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笼门斜边头架在甲状腺疾病的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1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新头架和旧头架,观察情绪评分、血压、心率。结果笼门斜边头架的患者术中情绪优于旧头架组,笼门斜边头架组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也较旧头架组稳定。结论笼门斜边头架能够帮助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在甲状腺疾病的手术中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颅脑手术头架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手术中体位摆设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应用颅脑手术头架,为颈椎后路手术病人安置手术体位的方法,提出了术中的注意事项.结果 214例手术患者中除6例前额部出现压红外,无眼球受压至伤等严重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结论 颅脑手术头架摆设骨科颈椎后路手术体位,病人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好,医生手术操作方便,护士摆设体位省力.值得同行采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护理安全中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3月至11月(Ⅰ期)及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Ⅱ期)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50例(Ⅰ期)、221例(Ⅱ期)作为研究对象。Ⅰ期患者行常规护管理,Ⅱ期患者行细节管理。分别从无菌操作、术中保温、配合预见性手术、体位摆放流程的细致化、创新无菌溶液取用方法、显微镜托手架的设计等方面引入细节管理。对2期患者术后发生压疮及感染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行细节管理,手术前压疮发生率及感染率高于手术后。Ⅰ期行常规护管理患者250例与Ⅱ期行细节管理患者221例在压疮及感染发生率方面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压疮率、使手术室护理文化得到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1日-2013年4月30日100例神经外科出院患者手术病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5.00%,选药合理占95.79%,术前给药时机合理占87.37%,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占15.79%,万古霉素用法用量合理占54.55%。结论:我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郑婷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313-314
目的 探讨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接受脊柱手术96 例患者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是适当调整体位,术前评估,加强对患者头面部护理.结果 96 例患者无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医师满意体位摆放.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体位摆放,合适的头架,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可有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面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改善头托,适当调整体位,术前评估,加强对患者头面部护理。结果除一例手术时间超过6h患者出现面部压疮,其余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无面部并发症。结论恰当的体位,合适的头架,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可有效防止和减少头面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0.52±0.15)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1.2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对照组为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为3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25例,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颅内肿瘤的治疗中采用神经外科的锁孔手术方式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的200例因颅内肿瘤患者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并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显微手术骨瓣开颅的治疗,观察组的100例患者采用神经外科的锁孔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用时、手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202.47±8.49)m L和手术用时(55.33±4.09)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321.24±9.63)m L和手术用时(59.67±4.98)min,对照组患者治愈率(91例,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愈的率(66例,66.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肿瘤的治疗中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明显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用时明显缩短,患者治愈率较高,创伤较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颅内肿瘤的治疗中采用神经外科的锁孔手术方式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的200例因颅内肿瘤患者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并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显微手术骨瓣开颅的治疗,观察组的100例患者采用神经外科的锁孔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看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用时、手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202.47±8.49)m L和手术用时(55.33±4.09)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321.24±9.63)m L和手术用时(59.67±4.98)min,对照组患者治愈率(91例,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愈的率(66例,66.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肿瘤的治疗中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明显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用时明显缩短,患者治愈率较高,创伤较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叶云 《北方药学》2013,(11):99-99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患者34例,分析感染因素,总结预防措施,实施合理治疗。结果:33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脑干功能衰竭合并脑出血死亡,治愈率为97.1%;结论:实施正确的预防措施,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才能保证临床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的20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前动力系统、手术体位、Mayfield头架的摆放及术中涉及的器械、动力系统的使用及围手术期护理等问题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因手术体位和动力系统原因影响手术进程。术后均未出现脊髓损伤、血肿等并发症。术后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现象,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掌握Mayfield头架的使用、手术体位的摆放,熟悉手术步骤、动力系统准备和使用及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中进行温度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4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于术中对其进行亚低温温度护理。结果手术中42例患者均保持亚低温状态,良好控制体温在34℃~36℃。术后患者均能恢复正常体温,血压、循环等各项生命指征均稳定。结论在术中进行适当的温度护理,有助于神经外科手术时脑细胞活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就脊髓肿瘤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时的方法及效果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验证。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3年间收治的脊髓肿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相应的治疗,50例患者中16例患者进行部分切除,34例患者全切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半椎板和全椎板切开复位固定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脊髓肿瘤进行切除分离。对手术患者的手术之前及之后的的相应病理症状和患者的体征进行跟踪观察,探究及评价影响脊髓功能的基本因素。结果肿瘤位于脊髓不同部位时则应该采取的显微手术方式不同,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全切患者,成功率明显提高,神经及相应患病部位的显著改善功能。结论脊髓肿瘤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疗效安全有效,恢复快,应该在临床方面进一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四成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291-1292
目的探讨常规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4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肿瘤缩小17例,无变化20例.增大3例;常规手术治疗对瘤体小的患者效果更明显。结论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有代偿头位、中间带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有代偿头位、中间带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48例。根据患者不同的代偿头位、中间带、扭转角、主导眼以及合并斜视的性质,实施了不同类型的手术,对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例眼球震颤中有42例具有水平代偿头位,6例具有垂直代偿头位,经过不同类型的手术治疗,均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结论有代偿头位、中间带的先天性眼球震颤,通过不同类型的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手术效果与处理好代偿头位、中间带、扭转角、主导眼以及合并斜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试验组(n=50)采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n=50)采用芬太尼进行超前镇痛,对比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镇痛效果更佳,满意率更高,且各种常见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7,(3):562-564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颅脑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66例的病例资料,分析其致病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66例患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经细菌培养共检出210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占35.71%、革兰阴性菌133株占63.33%和真菌2株占0.96%;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白假丝酵母菌;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内酰胺类、氨基糖苷、氟喹诺酮类、多肽类、氟康唑等;氨基糖苷类与头孢菌素类联用治疗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是抗菌药物联用的最高组合;66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48%,病死7例病死率仅为10.60%。结论:颅脑手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其感染部位的分泌物经细菌学培养,采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提高了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雨春 《北方药学》2017,(12):188-189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神经外科清洁类手术患者340例,其中有176例为2016年1~6月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期间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另有164例为2016年7~12月围术期限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年龄、是否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为急性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因素是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年龄和手术时间是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过程中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以降低术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与分析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患者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下的意识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Ⅰ级患者数较对照组多,多26.6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相比,肺炎与颅内感染均减少2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行微创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预后情况较少,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红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6):88-88
护理工作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预后和康复。现将我院2003年4月~2004年4月315例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