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常累及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头晕目眩、胸痛、无汗或出汗、心率不齐、咽部异物感、耳鸣等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多发于中老年人。笔者近两年来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35例,疗效可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厦时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推拿治疗,对照组给半导体激光及推拿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利用颧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两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以治疗组的提高幅度较显著(P〈0O.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旁阻滞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以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维生素B。维生素B。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行椎旁阻滞治疗,每周1次,4次为1疗程。B组同时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半年和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以及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点VAS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都较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1个月内,B组显著低于A组(P〈0.05),半年后这些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旁阻滞和椎旁阻滞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临床效果,后者的近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组(Ⅰ组)4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Ⅱ组)48例,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30 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2组有效率均为100%,但Ⅰ组的治愈率(76%)明显高于Ⅱ组(52%)(P0.05)。结论小针刀加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能提高颈椎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4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康复治疗,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患者生活、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AS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76.2%,且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率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疗效,且并发率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物理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均以中药熏蒸、超短波和局部手法治疗等物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d.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 0.01).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快于治疗前(P< 0.05或P< 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物理治疗和物理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临床效果,后者的近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来观察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连续治疗3星期。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断疗效,并根据症状、体征评分标准表观察治疗前后积分的变化。结果经3星期治疗后,治愈37例,好转1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4.2%,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显示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临床效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参数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观察组PS、ED、D和F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基础上加载复方当归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椎动脉血流供应,促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惠者随机分为针刺加SGB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后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有明显改善(P〈0.01,P〈0.05),2组间比较显示总有效率及TC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SGB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的作用,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改良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350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改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212例,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66例,牵引、针灸、按摩组(C组)72例,3组治疗3个月和1年后随访,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改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治愈率分别为63.7%、61.8%,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分别为34.8%、30.3%,牵引、针灸、按摩组分别为25%、22.2%。改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治疗率明显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牵引、针灸、按摩组。表明改良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按揉配合刺针新人迎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按揉配和针刺新人迎穴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SCS评分自身比较,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CASCS评分及总疗效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按揉配合针刺新人迎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其操作简单,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穴位埋线组和星状神经节埋线组.穴位埋线组予以单纯穴位埋线治疗,星状神经节埋线组采用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星状神经节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28/29)...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上采用阻滞星状神经节(SGB)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已较为普遍,但该法操作技术难度大,并发症较多,需要有一定操作能力和治疗经验的医师进行^[1].我科自2002年9月采用毫针针刺星状神经节替代(SGB)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05例,效果显著,且无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0.25%、0.5%、0.75%浓度的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需要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各50例,分别以浓度为0.25%、0.5%、0.75%,容量均为10ml的利多卡因,采用第六颈椎(C6)平面气管旁入路法行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患者阻滞效果、起效和持续时间、并发症和对重要生命体征的影响。结果:Ⅱ、Ⅲ组有效率比Ⅰ组明显高(P<0.05)。三组间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持续时间较Ⅱ、Ⅲ组短;150例中出现一过性上肢异常感觉12次(8%),声音嘶哑18例(12%),咽部不适感31例(20.67%),头晕2例(1.3%)。全部病例中无一例局麻药中毒、臂丛神经阻滞、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出现;各组间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5%利多卡因的阻滞有效率、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与0.75%利多卡因相当,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建议采用0.5%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6例病历:Bell's麻痹49例、Hunt's麻痹综合症7例.配方: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mg,根据病情症状急缓选用地塞米松5mg、病毒唑0.2g、纳络酮0.4mg,隔日交替使用;总量10~11ml,10次为1疗程.结果:56例患者经治疗,2~3疗程后效果判断.急性期(一周内)治疗者,95%治愈;一周以上治疗者,80%治愈;一年以上治疗者2例症状有一定好转.结论:目前临床上用SGB治疗面神经麻痹,发病早期接受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一般多认为是由于机械性压迫与血管循环功能障碍所致,以突发性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四肢麻木、乏力或行走不稳、甚至出现绊倒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该病30例,并与单纯推拿治疗治疗对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治疗后疗效区别。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7d、14d及28d时,治疗组VA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治愈率(54.39%)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15.79%)(P<0.01)。治疗组有效率(91.23%)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14%)(P<0.01)。结论: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发作,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曲唑酮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睡前30 min口服曲唑酮100 mg/次,1次/d,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SGB,注射药物为2%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_1 2 mL(100 mg)+维生素B_6 2 mL(100 mg)+维生素B_(12) 1 mL(1 mg),1次/周,共8周,双侧交替进行。比较2组治疗前(t_0)、治疗1个疗程(t_1)、治疗2个疗程(t_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以及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结果 t_0时2组HAMD评分、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_1、t_2时观察组HAMD评分、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_1、t_2时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_0时2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_1、t_2时观察组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唑酮联合SGB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较曲唑酮单用效果好,且可明显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