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丽  梅伟  杨勇 《中医正骨》2003,15(11):38-38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颈后路减压术式 ,远期疗效稳定 ,自 1995~ 2 0 0 1年 ,我们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12 5例 ,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5例 ,男 81例 ,女 4 4例。年龄 4 8~72岁 ,平均 5 7.1岁。均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1〕。其中伴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 2 8例 ,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DCS) 35例 ,病程 2个月~ 10年 ,平均 18个月。1.2 症状和体征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较为复杂。本组表现为 :①单一或多个肢体麻木 ,不规则感觉障碍 10 5例 ;②手部…  相似文献   

2.
后路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过多破坏颈椎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笔者采用后路侧块悬吊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即椎管矢径<11 mm,椎管椎体矢径比(Pavlov比率)<0.75,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无症状或有轻度脊髓受压症状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即使合并后纵韧带钙化,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也可取得良好效果[1]。而一旦出现较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脊髓型颈椎病 38例 ,在护理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76岁。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12例 ,均为不完全性损伤 ,按 Frankel分级 D级 2例 ,C级 7例 ,B级 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 3天 ,最长77天。脊髓型颈椎病 2 6例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皆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 2周颈脊髓损伤平均恢复 1级 ,半年后恢复 2级。颈椎病术前 JOA评分平均 8分 ,术后 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后路有限化双开门椎管扩大纳米仿生骨棘突间植入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采用颈后路有限化双开门椎管扩大纳米仿生骨棘突间植入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9例.男35例,女14例.年龄35 ~ 69岁,中位数52岁.病变节段C3 ~ C513例、C3~C616例、C4 ~ C720例.均未合并颈椎不稳及颈椎后凸畸形.病程8 ~35个月,中位数21个月.随访观察颈部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CT检查显示C3 ~ C7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增大.植骨融合情况良好,完全骨性融合42例,部分骨性融合6例,未融合1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脊髓神经损伤、植骨块脱落及椎板“再关门”.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出现C5神经根牵拉症状.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术后1周[(13.6±2.9)分]及末次随访[(13.7±3.1)分]均高于术前[(8.2±1.2)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1周[(2.6±1.1)分]及末次随访[(2.1±0.8)分]均低于术前[(8.5±1.4)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17分法)评定疗效,优38例、良7例、可3例、差1例.结论:颈后路有限化双开门椎管扩大纳米仿生骨棘突间植入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有效扩大颈椎椎管矢状径,改善颈部功能,具有疗效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少见但症状严重的颈椎病,常因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我院自1999 年10 月至2011 年12月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7 例.通过围术期制定详细护理计划、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2例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得到有效缓解,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4%。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扩大了颈椎管的容积,使颈脊髓获得向后移行的空间,使脊髓前后方均得以减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愈瘫胶囊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8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手术+口服愈瘫胶囊)和B组(手术+口服甲钴胺分散片)。经过13~25个月的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6个月、术后1年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d,两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变(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A组患者JOA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有效率93.18%,B组有效率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瘫胶囊对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166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分别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双开门”手术和颈前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评估疗效。结果:术后疗效优109例,良42例,不变5例,变坏3例,优良率达95%;后路单开门137例,优良率97.8%。疗效与病种、严重程度、年龄、病程时间均相关。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后路的椎管扩大成形“单、双开门”手术是值得推荐的优良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41~69岁,中位数57岁。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脊髓受压节段均≥3个,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邻近椎体移位> 3. 5 mm或成角> 11°),3例合并黄韧带骨化、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8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弓,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植入条件良好。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均经后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以Centerpiece钛板固定开门侧。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定患者的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及C_2~C_7 Cobb角,同时观察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C_3~C_6节段手术9例、C_3~C_7节段手术12例。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均未出现门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1例出现C_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给予康复锻炼等对症治疗,至术后6个月时症状基本消失。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5. 6±1. 6)分,(3. 1±1. 1)分,t=3. 150,P=0. 000],JOA评分明显增加[(7. 6±2. 4)分,(14. 1±1. 6)分,t=4. 320,P=0. 000],C_2~C_7Cobb角明显增大(7. 2°±6. 5°,12. 6°±7. 4°,t=5. 020,P=0. 000)。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因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维持颈椎稳定、恢复颈椎正常曲度,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颈后路微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1例伴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横截面积,并计算椎管扩大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价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手术时间为(178.25±10.08) min,术中出血量为(208.06±40.69) mL,术后引流...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cerve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临床较常见,严重者需手术治疗。我院骨科自2003年以来,应用后路单开门侧块螺钉悬吊加植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患者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42 ~ 67岁,中位数5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出现颈部疼痛伴四肢麻木及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尤以上肢严重,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均无其他系统损伤的表现.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7例,C级15例,D级4例.伤后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明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未发现骨折或脱位.CT检查示椎管占位均小于50%;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呈连续型9例,分节型14例,混合型6例.MRI检查示相应脊髓受压,T2加权像示脊髓内高信号改变.伤后至手术时间3~12d,中位数6d.术后随访观察椎管扩大效果、并发症发生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 150 min,中位数120 min;手术失血量300 ~ 600 mL,中位数420 mL.切口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中位数2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及CT显示椎管扩大明显,开门的椎板无再关门现象.均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11例.结论: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能有效扩大椎管,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复发率、优良率。结果: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总复发率为4.17%,治疗的优良率为95.83%。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患者VAS评分均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与术后1年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颈椎后路单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多节段颈段脊髓受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5例(丝线固定组),采用单开门带线锚钉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7例(锚钉固定组),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3例(钛板固定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最窄椎管面积、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8.4±18.6)min,(79.8±21.3)min,(86.1±25.9)min,F=13.560,P=0.000;(346.3±85.7)m L,(364.1±83.2)m L,(436.2±89.4)m L,F=14.317,P=0.000;(53.3±4.8)d,(52.4±3.7)d,(32.4±4.5)d,F=19.492,P=0.000]。钛板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大于其余2组(P=0.000,P=0.000;P=0.000,P=0.000),住院时间比其余2组短(P=0.000,P=0.000);丝线固定组和锚钉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6,P=0.824,P=0.536)。2JOA评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JO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7.5±3.6)分,(12.7±3.3)分,(13.2±3.7)分;(8.3±3.7)分,(12.8±3.8)分,(12.4±3.3)分;(7.6±2.5)分,(13.2±2.7)分,(14.5±2.6)分;F=56.672,P=0.000]。3组患者JOA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5.718,P=0.000);术前和术后1周时3组患者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15,P=0.692;F=1.047,P=0.739);术后2年时,钛板固定组评分高于其余2组(P=0.002,P=0.000),其余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0.372,P=1.041)。3最窄椎管面积。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窄椎管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 cnucleoplasty,PCDN)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其近期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得以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5(4~15)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5.44±0.5)分,术后随访平均(1.69±0.63)分,术后一周主观满意优良率为94.5%,症状缓解率为68.9%;末次随访主观满意优良率为70.9%,症状缓解率为61.5%,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简单,安全,微创,近期疗效肯定,中、远期疗效有所减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关节囊悬吊"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关节囊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采用改良"锚定法"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并统计2组术后2周及2 a随访时症状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2周及2 a神经症状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01),术后2周均未出现再关门,术后2 a再关门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01)。结论2种术式在改善神经症状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改良"锚定法"能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50例,以铍针治疗,每疗程治疗4次,每次间隔3天,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测量软组织张力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50例患者各次治疗后疼痛症状、软组织张力、颈椎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4次治疗后与第2次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但延长疗程并不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肠复原汤治疗颈髓损伤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胃肠复原汤治疗颈髓损伤出现腹胀、便秘者68例,用药24h后比较肛门排气、便秘、腹胀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并以内服莫沙比利片44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胃肠复原汤对颈髓损伤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有良好效果,并能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48例,以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疗程为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 采用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