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心血管病常见的重症和急症,其中,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较少见。AVRT折返环路是以旁路为前传支、以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为逆传,或由一支旁路下传,另一支旁路逆传;其心室激动的模式与真正的室性心动过速几乎无差别。通过回顾性分析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明确AVRT的诊断需与室性心动过速区分开,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心电图医师需熟悉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在了解病史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及时地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22岁.因阵发性心悸2年,加重1d入院.查体:心率16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8/66mmhg,体温38.2℃.超声心动图及64排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肌酶测定:LDH 2714u/L,AST 2103u/L,CK 3472u/L,HBDH1576.00u/L,CK-MB 158.70u/L,心肌钙蛋白>22.78ng/mL.连续多次测定心肌酶、心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唐咏  杜云蕙 《心电学杂志》2006,25(4):222-223
患者男性,34岁。因反复心悸、晕厥21年,再发晕厥12h入院。每次均在体力活动时发作,伴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临床诊断:晕厥待查。入院体检:BP120/80mmHg。神志清。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X线胸片示心外形正常。心电图(图1A)示A型预激综合征图形。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心房、心室内径正常,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和活动正常,二尖瓣少量返流。  相似文献   

4.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即旁道为前传支、房室结为逆传支的心动过速,极为少见。本院一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1975年,Fontaine等[1]首次提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概念。根据预激综合征时折返环路前传支与逆传支的不同,将预激折返性心动过速分成顺向型和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逆向型AVRT以旁道为前传支,以房室结和正常房室传导系统或另外的旁道为逆传支,折返连续发生时形成预激性心动过速,属于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的少见类型。逆向  相似文献   

6.
刘医师(住院医师)
  今天教学查房的患者,男性,78岁,因“腹胀、恶心、呃逆、肩部疼痛3d”入院。体检:T 36.7℃,P 130次/min,R 20次/min,BP 90/66mmHg。肺部听诊未见异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弥散,位于左锁骨中线外1.0cm,未触及震颤。心界左侧扩大,听诊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入院急诊床旁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R-R间期0.36s,频率167次/min,节律规则,QRS时间0.16s,Ⅱ、Ⅲ、aVF呈R型伴切迹,Ⅰ、aVL呈QS型,V1~V4呈R型,V5、V 6呈Rs型,QRS波群起始部明显粗钝,酷似“δ”波。考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但不排除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予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及其它对症治疗后患者自述好转,心电图(图2)示P波规律出现,呈双峰,时间达0.12s,P-P间期1.04s (58次/min),QRS波群呈两种形态,一种QRS时间0.08s,P-R间期0.22s,P-J间期0.28s,为窦性激动,其Ⅱ、Ⅲ、aVF、V4~V6 ST段呈水平压低0.1~0.2mV,T波低平,RV5达3.6mV;另一种QRS波群宽大畸形,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形态基本一致,其前可见窦性P波,P-R间期0.08s,P-J间期0.26s。心电图Ⅱ连续记录(图3)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律,频率59次/min,QRS波群呈三种形态,一种呈qR型,时间0.08s,其前有相关 P 波,P-R 间期0.22s,P-J 间期0.28s,为窦性激动;一种呈R型,宽大畸形,时间0.16s,部分波群前有P波,P-R间期缩短至0.08~0.10s(上行R4、R8,中行R2,下行R5、R9),P-J间期0.26s,部分波群前无P波(中行R5、下行R1),考虑为室性期前收缩;第三种QRS波群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亦呈R型(中行R4、R8,箭头示),时间0.11s,起始粗钝,酷似“δ”波,其前有 P波,P-R间期0.16s,P-J间期0.28s。次日复查心电图Ⅱ连续记录(图4)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律,频率60次/min,类似图3中的第三种QRS波群频发出现,部分与窦性激动形成二联律或四联律,酷似间歇性心室预激。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4.83ng/ml,临床诊断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6岁。因发作性心动过速10余年,加剧1月入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图略)。术前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图1A)示S1S1分级递增100次/min刺激,除第12次S波外均稳定起搏心房。第1-4个QRS波群正常,S—R间期180ms。第5-7个QRS波群逐渐形成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起始可见δ波。第8个QRS波群起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6波明显,自第5个S波起S—δ间期保持200ms不变。第11个QRS波群后可见一P^-波,并引起一次逆向性房室折返,使第12个S波未能起搏心房。因第12个QRS波群提前发生,其后2个QRS波群恢复正常。S1S1分级递增刺激从110—190次/min时,QRS波群均呈上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图略)。分级递增刺激210次/min(图1B)时,从第2个S波起其后QRS波群突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S—δ间期从220ms逐渐延长至300ms,第10个S波未下传,表现出文氏型传导。220次/min刺激(图1C)时出现2:1房室传导,QRS波群仍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S—δ间期长达260ms。在S1S2程控期前刺激时,旁道还表现递减性传导特征(图2)。S1S1分级递增160次/min时,诱发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心动过速(图3)。  相似文献   

8.
预激综合征易合并心律失常,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约占85%,预激综合征合并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RT),可分为顺向型与逆向型两种,顺向型AVRT较多见,占预激综合征并心律失常的80%,逆向型AVRT较少见,占预激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的5%,其心电图特征很像室性心动过速,应注意两者的区别。现结合我们的临床病例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5年就诊。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示:R-R间距规则,QRS形态正常,逆行P-波在QRS波之后,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V1导联直立,R-P-间期>0.07s,频率167次/分。心电图诊断: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图1顺向型房室折返讨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系激动从房室正道下传,从房室旁道逆传,即激动从心房→房室结→希-浦系统→心室→房室旁道→心房顺序的折返环路,  相似文献   

10.
11.
探讨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DRT)的临床特点。 397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术 ,2 2 (5 .5 % )例 (包括Mahaim纤维旁道 12例 )诱发出ADRT ,心动过速的周长为 30 2± 5 6 (2 30~ 4 10 )ms,2例心动过速时出现低血压伴有头晕 ,4例在心动过速时演化为心房颤动。通过与患者既往临床心电图比较 ,证实 17例有ADRT临床发作 ,常见于多旁道和年轻的患者 (15 / 2 2例 ) ,12例同时伴有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9例多旁道患者中 15例逆传经旁道 ,4例逆传经旁道和 /或房室结。 3例单旁道患者在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ADRT ,逆传经房室结。参与构成ADRT的 4 1条旁道 19条位于右侧游离壁 ,9条位于右后间隔 ,3条位于左后间隔 ,7条位于左侧游离壁。 12例前传经Mahaim纤维的ADRT ,其逆传旁道均位于后间隔。 7例普通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其前传支和逆传分别位于右侧、左侧游离壁。 3例单旁道均位于右侧游离壁。结论 :ADRT最常见于多旁道患者并有多种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4天。因呼吸困难,青紫1d入院。查体:体温36℃,心率130次/分,呼吸780:/分。体重4.5Kg。足月儿外观,对外界反应略差,哭声发尖,呼吸急促,78次/分,节律不规整,可见吸气性三凹征,时有呻吟。颜面、躯干及四肢皮肤轻度黄染,巩膜略黄染,周身皮肤发花,皮肤弹性可。前卤平坦,约1×1cm^2。颜面及口周略发青,口唇略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  相似文献   

13.
多旁路患者易合并逆向型 AVRT 其临床诊断及心内标测较为复杂。本文报道一例有3条旁路的预激综合征病例及方法患者男性,27岁,主诉反复发作心悸、气短7年。无晕厥史。既往发作时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曾长期口服心律平、异搏定等药物不能预防发作。入院后 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常规体检未见器质性心脏病。12导联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avR 及 V_1导联预激波及 QRS 主波向下,其余导联均为正向预激波,V_2-V_6QRS 主渡向上,提示为右游离壁旁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逆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tidromic 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AAVRT)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AAVRT患者的经食管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 TEAP检查显示,14例AAVRT患者中有2例自行发作,6例基础刺激诱发,6例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4例自行终止,6例超速刺激法终止,2例药物终止,2例短不应期旁道行超速刺激转为预激伴心房颤动.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14例AAVRT患者中有5例(35.7%)双旁道,9例(64.2%)单旁道,其中2例(13.3%)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结论 AAVRT患者双旁道或多旁道发生率较高,偶见合并房室结双径路;AAVRT超速刺激终止时可诱发预激伴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1岁。因劳累后心悸伴大汗1h就诊。既往有“心室预激心电图现象”。体检:BP60/40mmHg,一般情况较差,心率约200次/min,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腹软,双下肢不肿。心电图(图1A)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QRS波群在Ⅰ、aVL导联呈QS型,Ⅱ、Ⅲ、aVF导联呈R型,V1导联电极脱落,V2~V6导联主波均向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逆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lidromic atrioventricular reciproating tachycardia,AAVRT)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AVRT患者的经食管心房渊博(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TEAP检查显示,14例AAVRT患者中有2例自行发作,6例基础刺激诱发.6例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4例自行终止,6例超速刺激法终止,2例药物终止,2例短不应期旁道行超速刺激转为预激伴心房颤动: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14例AAVRT患者中有5例(35.7%)双旁道.9例(64.2%)单旁道,其中2例(13.3%)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结论AAVRT患者双旁道或多旁道发生率较高,偶见合并房室结双径路;AAVRT超速刺激终止时可诱发预激伴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最常见,通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即指这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由于两者在QRS形态和频率方面相似,R—P-间期均〈P-R间期,有时鉴别较为困难。但详细分析各自的电生理特征和心电图改变仍可明确诊断,通过对顺向型AVRT的P波形态分析,甚至可对房室旁道作出初步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22岁。因反复“心悸”1月,加重3d来院。患者精神状态好,无心绞痛史,元不良反应。普通心电图示:心率83次/分,P—QRS—T正常。临床听诊为心律不齐。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各导联出现间歇性短阵宽QRS波群,每阵连续3—7个不等。  相似文献   

19.
预激性心动过速是指各种心动过速时,旁路或作为折返环的前传支,或作为与该心律房室之间的传导通路,它比逆向型心动过速的含义更为广泛。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预激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中十分少见,预激患者心动过速中自发性逆向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5%~10%。本例患者经腔内心电生理证实存在右侧游离壁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当预激性心动过速发生时,由于存在双旁道,其折返环路更为复杂,尽管体表心电图诊断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但从电生理角度,不能排除从一条旁路前传,从另一旁路逆传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前传旁道仅仅作为无辜旁道,本身并不是折返环的一部分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45岁,反复心悸并伴突发突止的特征。近期发作频繁,拟住院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治疗。既往高血压病5年,服用ACEI治疗后血压控制理想,无其他心血管病。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室不大,EF值60%,余无异常。入院后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记录了同步体表与腔内电图(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