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该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况,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处理效果,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7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头和锐器伤32例,发生率为86.49%,血液和体液造成的黏膜暴露5例,发生率为13.51%;所有医务人员均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无一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结论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风险,实施标准预防及暴露后的干预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浅谈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使护士达到自我防护及医疗部门对预防职业暴露工作的重视。方法分析血源性病原体的特征、危害,职业暴露的相对因素及预防感染的措施。结果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可以避免的,在实践中要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才能有效防范并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乙肝病毒职业暴露情况,以加强职业暴露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防止乙肝病毒感染。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笔者所在医院临床260名护士进行乙肝职业暴露的调查统计。结果 10%的护士感染乙肝病毒,高于普通人群。针刺伤达93%。结论临床护士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护士应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规范操作。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临床护士的职业暴露管理工作,提高护士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民营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特点,为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报至树兰(杭州)医院院感管理科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案例123例.分析一般情况、职业暴露方式、发生场所、发生时机、暴露源等资料.结果 职业暴露类型以护士为主(64.2%),初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枣庄地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上报及管理措施落实等情况,为制订本地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及上报流程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度,采取不同时间段分层随机抽取枣庄地区36家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工勤人员、保洁人员,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对其一般资料、暴露源、暴露方式、处置方式、职业暴露发生、管理措施落实及上报等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 216份,回收有效问卷3 1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35%;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16.34%,上报率为32.76%;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分别为40.84%、13.34%、12.76%,不同级别的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694,P <0.001),护理专业发生率最高为60.92%,其次是医疗医技人员和助产士;上报率为37.11%,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率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分别为13.46%、30.43%、49.27%;三级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优于二级、一级医院;暴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39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含其职业、暴露过程、暴露源、处理措施及随访追踪。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整理器械/医疗物品、注射、手术是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其中针刺伤比例最高,高达79.41%。其次,女性医护人员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占比高达84.42%。此外,分析中还发现实习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最高,发生率高达8.4%,远高于其他医护人员。结论护士、实习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建议加强培训、管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和降低职业暴露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采血人员、检验人员和成分分离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方法统计不同科室2002~2012年的职业暴露情况。结果2007~2012年采血人员、检验人员和成分分离人员的职业暴露人数分别为173、87、92人次。2007~2012职业暴露情况高于2002~2006年, P〈0.05;暴露类型比较, P〈0.001;暴露级别比较, P〈0.001。结论随着采血量的增加和工作量的加大,职业暴露有增加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职业暴露指由于职业的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被感染可能性的情况。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接触和遭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加大,这种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感染的潜在威胁,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1]。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多由于医护人员在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43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士职业暴露比率较高(76.74%)、工作年限≤5年的发生暴露者较多(55.81%)、暴露方式以锐器伤多见(90.70%);发生职业暴露较多的科室依次为手术室(18.60%)、急诊科(11.63%)、产房(6.98%)。结论加强重点科室培训,严格标准预防措施实施,暴露后及时、规范的局部处理,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降低暴露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医院内从事诊疗、护理或检查、检验工作过程中,意外受到危险因素、病原体或含病原体污染物,造成感染与健康损害和潜在感染及健康损害的情况~([1])。目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问题,已引起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关注~([2])。为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57名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5  相似文献   

11.
唐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97-1597
2009年3月国家卫生部发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职业接触即(职业暴露)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现将本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48例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7例,女41例,年龄17~56岁,平均32岁.主治医师以上8名,住院医师2名,护士34名,实习生4名.发生地点,病房14例,手术室15例,供应室2例,门诊4例,治疗室5例,其他8例.  相似文献   

12.
王珂 《中国实用医药》2012,(36):263-264
目的监测、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健全和完善干预对策。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9月162名职业暴露上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2名职业暴露中,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57.41%、医生23.46%、实习进修人员12.35%;发生部门以普通病房为主58.64%,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18.52%及手术室9.26%;发生环节由高到低分别为拔针及拔针后处置不当74.07%、抢救危重患者操作11.11%、手术操作7.41%;暴露物品种类以空心针为主77.16%、其次为手术刀9.88%、血液、引流液8.64%;暴露源由高到低分别为HBV60.49%、HCV16.67%、梅毒15.43%。结论护士是高危人群,建立完整监测报告系统、强化血源性职业暴露安全培训、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医务人员进行高风险操作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最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发生的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是低年资护士,发生原因是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主要以护士手为主的锐器伤,因处理及时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集聚的场所,医务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1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查阅2007~2009年度职业暴露登记本的方式,分析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及处理方法,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93人,其中2007年38人(4.44%),2008年30人(3.09%),2009年25人(2.35%),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94,P<0.05);不同医疗职业中,职业暴露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7.498,P<0.05),以护士发生率最高(5.72%);暴露类型以针刺伤(84.95%)最多见,暴露方式以输液后拔针(47.31%)占首位;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17.20%)占首位;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无一人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防范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17.
护士职业暴露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黏膜或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从而感染某种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在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结合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开展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目标性监测。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目标,收集分析、反馈监测结果,实施干预措施,评价监测效果,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目标性监测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6%,实施后为2.7%,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能有效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护理与转运工作中,由于职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患者,常常不易识别且难以防范,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问题。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不仅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同时也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最有效的措施依赖于风险意识的提高,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正确使用安全的个人防护用品,认真执行损伤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针对的主要是患者,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的血源性疾病关注较少。如何防范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加强医疗安全,已成为医院感染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