验、鱼类毒性试验及群落级毒性试验。对各类毒性试验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毒性试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一种新型的生物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依据G 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规定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致敏试验、溶血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植入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方法评价生物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生物人工血管无急性毒性、无皮内刺激作用、无致敏作用,溶血率不大于5%;细胞毒性为0级;皮下植入后1周、4周、12周和26周样品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囊形成与对照无明显差别;遗传毒性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基因突变试验均为阴性,说明生物人工血管无遗传毒性。结论:生物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毒理学中,评价化学污染物毒性的试验方法有哺乳动物毒性试验、水生动物毒性试验、鸟类毒性试验、植物毒性试验以及微生物毒性试验。其中微生物毒性试验是用微生物作指示生物来评价环境毒物毒性的一类研究方法,它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灵敏等特点。目前,工业高速发展,化学物质日益增多。据估计,全世界已有6万多种有毒物质,每年还有2000多种新毒物合成,其中大部分已经或将进入环境,严重影响生态平衡。为了加快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和筛选有害化学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微生物进行短期  相似文献   

13.
水生生态毒理学方法在环境卫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生生态毒理(aquatic ecotoxicology)系采用水生生物为试验对象进行毒理学研究,是水生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及环境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水质、生物毒素评价及制订各种水质标准(包括渔业水质标准、排放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在环境卫生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对水生生态毒理学的一些方法进行标准化,如ISO(国际标准组织)已向各国推荐了一些标准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也相应的制定了标准,及国家标准。生态毒理其范围包括水体中主要生物类群中代表性生物的毒性试验,如游泳性生物代表鱼类毒性试验:浮游动物代表水蚤类毒性试验:浮游植物代表藻类毒性试验;原生动物代表梨形四膜虫毒性试验;甲壳动物代表虾毒性试验;贝类代表贻贝及毛蚶毒性试验;以及这些代表性生物的富集试验、致突变试验、长效应试验和各级水生食物链生物对毒物的迁移转化等。  相似文献   

14.
从垃圾渗沥液中毒性物质的来源、生物毒性测试表征方法的选择及针对渗沥液中典型污染物组分的生物毒性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实现渗沥液高效生物降解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有效削减垃圾渗沥液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3R原则”及“21世纪毒理学测试:远景与策略”的提出,毒理学评价的重点从体内测试转向了体外模型的应用,从而推动了体外替代模型的发展,毒性替代模型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肝脏是外源化学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一些经肝脏代谢的外源化学物会引起以炎症、氧化应激和坏死为特征的肝脏损害,因此,利用肝毒性替代模型来预测外源化学物的肝毒性至关重要。本文重点概述了2D肝细胞、肝脏切片和3D肝脏肝毒性评价体外替代模型的现状和发展,同时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生物标志物、DILI诊断方法以及与DILI相关的新兴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有机磷农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常常被用来监测毒性物质的接触水平、毒性反应及预测可能的毒性作用 ,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标志物。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优点而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根据氧原子或硫原子的不同 ,可分成不同亚类。目前在有机磷农药接触的生物监测中 ,胆碱酯酶可用作效应生物标志物 ,尿中的代谢产物是接触生物标志物 ,对氧磷酶是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神经毒酯酶(NTE)常用来作为迟发性神经病的生物标志物 ,由于只有少数有机磷农药能引起此病 ,所以本文未作详细介绍。1 胆碱酯酶作为生…  相似文献   

17.
生物安全柜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等行业。为了防止其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或有毒有害物质的外泄,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材料以及环境的安全,避免发生任何的生物危险。我们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检测和评价生物安全柜的各项技术指标,从而保证了生物安全柜使用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天津大沽排污河的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和生物毒性的相关性,于2016—2017年的3月、5月、7月、8月、10月、11月对大沽排污河流入渤海湾的最后一个闸口上游水质的COD、NH_3-N、TP、TN、SS、BOD_5、石油类(Oil)、生物毒性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大沽排污口的污染因子为COD、BOD_5、TP,COD和BOD_5与生物毒性呈正相关(P0.05),TP与生物毒性不相关(P0.05)。可探索运用COD和BOD5反映生物毒性水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光纤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纤生物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近十年中取得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并已用于医学病原体、食物毒性、地下水污染、生化武器和环境样品等的快速检测,对其发展状况作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20.
空气细颗粒物(PM2.5)生物效应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细颗粒物生物效应指标的研究进展。细颗粒物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它的形态和组成相当复杂 ,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B(a)p ,而且含有许多重金属如Pb、Cd、Cr等。这些组分大多数是有毒的 ,其中一些可以引起肺部炎症和哮喘 ,另一些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可能是潜在的致癌物。细颗粒物可经过呼吸进入肺部 ,并且沉积在肺组织 ,因此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显示细颗粒物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有关 ,尤其是心脏和肺部疾病。目前认为细颗粒物可能通过氧化、炎症刺激及对遗传物质的作用对机体造成损伤 ,但细颗粒物的致病机制仍不很清楚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其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