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对锂-匹罗卡品(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癫痫发作时间及其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8只),丙戊酸钠预处理组(18只),石菖蒲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各18只)。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发作时间的影响。以锂-匹罗卡品诱导制作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其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石菖蒲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首次抽搐发作时间(SB)和第1次达到Ⅴ级发作时间(RFSⅤS)较模型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内c-fos表达水平明显增强,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石菖蒲预处理高剂量组大鼠海马部位c-fos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及石菖蒲预处理低、中剂量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石菖蒲挥发油能缓解锂-匹罗卡品所致的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c-fos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丽丽  黄靓妹  詹红艳  曹亦宾 《河北医药》2011,33(13):1933-1935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匹鲁卡品后大鼠痫性发作及海马苔藓出芽。方法 Wistra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均进行Nissl染色及Timm银染。并于实验当天行脑电图检查。结果腹腔注射匹鲁卡品后大鼠可见急性癫痫发作,观察慢性期自发性发作。Nissl染色示模型组各区评分两两比较,结果示CA3、门区与CA1区神经元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m银染示2组苔藓纤维出芽Timm银染颗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注射匹鲁卡品简单复制了人类癫痫的基本病理特征,是研究癫痫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抗癫痫药物唑尼沙胺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戊四氮致痫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余4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抽取24只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唑尼沙胺组、苯巴比妥组和癫痫模型组,每组8只。监测4组大鼠唑脑组织NO、MDA含量及NOS、SOD的活性变化并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癫痫组大鼠脑组织NO、MDA含量及NOS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 P <0殮.05),SOD活性明显降低( P <0.05);唑尼沙胺组及苯巴比妥组大鼠脑组织的NO、MDA含量及NOS活性与癫痫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05),SOD活性明显升高( P <0.05);唑尼沙胺能够改善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的结构。结论唑尼沙胺通过降低脑组织NO含量而发挥其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氯化锂-匹罗卡品(Li-pilo)致痫的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后致密物(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清结级Wistar雄性4周龄幼鼠96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左乙拉西坦对照组(LEV组),模型组(Lipilo组),治疗组(Li-pilo+LEV组),共4组,每组24只。建模成功后,将LEV组和Li-PILO+LEV组予以LEV200mg/kg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4周。采用RT-PCR方法动态检测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四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在给药后均出现痫性发作。左乙拉西坦对照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SD95mRNA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和治疗组的PSD95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PSD95-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的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一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左乙拉西坦能增强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一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陈芳  刘斌  张静  王薇  孙素真  王丽辉 《天津医药》2015,43(5):474-476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抗癫痫药物唑尼沙胺对癫痫大鼠血清及脑组织 NO 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性的影响。方法 50 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中随机抽取 8 只为正常对照组, 剩余 42 只全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成癫痫模型, 从中随机抽取 24 只, 以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癫痫模型组、 唑尼沙胺组及苯巴比妥组, 监测各组大鼠经药物干预后血清及脑组织 NO、 丙二醛(MDA)含量及 NOS、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35 只(83%)大鼠模型制备成功; 戊四氮致痫大鼠的脑电图中均可见阵发性癫痫波;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癫痫模型组和唑尼沙胺组大鼠的血清和脑组织的 NO、 MDA 含量及 NOS 活性明显升高, SOD 活性下降; 苯巴比妥组脑组织 NO、 MDA 含量升高, SOD 活性下降, 血清 MDA 含量升高。与癫痫模型组比较, 唑尼沙胺组和苯巴比妥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 NO、 MDA 含量及 NOS 活性明显降低, SOD 活性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唑尼沙胺通过降低脑组织 NO 含量而发挥其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靖  周宏斌  潘松青 《安徽医药》2016,20(3):449-453
目的 探讨莲心碱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癫大鼠模型急性期皮层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10 μg)、低剂量莲心碱组(B组,莲心碱2.5 g·L-1,25 μg)、高剂量莲心碱组(C组,莲心碱5 g·L-1,50 μg)、左乙拉西坦组(D组,100 g·L-1,1 mg),建立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后侧脑室注射药物,记录各组大鼠脑电图的改变。结果莲心碱组及左乙拉西坦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痫性放电频率减低,快波(β波)比率减少,慢波(δ波)比率增加; 高剂量莲心碱组和左乙拉西坦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莲心碱在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急性期具有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青霉素所致癫痫大鼠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及人参皂苷Rb1(C)组。采用青霉素制作癫痫模型制作方法,观察B组及C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及发作持续时间,并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SOD)、(MDA)含量。结果:C组大鼠发作潜伏期较B组明显延长(P〈0.01),发作时间显著缩短(P〈0.05)。C组大鼠SOD活性与B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C组MDA含量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抗氧化机制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甲基苯丙胺慢性染毒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干预与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甲基苯丙胺(MA)慢性染毒大鼠实验动物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黄芪甲苷(10 mg/kg,20 mg/kg),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和纹状体区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MA慢性染毒组脑组织海马区NO、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甲苷大剂量组(20 mg/kg)与MA模型组相比,脑组织海马区NO、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甲苷能够降低MA慢性染毒大鼠脑组织海马区NO、MDA含量,升高SOD活力,并通过抗氧化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有一定的干预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幼年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海马组织中骨形成蛋白(BMP4)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左乙拉西坦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将116只21d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空白对照组(NS组)24只、左乙拉西坦对照组(LEV对照组)24只、氯化锂一匹罗卡品模型组(PILO组)34只、氧化锂一匹罗卡品模型+左乙拉西坦治疗组(LEV治疗组)34只。PILO组和LEV治疗组大鼠首先给予腹腔注射氯化锂(125mg/kg)进行诱导,16h后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1mg/kg),30min后再以匹罗卡品(60mg/kg)腹腔注射,如果没有癫痫发作,可在半小时后,再次腹腔注射匹罗卡品15rag/kg,直至充分点燃建立癫痫模型。其中,LEV治疗组,每日给予左乙拉西坦200mg/kg,连续3周进行灌胃治疗,并分别于1周,2周,3周,处死各组大鼠,并通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及观察海马组织中BMP4表达的变化。结果:PILO组与NS对照组相比,BMP4的表达增加,第1周达高峰(P〈0.01),第2周、第3周BMP4表达逐渐下降,但较NS对照组仍高表达(P〈0.05),LEV治疗组与PILO对照组相比,BMP4表达逐渐降低(P〈0.05),LEV对照组与NS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发作后BMP4表达增加,提示BMP4与癫痫形成密切相关,左乙拉西坦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组织中BMP4表达而发挥抗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变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灵芝孢子粉的干预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皮质和海马区PCNA的免疫反应性;Western-blot检测海马区PCNA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癫痫模型组PCNA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灵芝孢子粉干预组与癫痫模型组比较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在戊四氮致痫组的大脑海马区的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灵芝孢子粉干预组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灵芝孢子粉可以通过调节PCNA含量抑制星形胶质细胞(AS)增生,从而影响戊四氮致痫大鼠癫痫发作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对士的宁致癫痫小鼠脑组织SOD、LPO、NO的影响.方法:石菖蒲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灌胃小鼠用士的宁造成癫痫模型测定3 d后,小鼠脑组织SOD、LPO、NO的含量.结果:挥发油组,水提液组能增加小鼠脑组织SOD含量;挥发油组,水提液组、去油水煎液组能显著降低脑内LPO水平,除去油水煎液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有降低脑内NO的作用.结论:实验结果提示活跃的自由基反应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病,石菖蒲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阻止过氧化物形成,减少NO的神经毒性,对脑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乳香没药及其提取物对大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乳香没药生药及其不同提取物对大鼠的肝脏毒性作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灌胃12周,分别予乳香没药生药粉、挥发油、水提物、挥发油+水提物,各给药组剂量均为3g生药/kg,同时设对照组。末次给药后禁食12h后,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生化学检测,取肝脏称重并计算肝系数,检测肝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光镜下做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乳香没药生药组、水提物组、挥发油+水提物组大鼠总胆固醇(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药组、挥发油+水提物组大鼠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P〈0.05)。乳香没药生药组、水提物组、挥发油+水提物组大鼠肝脏系数明显升高(P〈0.01);挥发油组大鼠肝脏系数无明显变化。氧化应激指标检测表明,MDA除挥发油组外,其他各给药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5~0.01);SOD各给药组均没有明显影响。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除挥发油组外,其他各给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空泡性病变。结论乳香没药生药、水提物、挥发油+水提物均可造成大鼠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机制可能与过氧化应激途径有关;挥发油对肝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血脂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血脂康(Xuezhikang,XZK)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左室肥厚和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HR,♂,随机分为3组,血脂康(300 mg.kg 1.d 1)治疗组(XZK组,n=10),辛伐他汀(5 mg.kg 1.d 1)治疗组(SIM组,n=10),SHR对照组(SHR组,n=10),同时入组同龄Wistar-Kyoto大鼠为正常对照组(WKY组,n=10),均予等容量0.9%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分离心脏,左室称重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WI),心肌组织固定包埋后Masson染色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浓度、心肌组织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SHR组相比,XZK组和SIM组可以显著降低LVWI(P<0.05)、CVF(P<0.01)、PVCA(P<0.01)及血清PⅠCP浓度(P<0.01),但SOD活力及MD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康能够显著减轻SHR的左室肥厚,降低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并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无关,血脂康表现出与辛伐他汀相同的抗心肌重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心肌SOD活性和MDA浓度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14.
石菖蒲挥发油的基本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医学中,石菖蒲为一味开窍醒神的良药,其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石菖蒲挥发油对CNS具有兴奋、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是基于保护神经元、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机理。石菖蒲挥发油除有较好的益智、脑保护作用外,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还有平喘、增强肠管蠕动、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等作用。本文对石菖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石菖蒲挥发油部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认识,并为石菖蒲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松针原花青素对Wistar高脂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40只约40天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A)、高脂对照组(B)、高脂+松针原花青素低(C)、高剂量组(D),低剂量组100mg/(kg·d),高剂量组300rag/(kg·d),每组10只。分别于0、4、8周眦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中SOD、MDA的含量。结果8周末时,D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较B组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P%0.05);而C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较B组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较B组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针提取物具有减缓Wistar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这可能与其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阻抑MDA升高、减低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有关。较高剂量的松针原花青素能有效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原花青素提取物具有降低血液MDA含量、提高血清SOD活力的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石菖蒲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菖蒲为一味开窍醒神的良药,其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石菖蒲挥发油对交感神经系统具有兴奋、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除有较好的益智、脑保护作用外,对心血管系统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能平喘、增强肠管蠕动等.该文对石菖蒲挥发油的基本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石菖蒲的研究和合理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然  李平华 《中国药房》2010,(3):214-216
目的:研究生姜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模型及生姜提取物(400mg·kg-1)组。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60min复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模型前5天开始,生姜提取物组灌胃生姜提取物,每天分2次给药,模型组大鼠灌胃蒸馏水,复制模型后仍继续原给药方案。于复制模型后12、24、48、72h测定大鼠视网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生姜提取物组大鼠视网膜SOD活性显著增强,MDA、NO含量显著减少(P<0.05);视网膜超微结构损伤有所减轻。结论:生姜提取物可调控SOD活性及MDA、NO含量,改善超微结构而保护视网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