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其中轻症组50例,重症组40例;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肺炎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及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的各因子浓度。结果对照组与肺炎组治疗前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NF-α、IL-6及IL-8浓度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同MPP病情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能够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血清IL-1、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并应用纳洛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与治疗后血清IL-1、TNF-α的水平,同时选取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及轻症组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清IL-1、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重症组及轻症组患儿血清IL-1、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重症组患儿血清IL-1、TNF-α水平仍高于轻症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IL-1、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其水平能够反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3.
丹参川芎嗪对胰腺炎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外周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的变化,探讨二者与AP的关系及中药制剂对二者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和参芎组,另选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双抗体夹心EL 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同时记录AP患者一般状况及生化指标。结果:入院第1天AP组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d后,IL-1β和TNF-α含量均下降,参芎组较一般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增高,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IL-1β、TNF-α水平,减轻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的变化,探讨二者与AP的关系。方法:选择AP患者20例,另选1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均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入院第1天AP组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d后,IL-1β和TNF-α含量均下降。结论:IL-1β和TNF-α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增高。  相似文献   

5.
邓连瑞 《江西医药》2013,(12):1130-1133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和IL-13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MPP患儿(轻症52例、重症38例)按采血时间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对照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P患儿人院治疗前和抗炎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和IL-13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P治疗前组TNF-α、IL-6、IL-8,IL-13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浓度(P〈0.01);而MPP治疗前组IL-10与对照组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IL-10治疗后组与对照组比较,浓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重型组比轻型组比较,TNF-α、IL-6、IL-8和IL-13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MPP患儿治疗前组较治疗后组及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3含量升高,提示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病情相关:而IL-10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浓度升高.提示与机体恢复期免疫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对52例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水平含量进行测定,并与2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患者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以上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的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优于未抗病毒治疗组(P〈0.05).结论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含量变化对了解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及明确机体免疫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紧张素-Ⅱ(AGT-Ⅱ)的水平变化。方法60例AP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PAF、AGT-Ⅱ比较观察三组间的水平变化。结果SAP组(急性期,恢复期)和MAP组(急性期,恢复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SAP组急性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均P〈0.05);SAP组和MAP组恢复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期(均P〈0.05);SAP组死亡者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者(均P〈0.05~0.01)。结论TNF-α、IL-6、IL-8、与S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SAP组AGT-Ⅱ水平升高较MAP组明显。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α和IL-6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清TNF-α和IL-6水平对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急性胰腺炎患者36例,其中重症13例,轻症23例,健康对照组16例.血清TNF-α和IL-6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重症和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亦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升高,它们可以用来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体内Ghrelin 水平与 TNF-α、IL-1β、IL-6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 2015-2016 年于我院儿科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研究组)和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各100 例,研究组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无脑炎)68 例和重症组(有脑炎)32 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三组儿童外周血中 Ghrelin 的含量,同时采用化学发光 分析仪测定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分析手足口病患儿 Ghrelin 水平与 TNF-α、IL-1β、IL-6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Ghrelin 水平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P 均<0.05);IL-6、IL-1β、TNF-α水平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P 均<0.05);手 足口病患儿外周血 Ghrelin 水平与 TNF-α、IL-1β、IL-6 均呈负相关(r 分别为-0.31、-0.33、-0.29,P 均<0.05)。 结论:Ghrelin 可能对手足口病的炎症免疫反应起保护作用, Ghrelin 可以作为预测手足口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IL-1β、IL-13、TNF-α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中IL-1β、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探讨IL-1β、IL-13、TNF-α在UC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结肠血清标本,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UC组中IL-1β、TNF-α含量随着病变范围的扩大和病变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3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患者的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IL-13含量无明显变化,促炎因子IL-1β、TNF-α,抑炎因子IL-1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100例AGA患者(观察组,T)和100名健康查体者(对照组,C)血清IL-1β、IL-6、IL-18及TNF-α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一般生理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IBM SPSS 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L-1β、IL-6、IL-18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β、IL-6、IL-18及TNF-α水平在AGA发病时升高,提示它们参与了炎性反应过程,在炎症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92例ICVD患者进行血清TNF-α和IL-6检测,同时与33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脑梗死后遗症(SCI)、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和脑动脉硬化(CA)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急性脑梗死组,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NF-α和IL-6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并且TNF-α和IL-6的含量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 I患者64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L-6及TNF-α。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C I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AC I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使TNF-α,IL-6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L-6及TNF-α。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应用普伐他汀治疗使TNF-α,IL-6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比较健康老年人与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0例,30例健康对照组Ctrl组。每位入选者年龄均大于60岁。采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IL-6及TNF-α血清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IL-6及TNF-α血清水平高于SAP组(P〈0.05)。结论血清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其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能为早期发现老年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54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7例和常规治疗组27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α及IL-6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早期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以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3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为研究对象,另以4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6及PCT水平,分析二者与患者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BahhazarCT评分、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AP组、M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31.37±168.67)pg/ml、(261.32±178.55)pg/ml、(15.31±3.15)pg/ml,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AP组、M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4.22±2.84)ng/ml、(0.45±0.33)ng/ml、(0.12±0.11)ng/ml,三组间P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IL-6和PCT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11评分、BalthazarCT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6和PCT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