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采用电针针刺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种穴位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入组的120例PHN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30例.其中,A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B、C、D三组在A组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电针针刺督脉穴、夹脊穴、背俞...  相似文献   

2.
3.
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100mg,q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0.01)。结论:电针加刺络拔罐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4.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人体感染病毒后病毒可隐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病毒被激活而复制,病毒沿感觉神经离心传播至该神经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引起相应皮肤节段发生疱疹,同时可引起神经炎,使沿神经分布区域发生疼痛。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感觉神经分布区,但以脊髓神经胸段最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围刺法配合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围刺法配合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围刺法配合云南白药治疗PHN疗效优于常规药物组。  相似文献   

6.
<正>带状疱疹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其特征是沿感觉神经的相应节段出现疱疹并伴有严重的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好发于老年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渗湿益气活血汤配合电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并比较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和VAS疼痛评分.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宁德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渗湿益气活血汤并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8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特点与中西药治疗效果。方法 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间显效率与好转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老年人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3例和40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案有效率分别为83.7%、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累及神经和皮肤的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病。属中医学的“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范畴。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 ,但对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记述较少 ,对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文献不多。本文就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刺方法的治疗效果加以论述。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 31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 5 1~ 78岁 ,平均 6 2岁 ;后遗神经痛10 d~ 1个月 2 5例 ,1个月以上 6例。受损神经 :肋间神经痛 9例 ,腰部神经痛 14例 ,骶部神经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胸腰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胸腰部PHN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结束时, VAS评分分别为(3.87±0.22)、(2.76±0.78)、(2.59±0.4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4±1.01)、(4.77±0.54)、(3.32±0.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1.52±0.16)、(1.51±0.32)、(1.38±0.07)、(0.62±0.03)、(0.78±0.12)、(0.23±0.02)、(0.57±0.2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2±0.30)、(1.81±0.22)、(1.82±0.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B组22例,常规治疗加用卡马西平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B组的68.18%(P<0.05).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且疗效持久,副作用少而轻微.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亦称“蛇盘疮”,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皮肤病,以集簇性水疱沿身体一侧某支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并伴有神经痛为特征。皮疹可在2~3周内消退,但部分患者因体质虚弱或治疗不当等原因遗留的神经痛仍会继续,尤其是60岁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金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7年3月间的1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多塞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小金丸治疗,两组同时服用三维B片,均治疗10d,观察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查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三大常规均无异常。结论:小金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结果:治愈2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提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洛芬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治愈率、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患者神经性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予常规西医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汤。观察疗效、多时点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2、4、8周时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见少量一过性不良反应,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汤有助于提升西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胡滨  郑洁  刘庆 《北方药学》2012,(10):27-2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在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英国相关报告指出:年龄<50岁人群相对罕见(每年<2/1000);50~79岁人群每年为5~7/1000,≥80岁的人群,发病率为每年11/1000[2]。本病是一种顽固难治性疾病,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大的痛苦,其发病机制为患者免疫力低下时水痘疱疹病毒破坏受累神经分布区域的神经,使其产生剧烈的疼痛。目前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对此作了较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我科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应用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80例带状疱疹患者,并进行了疗效观察,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同期皮肤科门诊患者。均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