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可行性,以及VEGF转染对UCMSCs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VEGF165-EGFP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分离和培养UCMSCs,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腺病毒载体转染UC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率,确定最佳病毒感染复数(MOI)。将细胞分为VEGF-EGFP转染组、EGFP空载组及对照组3组,依据最佳MOI值转染并收集细胞,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及Akt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VEGF蛋白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评价转染对UC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腺病毒介导的VEGF165-EGFP基因能够成功转染UCMSCs,且VEGF基因在细胞内能够转录和表达,并能分泌到细胞外。转染后48 h VEGF-EGFP转染组VEGF、Akt水平显著高于EGFP空载组和对照组(P<0.05);转染后48 h采用ELISA法在VEGF-EGFP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中即检测到VEGF的表达和分泌,在转染后第4天达到高峰,且VEGF表达显著高于EGFP空载组及对照组(P<0.01),以后逐渐下降,并稳定表达一定时间。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介导VEGF基因转染的腺病毒对UC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腺病毒介导VEGF基因能够成功转染UCMSCs,保持其原有生物学特性,并能持续高效表达VEGF,为通过VEGF基因联合UCMSCs治疗获得糖尿病下肢血液循环重建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SD大鼠急性心梗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心梗组、MSCs组和MSCs-HGF组.所有MSCs移植前进行无血清、无氧条件培养6 h;移植后4周HE染色与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分布、容积分数,ELISA法测心肌组织胶原Ⅰ、Ⅲ含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心梗组心肌细胞减少,结构紊乱,可见大量增生组织;MSCs-HGF组细胞形态结构较为完整,心肌组织间隙仅见少量增生组织.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心梗组有大量红染纤维,呈束状或片状;MSCs-HGF组仅可见细束状红染纤维.ELISA结果可见:与心梗组相比较,MSCs-HGF组心肌组织胶原Ⅰ、Ⅲ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HGF基因转染MSCs可抑制急性心梗大鼠心肌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神经发生(neurogenesis)与新生血管发生(angiogenesis)是实现神经功能重塑的必要前提.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显示其能有效改善由于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备受关注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PDGF-B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基因转染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m esenchym alstem cell,M SC)的可行性。方法:应用FAM标记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系统(pcDNA3-PDGF-B),以脂质体法转染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转染结果、表达情况及对靶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证实:成功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现了基因转染,持续表达时间超过了8周,没有发现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及对细胞活力的显著影响。结论:采用真核转染技术可以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SC是一种理想的基因载体细胞,可用于PDGF-B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转染CXCR4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GFP组、CXCR4~+组、CXCR4~-组,转染趋化因子受体CXCR4,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仪法及Transwell小室细胞趋化实验,体外研究了CXCR4高表达及低表达对MSCs增殖、分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CXCR4高表达及低表达均不影响MSCs的增殖能力,对其向肺组织分化的能力也没有影响。与GFP-MSCs组相比,CXCR4~+-MSCs组迁移的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而CXCR4~--MSCs组迁移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XCR4高表达及低表达不改变MSCs的增殖、分化能力,然而CXCR4高表达明显增强MSCs向炎症病灶的迁移能力。说明CXCR4高表达的MSCs移植入体后将会更快速、更大量地到达病变区域参与组织修复,明显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RNA干扰与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按使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建立沉默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基因不同位点分为三组:BMSCs株SH1组(LV-3-TIMP-1-rat-246),SH2组(LV-3-TIMP-1-rat-142),SH3组(LV-3-TIMP-1-rat-373).同时设立转染空载体组(LV-3-shNC,D组).观察各组细胞转染前后形态和荧光的表达;抽提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 原代培养大鼠BMSCs呈梭形,传代后漩涡状生长.慢病毒转染BMSCs 7 d后,各组均可检测到荧光出现,转染前后细胞形态无改变.在3个实验组中,SH3组TIMP-1蛋白表达最低(P<0.05).结论 应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可以建立沉默TIMP-1基因的BMSCs株,为BMSCs联合RNA干扰技术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1周后随机取30只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A组为联合移植组,B组为单纯干细胞移植组,C组为对照组,通过一系列检测,对比3组的疗效。结果 A组的疗效优于B组和C组,B组的疗效优于C组(P〈0.05)。结论 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比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综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张凌云 《河北医药》2014,(19):2888-289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4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BMMSC移植组( n =20)和PCI组( n =20),同时于本院健康体检者中选取20例为正常组( n =20)。分别于干细胞移植术前、干细胞移植术后24 h、1月、3月、6月测定血管内皮功能激活的标志物ISCAM-1、SVCAM-1、SE-selection来评价内皮功能,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及6 min步行实验评定心功能。结果移植组和PCI组SICAM-1、SVCAM-1、SE-selectio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6个月后移植组SICAM-1、SVCAM-1、SE-selection水平显著低于PCI组( P <0.05),且2组均显著低于术前( P <0.05),高于正常组( P <0.05)。6个月后移植组EF和6 min行走试验显著高于PCI组( P <0.05),且均低于正常组( 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效果较为理想,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有促进作用,且显著优于冠状动脉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地高辛标记的Sry探针,监测局部异体移植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用雄性大鼠肝组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克隆Sry基因,并将其构建至T Easy Vector上,用地高辛标记法制备Sry基因原位杂交探针.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Wistar大鼠BMSCs,并转染Ad-HGF.复制16只背部深Ⅱ度烫伤雌性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将Ad-HGF修饰的BMSCs一次性多点注射于创面真皮下.21 d后,处死大鼠,取愈合创面新生组织和正常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原位杂交法检测组织切片中Sry基因的表达.结果 ①从8只雄性大鼠中成功克隆出Sry基因;②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Sry探针;③16只雌性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复制成功,用Ad-HGF修饰的BMSCs治疗后,原位杂交法证实全部雌鼠创面新生组织中有Sry表达,而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结论 外源移植的BMSCs参与了大鼠烫伤创面的修复,Sry基因可作为细胞追踪标记,为细胞治疗追踪技术及利用BMSCs治疗创伤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bFGF基因对其增殖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含人pcDNA3.1-bFGF质粒转染到生长良好的P3代人BMSCs,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转染bF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FGF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MTY法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细胞增殖周期,并将转染和非转染BMSCs分别成骨诱导分化,对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脂质体介导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转染BMSCs,经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转染细胞表达bFGF.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加强,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更高(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转染细胞(P〈0.05).结论 用脂质体转染法能将pcDNA3.1-bFGF成功导入体外培养的hBMSCs,bFGF基因改良的BMSCs可以改善其生存状态、促进其增殖,并可促进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未成年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阐明铅对体内生理情况下骨髓的毒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15、30和60 mg/kg浓度组的醋酸铅灌胃染毒未成年雄鼠,饲养8周。取股动脉血测其铅浓度,处死取双侧股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培养。观察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集落能力(CFU-F)和细胞形态、生长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铅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醋酸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r=0.983,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率(CFU-F)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铅的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r=-0.967,P0.01),其IC50≈60.00μmol/L。MTT结果:高剂量染铅组增殖速度要比对照组慢(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醋酸铅可明显抑制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生长和形态长,并随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洋  万圣云 《安徽医药》2008,12(4):324-32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为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贴壁法分离SD大鼠MSCs进行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采用第四代MSCs,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otr,bFGF)进行体外诱导,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内皮细胞,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W-P小体。结果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实验组细胞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到内皮细胞特有的WP小体。结论MSCs可以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徐卫华  沈振亚 《江苏医药》2012,38(15):1750-1753,1732
目的探讨重组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体外转染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MSCs。采用具有高效转染非分裂期细胞的慢病毒载体系统将HO-1基因导入MSCs中;采用RT-PCR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台盼蓝染色及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慢病毒感染MSCs的感染复数为20,最佳感染率可达80%;MSCs表面高表达CD44和CD105;GFP荧光表达自96h开始逐渐增强;转染细胞中显示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转染对MSCs存活及增殖几乎无影响。结论慢病毒载体可成功转染猪MSCs,并使其HO-1表达增高,转染对MSCs存活及增殖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以及MT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经传代脂向分化,分组进行干预。对照组为单纯脂向分化(模型)组;实验A组用MT进行干预;实验B组用MT和其受体拮抗剂2-苯基-N-乙酰色胺(LZD)共同干预。检测脂肪细胞的比例来比较各组的脂化程度,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成脂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A组脂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B组(P<0.05)。结论MT能抑制BMSCs向成脂方向分化,并通过其受体机制起作用。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的病因学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文献报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不表达CD45,而本实验中却发发现CD45高度表达,针对这一现象做初步分析:方法成体大鼠骨髓MSCs的分离培养,对原代、第3代和第6代细胞做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标记物以及染色体分析。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MSCs呈长梭型、有突起,排列成旋涡状。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原代细胞:CD29(99.9%),CD90(48.5%),CD45(996%),CD34(202%);第3代细胞:CD29(100%),CD90(97.1%),CD45(100%),CD34(089%);第6代细胞:CD29(99.7%),CD90(99.6%),CD45(99.7%),CD34(0.49%)。上述3代细胞的染色体分析床细胞核型为二倍体。结论体外培养的成体大鼠骨髓MSCs同时表达CD29,CD90和CD45,不表达CD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大鼠骨髓,采用密度离心法和全骨髓贴壁法联合培养并结合传代获取、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90及CD34的表达。CCK-8法测定第1、3代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经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培养,所得到的原代细胞形态呈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接近融合状态时可呈现均一的长梭形,排列规则。传至第8代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其形态宽大畸形,呈树枝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分离的细胞CD29的表达率为94.97%,CD90的表达率为88.50%,CD34的表达率为2.23%。CCK-8法显示第3代细胞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是骨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取SD大鼠骨髓冲洗液,去掉经自然沉淀的血凝块、骨组织、肌肉组织、筋膜组织等沉淀物,离心收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通过显微镜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形状。结果原代培养的呈梭形、多边形或星形,这3种细胞中梭形细胞最多,传代后仍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经过2~3次传代培养,细胞融合生长时,呈放射状或旋涡状生长。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存在于骨髓网状间质的非造血干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向心肌细胞、神经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沉默NgR基因的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静脉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效果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经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以沉默NgR基因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在转染前后NgR基因蛋白的表达.60只SD大鼠制成大鼠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20只给予NgR基因沉默的BMSC;B组20只给予等量的BMSC悬液;C组20只注射等量的不含干细胞的培养液.对各组静脉移植分别于处理后1 d、3 d、伤后1周及2周行Bederson评分并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2周后处死行NF、BrdU免疫组化和HE染色.结果:转染siRNA后,A、B组NgR基因蛋白表达量较C组明显降低,移植后1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A组<B组<C组(均P<0.05);2周后其脑组织中的NF阳性纤维数A组>B组>C组(均P<0.05),BrdU阳性细胞数A组>B组(P<0.05),C组中未检出.结论:BMSC的沉默NgR基因静脉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