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葡萄胎清宫前、后服用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1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确诊的葡萄胎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每日空腹口服米非司酮片75 mg(50 mgAM,25 mgPM),连服2 d,共150 mg,于第3天上午行清宫术,清宫后继续口服米非司酮片,50 mg/d,连服3 d,有高危因素者延长服药至6 d。对照组:36例,只行清宫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宫颈充分软化及宫口扩张程度、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清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二次清宫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清宫术后均随访2年,2组恶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葡萄胎清宫前、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地软化、扩张宫颈,明显减少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清宫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二次清宫率及葡萄胎恶变率明显降低,是葡萄胎一种理想的药物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行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伴有微量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行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对照组仅行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是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UAE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UAER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早期肾脏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胎清宫前、后服用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1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确诊的葡萄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每日空腹口服米非司酮片75mg(上午50mg,下午25mg),连服2d,共150mg,于第3d上午行清宫术,清宫后继续口服米非司酮片,每日50mg,连服3d,有高危因素者延长服药至6d。对照组:36例,只行清宫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宫颈充分软化及宫口扩张程度、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清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二次清宫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清宫术后均随访2年,两组恶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葡萄胎清宫前、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地软化、扩张宫颈,明显减少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清宫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二次清宫率及葡萄胎恶变率明显降低,是葡萄胎一种理想的药物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葡萄胎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加强对葡萄胎的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定期随访和预后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间96例葡萄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经过吸宫、二次诊刮、预防性化疗、宫切、化疗等治疗,无1例死亡,随访2—4年均健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正常,96例临床患者均获临床治愈。结论对葡萄胎宜早诊断、早治疗,对高危病例宜行预防性化疗及宫切,对葡萄胎患者出院后的定期随访工作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2013年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插管率、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插管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氧分压低于实验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插管率为15.00%,而实验组插管率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较好,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在侵蚀性葡萄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寻求较好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8月于本院产科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药物治疗,两组在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为(932.4±27.6)U/L,治疗后为(56.8±5.7)U/L,对照组治疗前为(985.2±32.9)U/L,治疗后为(89.5±7.3)U/L,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在侵蚀性葡萄胎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雅婷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092-209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肌梗死部位、脑梗死部位及确诊脑梗死时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患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意识障碍、低血压、脑梗死确诊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心前壁和脑干梗死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早期确诊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滋养细胞肿瘤(GTN)是一组来缘于胎盘滋养细胞的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956年首次报到甲氨蝶呤(MTX)可治愈转移性绒毛膜癌以来,对于GTN的化学治疗已十分成熟并形成规范化模式。但对高危和耐药病例的治疗仍是探索的焦点。近20多年来,EMA-CO方案被滋养细胞肿瘤专家推荐治疗高危GTN的一线化疗选择。笔者总结分析了使用EMA.CO方案治疗的高危耐药GTN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以期正确认识和使用该方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治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5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按是否入院前后确诊甲亢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产前已确诊甲亢,并定期产前检查,给予丙基硫氧嘧啶(PTU)规范治疗;对照组(未定期产检)临产前或孕晚期因并发症入院确诊为甲亢,才予PTU治疗。临产前抽取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分娩后抽取新生儿脐血测定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比较其水平变化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组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早产、胎儿窘迫及甲亢危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总产程时间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妊娠期甲亢患者的早期诊治,加强围产期监护可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0.
彭芳  涂龙  廖群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0):46-49
目的 探讨短程糖皮质激素(GC)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重型肝炎前期及早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前期及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及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GC短程治疗5~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程GC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重型肝炎前期及早期患者比单独使用核苷类似...  相似文献   

11.
郑兆祥  康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11-112
目的通过测定瘦素(LEP)在不同类型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探讨其预测葡萄胎恶变和转移的可能性;并对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葡萄胎预后的判断。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正常早孕(〈12周)绒毛组织、32例部分性葡萄胎、93例完全性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5例绒毛膜癌组织中LEP进行检测。分析7例发生恶变的葡萄胎患者的发病年龄、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囊肿、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斟素。结果LEP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X2=23.49,P〈0.05)。结论LEP与正常早孕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有关,LEP在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表达的强度,与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强度有关。对临床早期预测葡萄胎的恶变及预防性化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葡萄胎恶变还与患者发病年龄、B—hCG水平、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囊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葡萄胎的凋亡指数及端粒酶活性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42例葡萄胎及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采用S-P法及Evision法检测PCNA、Ps,、Ki-67、FADD、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142例葡萄胎中PCNA阳性率为14.08%(20/142)、P535.63%(8/142)、Ki-67阳性率5.63%(8/142)、FADD59.15%(84/142)、端粒酶阳性率10.56%(15/142)。5例侵袭性葡萄胎中PCNA阳性率80%(4/5)、Ki-67阳性率80%(4/5)、P53阳性率100%(5/5)、FADD阳性率0%(0/5)、端粒酶阳性率100%(5/5)。3例绒毛膜癌中PCNA阳性率100%(3/3)、P53阳性率100%(3/3)、Ki一67阳性率100%(3/3)、FADD阳性率33.3%(1/3)、端粒酶阳性率66.7%(2/3)。结论低凋亡指数与高端粒酶活性的葡萄胎可能是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高危因素。端粒酶的激活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恶性进展,抑制端粒酶活性能够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仁忠  易树萍 《中国医药科学》2013,(21):151-152,158
葡萄胎(HM)是一种异常的人类妊娠,可将其分为完全性葡萄胎(CHM)和部分性葡萄胎(PHM)。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异常增大、妊娠呕吐、腹痛、卵巢黄素化囊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等,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少见。我们报道1例以间断性怕热、多汗、心悸、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育龄期女性患者,常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无效,后经阴道B超、血HCG检查诊为CHM。清宫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甲状腺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从而证实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于CHM。因此,临床医生对于育龄期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排除甲状腺性、垂体性以及医源性因素后,应注意葡萄胎及其他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妇科情况及疾病。  相似文献   

14.
某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集的16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出现不良反应时间、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的转归及报告人职业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62例ADR报告中7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最大(44.44%,72/162);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种类为抗菌药物(23.76%,48/202),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12.38%,25/202);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0.86%,131/16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9.67%,73/246);多数患者发生ADR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治愈,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51.23%,83/162);ADR上报人员以医生和护士为主,分别为29.01%(47/162)、69.75%(113/162)。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0.5 h内的反应;除静脉给药外,还应考虑其他给药方式;更加关注用药后患者皮肤及其附件的变化;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加强管理;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得当,可继续保持;应增加药师的ADR上报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EGFR和C-erbB-2在水泡状胎块(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水泡状胎块,CHM和PHM)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水泡状胎块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和C-erbB-2在12例正常早孕流产绒毛、24例PHM及33例CHM中的表达。结果 EGFR在正常组、PHM组及CHM组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5.00%、50.00%和81.82%;C-erbB-2在正常组、PHM组及CHM组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00%、50.00%和72.73%;EGFR和C-erbB-2在CHM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在PHM组与正常组及CHM与PHM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检测水泡状胎块中EGFR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有助于HM的诊断及监测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患者35例CT平扫及增强影像,以临床病理学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组,比较3组病灶的生长部位、体积、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有无转移等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5例GIST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良性肿瘤13例,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6例。良性、交界性及恶性间质瘤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的边缘光滑程度、病灶形态分叶性状及密度均匀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间质瘤CT平扫示密度多均匀,边缘多光滑,增强程度11~62Hu,肿瘤最大径线均<5.0cm;交界性、恶性间质瘤CT平扫密度大多不均匀,边缘光滑或不规则,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最大直径均>5cm。结论 CT可作为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提供新的诊断及治疗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Livin在22例妊娠滋养细胞组织(14例侵蚀性葡萄胎,8例绒毛膜癌)中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作对照组。结果Livin蛋白在侵蚀性葡萄胎中表达率为57.1%,绒毛膜癌中表达率为87.5%,正常绒毛组织中为10.0%;Livin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高表达与正常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Livin在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高表达提示Livin可能参与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例恶性葡萄胎、44例完全性葡萄胎组织中PTEN、MMP-9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胎盘绒毛的结果对照,分析PTEN、MMP-9的表达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价值。结果:PTEN、MMP-9在恶变组中的阳性表达为22.2%、66.7%,未恶变组为54.4%、43.2%,正常胎盘绒毛阳性表达为90.0%、20.0%,PTEN、MMP-9的表达与葡萄胎恶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平毅  赵卫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1):1405-1407,I0002
目的 探讨存活素(Survivin)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的表达及其与Fas/Fas-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存活素在侵蚀性葡萄胎(15例)及绒毛膜上皮癌(绒癌)(11例)中的表达,正常滋养细胞(40份)作为对照;并与Fas/Fas-L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存活素在15例侵蚀性葡萄胎组有9例(60%)阳性,在11例绒癌组有8例(73%)阳性.而在40份正常滋养细胞中仅有11例(28%)阳性,存活素在GTT中的表达增高,且随着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进展阳性率逐渐增高.正常滋养细胞组与绒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素与Fas表达在绒癌中呈负相关.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GTT的发生发展.Fas表达的下调和存活素表达的上调可能在GTIT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二者共同抑制细胞凋亡,逃避免疫清除,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妇产科经病理诊断确诊的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数分别为20、12、22、26例,超声诊断分别为18、8、18、23例,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3.75% (67/80);经阴道超声诊断的4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血流显示例数为14例,显示率为28.57%(14/49),动脉阻力指数(RI) =0.67±0.13;子宫内膜癌血流显示例数为18例,显示率为100.00%(18/18),RI=0.38±0.08,两种血流显示率及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高,且能敏感地显示病变周围及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有利于子宫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