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2例快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并对其发生机理略加讨论。例1,刘某,男,60岁。因劳累后心慌气短5年,加重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房颤、心功能Ⅲ级。Ⅱ导联记录的心电图,示异位心律,P消失代之以f波。第1、2、3、4、6个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形;第5个QRS波群形态正  相似文献   

2.
与心率的增快或减慢密切相关的传导阻滞称频率依赖型传导阻滞,它可发生在房室交界处、左右束支以及分支内。在心率增快出现的称快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即三相阻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快频率依赖型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性,42岁。主诉:阵发性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八年,加重一周。入院后查体:肥胖型,BP:18.6/13.3kpa,两肺(-),心界不大,HR75次/min,律正,无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其母亲患高血压病。入院后辅助检查:(1)ECG:①胸闷时描记:窦性心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HR:75次/分;②症状缓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7岁,保健号914。因胸闷不适于87年2月25日就医,既往无循环系统病史,近期无感冒史。查心率80次/分,律齐,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血压18/12KPa。血清甘油三酯1.832mmol/L,胆固醇3.704mmol/L。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心室率83次/分,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径稍大,二尖办 A 峰>E 峰。诊断为早期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5岁,因劳力性阵发性心悸、心前区压榨感2年,加重10天拟诊冠心病住院。平静心电图示窦缓,56次/分,P波增宽呈双峰型,时限0.11秒。双峰间距0.05秒,QRS—T正常。诊为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示:V_1导联可  相似文献   

6.
景秀香  孙刚  勾建中 《吉林医学》2003,24(4):361-361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0岁,病历号:103649。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心悸1d,于2001年8月29日入院。查体:Bp18.6/9.0kPa,双肺呼吸音清,心浊音界不大,心率64次/min,节律规整,未闻及杂音,胸片及常规化验检查正常。心电图示:在P-R间期固定的情况下(P-R间隔0.16s),间歇出现窄QRS波群和宽大畸形QRS波群两种图形,窄QRS波群R-R间隔0.94s,宽大畸形QRS波群R-R间隔为0.82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快频率依赖型左束支传导阻滞。2讨论快频率依赖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具有两个特点:左束支阻滞间歇出现,心率快到一定程度出现,而慢到一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和分析了18例频率决定的束支传导阻滞,其中冠心病较多,心电图类型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决定的束支传导阻滞,也有交替性频率决定束支传导阻滞,临界心率为45~115次/分,发生机制是束支传导平衡失调,以及膜电位改变影响时相3或时相4所致。有此型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疾患。对心肌梗塞伴有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有一定鉴别价值。此外频率决定的束支阻滞较易发展为持久性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分为快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三相阻滞)和慢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四相阻滞),现报道2例快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总结其临床特点。1病例简介例1,女,45岁,因头晕、气促2个月于2000-02-15门诊就诊。既往10余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病例:患者男性,47岁,主诉:劳累后心悸,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变化为1.2~1.4 s之间(相当于心率43~50 次/min)P-R间期为0.16 s,Q-T间期为0.42 s,QRS波群呈两种不同形态,其前有相关P波,当P-R间期为1.2 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当P-P间期为1.4 s时,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心电图诊断:频率依赖性双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正> 频率依赖型传导阻滞以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发生在房室传导中,并表现为Ⅰ°房室传导阻滞较少见,最近笔者观察到一例报告于后。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活动时心慌,胸闷两年,近半月加重停下肢浮肿入院。体检:颈静脉充盈,心浊音界明显扩大,心率90次/分,律不齐,有早搏,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腹软,肝肋下4cm,质中等,有压疼。肝颈返流征阳性,下肢轻度凹陷浮肿。胸部平片心影呈  相似文献   

11.
张健  王浩  张金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402-1402
患者,男,56岁,因阵发性心慌、胸闷4a,加重3d来我院查体。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有两种图形,相间出现,一种呈完全右束支阻滞图形,QRS时限为0.122s,另一种呈正常图形。QRS时限为0.78s。出现右束支阻滞时的心率为88次/分,正常图形时的心率为62次/分。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快心率依赖型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2.
束支传导阻滞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束支前、后分支传导阻滞。 过去曾简单地认为是由于束支发生组织学上的断裂所引起,近年来发现生前有束支阻滞的病例,尸检时有的并看不到束支有何病理改变,临床上也有间歇性或交替性束支阻滞,说明束支阻滞的出现未必都是由于束支发生断裂所引起,目前资料表明束支阻滞的出现是由于两侧束支不应期长度发生显著差异所引起,当一侧束支较另侧束支传导延迟达0.04s或以上(但未完全阻断)时,即可发生完全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如果传导迟延达0.025~0.04。之间,则发生不完全性束支阻滞图形。束支阻滞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是间歇性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通过临床和实验观察证明,有一些传导阻滞的出现与心率的改变有明显的关系,将这种与心率有关的传导阻滞称为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或位相阻滞)。按与心率的关系可分为快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或三位相阻滞)和慢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或四位相阻滞)。其阻滞部位可发生在房室、束支及分支部位。在临床上以快心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多见。本文报道三例快心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不典型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英 《湖南医学》2001,18(1):31-31
  相似文献   

1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的诊断价值周吕雅(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陆川县537700)关键词左室肥厚;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CLBBB并LVH)的诊断常比较困难。国内有人认为,已有CLBBB便不诊断LVH[1]...  相似文献   

16.
王坤华 《重庆医学》2004,33(6):834-834,844
1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8~72岁,平均66岁. 11例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1~5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6、7是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例10是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11是左前分支阻滞.临床心率最慢的是60次/min,最快的是103次/min.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男,45岁,心前区间断性不适,劳累时加重反复发作三个月,以心肌炎诊断入院。心电图所见如图:常规12导联 P_Ⅱ直立,avR 例置,每一个窦性 P 波后均可见一提前出现的 QRS 波,联律间期固定(0.56秒),早搏的 QRS 波呈四种形态,R_3、R_9、R_(15)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型;R_5、R_(13)呈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型;R_7、R_(11)呈 rS 型,QRS 波时间为0.10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三例器质性心脏病人的4幅不同类型的3位相和4位相阻滞的心电图的详细描述和分析,结合文献对4位相阻滞的诊断标准、4位相阻滞的心律失常类型以及它的病理意义,作了简要的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束支传导阻滞(BBB)是常见的心脏远端传导系统异常,成人发生率约为1~2%。传导系统异常是心脏病的标记,约80%传导异常患者可发现伴有心脏病的证据,最多为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临床上不少心脏病患者首先发现BBB,而心脏病的症状出现较迟。BBB患者常有乏力、短暂性晕厥、胸痛、心力衰竭等症状,特别伴发心脏病者更然。传导系统异常常增加心电图诊断的困难。并且,BBB可发展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可致猝死、晕厥、心绞痛及心衰,因此,识别BBB,估计其预后并作适当处理很重要。 BBB按其发生过程可分为慢性及急性二类,二类BBB的临床意义不尽相同,下面分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