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235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中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682例,占28.92%,6个月~2岁患儿共检出412例,占阳性病例的60.41%。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发病高峰期为10~12月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西宁市腹泻儿童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指导防治工作。结果 2010年1月至12月住院的912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46.6%(425/912),肠道腺病毒阳性37.8(345/912),星状病毒为4.8%(44/912),诺瓦克病毒10.7%(98/912)。结论西宁市儿童腹泻中病毒感染率较高,婴幼儿腹泻标本病毒检测对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56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免疫金标记技术对2012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1568例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8例粪便标本中,阳性检出632例,阳性率为40.3%;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月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中12月最高,为51.7%。结论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其发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建议于流行季节为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腹泻儿童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82例,均在入院24h内腹泻>3次。将患儿按月龄分为对照组(月龄6~36个月)与研究组(月龄37~60个月),各41例。比较两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析致病菌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25例(60.98%),对照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33例(80.49%),研究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儿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轮状病毒33例(40.24%),腺病毒12例(10.63%),大肠埃希菌9例(10.98%),非伤寒沙门菌7例(8.54%),志贺菌属6例(7.32%),气单胞菌属6例(7.32%),副伤寒沙门菌5例(6.10%),白色加丝酵母菌4例(4.88%)。结论不同年龄段腹泻儿童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存在差异,致病菌以轮状病毒为主,多见于6~36个月龄儿童,病原微生物检测可帮助查明腹泻致病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腹泻是秋冬季婴幼儿期的多发病,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是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程度与感染病毒的毒力、机体营养、免疫机能密切相关(如胃酸、肠蠕动、肠道菌群及粘液性质等非特异性屏障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如分泌型IgA等相关).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脱水和营养不良.我院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月31日收治210例腹泻病儿,其中轮状病毒(HRV)检测阳性14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清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827-3828
目的:探讨丹阳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y,ELISA)法,对685例急性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人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本组685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轮状病毒感染212例,占30.95%,并且好发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结论:轮状病毒是丹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郑州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709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分析腹泻患儿年龄与病毒检出率的关系。结果①709例中婴幼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者242例,阳性率为34.13%;②91.32%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③发病高峰在每年的8月至次年1月。结论郑州市婴幼儿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2岁以下患儿为高发人群,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1年聚集性腹泻疫情暴发情况,为做好辖区传染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9-2021发生的13起腹泻疫情标本,提取核酸后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GⅠ/GⅡ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结果:北京市房山区约77%的腹泻暴发疫情因感染诺如病毒而起,其余均因感染札如和星状病毒,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未在本区引发暴发疫情。结论:病毒性腹泻极易在托幼机构、学校、饭店场所引起暴发疫情,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监管,对高危场所进行宣传引导,做好场所消毒及个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9.
魏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550-55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所致肠道菌群紊乱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96例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大便细菌化验,比较两组患儿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条件致病菌菌株阳性87例,阳性率为90.6%;对照组患儿条件致病菌菌株阳性24例,阳性率为24.0%。两组患儿致病菌菌株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4.215,P<0.01)。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紊乱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检验结果应用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临床症状,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NV)感染情况并对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09年7月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检测.测序后使用Bioedit和DNAstar基因分析软件与GenBank中的参考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在540例腹泻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的标本为174例,诺如病毒的阳性率为32.22%,2008年11月NV阳性率较高,为62.22%.抽取7份阳性标本进行序列分析,结果7份标本均为GⅡ-4型.结论:诺如病毒是天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GⅡ-4型是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1.
蒋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77+79-77,79
目的:对706例急性婴幼儿腹泻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总结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方法:根据细菌检测方法对志贺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操作过程严格按相关说明进行。结果: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为主,占50.4%;细菌性急性腹泻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为主,占15.7%。结论:研究显示婴幼儿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2.
程卡米 《中国当代医药》2013,(6):194-194,196
目的分析与观察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80例RV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RV肠炎患者中有46例(57.5%)出现心肌酶异常情况,有26例(32.5%)发生肝功能损害情况,有10例(12.5%)出现肾功能损害情况,有8例(10.0%)出现惊厥,有14例(17.5%)出现呼吸道病变。结论RV感染除可以引起肠道感染外,还能够引起肠外多个器官的损害,其中对于心肌的损害尤为明显,对于肝脏、肾脏、呼吸道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仅次于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山药粉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感染、抗病毒、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口服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消旋卡多曲颗粒、山药粉口服,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303例,全部进行病原微生物情况调查,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67例,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55.12%。轮状病毒检出130例,检出率42.90%,致病菌37例,检出率12.21%。两组病原微生物在检出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4.24,P<0.05),有统计学意义。沙门菌属感染共计20例,占54.05%;志贺菌属感染12例,占32.4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3例,占8.11%;气单胞菌属感染1例,占2.70%;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占2.70%。本组患儿3~5月发病100例,占33.00%;6~8月发病189例,占62.38%;9~11月发病10例,占3.30%;12~次年2月发病4例,占1.32%。结论研究发现,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婴幼儿腹泻的主要高发季节为春夏两季,应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腹泻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对于出现腹泻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以便确定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补锌(葡萄糖酸锌),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方面治疗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见不良反应。结论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方法简便,价廉易得,易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补锌辅助治疗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36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18例,对照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联合组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大便次数以及平均治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82.3%)(P〈0.05);③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2%)明显低于对照组(17.7%)(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明显,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了小儿秋季腹泻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韶关市腹泻患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腹泻粪便并展开腺病毒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共检测出12例肠道腺病毒感染患儿,阳性率为4.80%(12/250)。12例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患儿中,属于肠道腺病毒41型的9例,占3.60%(9/250)。属于肠道腺病毒40型的3例,占1.20%(3/250)。腺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儿童,且发病率与性别、居住地、季节等因素之间无明显的联系,差异不显著(P>0.05)。患儿主要表现出发热、腹泻以及呕吐的症状。结论肠道腺病毒感染是引起患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以肠道腺病毒41型为主。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患儿病情、促进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162例患儿随机分为蒙脱石散组51例、喜炎平组55例和喜炎平+蒙脱石散组56例,疗程5~7d,比较3组患儿止泻时间、显效率与总有效率。结果喜炎平+蒙脱石散组止泻时间较蒙脱石散组及喜炎平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喜炎平组、喜炎平+蒙脱石散组总有效率高于蒙脱石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喜炎平+蒙脱石散组显效率高于喜炎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1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包括食物过敏26例(25.5%),感染28例(27.5%)[其中细菌感染21例(20.6%),病毒感染7例(6.9%)],肠道菌群失调24例(23.5%),乳糖不耐受22例(21.6%),食物不耐受6例(5.9%),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例(1.0%),炎症性肠病1例(1.0%),另有5例病因不明。主要并发症包括水电解质平衡紊乱(6.9%)、营养不良(4.9%)、贫血(3.9%)、佝偻病激期(1.0%)、严重低蛋白血症(1.0%)。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补液及支持、饮食及对症治疗;17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占16.7%。全部患儿均治愈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多样化,其中食物过敏因占较大比例,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治疗困难;饮食及支持治疗等多途径联合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