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CR对可疑慢性淋病病人淋病奈瑟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临床上可疑慢性淋病病人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对76例可疑慢性淋病病人的尿道分泌物进行了淋病奈瑟菌检测,并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测出阳性标本22份,分离培养法测出阳性标本8份。两种方法敏感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对342病人进行随机抽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分泌物培养两种方法检测淋球菌。PCR阳性110例,阳性率为32.16%;淋球菌培养阳性12例,阳性率为3.51%。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说明PCR技术对淋病奈瑟菌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明确临床上可疑慢性淋病病人的病原学诊断。②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76例可疑慢性淋病病人的尿道分泌物进行了淋病奈瑟菌检测,并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③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测出阳性标本22份(28.9%),分离培养法测出阳性标本8份(10.5%)。两种方法敏感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07,P<0.01)。④结论与细菌培养法相比PCR敏感而快速,是明确慢性淋病病原学诊断和指导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淋病奈瑟菌PCR检测的临床效果,建立了对标准淋病奈瑟菌的DNA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NG PCR技术的灵敏度约为3个菌的基因组拷贝。对8种菌株进行NG PCR,只有标准淋病奈瑟菌显示阳性,其余7株非淋球菌菌株均阴性,说明有很好的特异性。对49例淋病患者同时进行涂片镜检法、细菌培养法和PCR法检测的比较,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6%、52.2%和95.9%。提示NG PCR方法比涂片和培养法更为敏感,且特异性强,在淋病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涂片与培养及PCR/RLB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以16SrRNA为靶基因的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LB)检测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并与涂片法及培养法比较。方法:选择NG16SrRNA基因设计一对PCR引物,生物素标记下游引物扩增NGDNA,然后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杂交。并对115例性病高危人群标本进行检测,然后与涂片法与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CR扩增NGDNA的片段长度分别为414bp。通过对115例临床标本的检测,PCR/RLB的阳性率为31.3%,而涂片法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5.7%和21.7%。结论:PCR/RLB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对NG感染的实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的D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产青霉素淋病奈瑟菌(PPNG)耐青霉素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常州地区50株淋病奈瑟菌,应用TEM基因通用引物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以TEM-1的3末端及与之相邻基因的5末端为靶基因的PPNG型特异引物nPCR两种方法进行配对检测。结果 TEM-1型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杆菌、不动杆菌经TEM通用引物nPCR扩增均能呈现535bp的目的条带,而经PPNG TEM-1基因型特异引物nPCR扩增无任何条带出现。50株淋病奈瑟菌检测结果:TEM通用引物nPCR与PPNG TEM-1基因型特异引物nPCR扩增结果一致,有32例呈阳性,阳性率均为64%。对31号菌株PPNG TEM-1基因型特异引物nPCR产物进行全自动DNA测序,测得的序列与NCBI已登录的3种质粒序列(gi 150362、gi 1777422、gi1777428)高度同源。结论 常州地区64%的淋病奈瑟菌为PPNG。由于PPNG TEM-1基因型特异的nPCR只能扩增含TEM基因的PPNG,因此本检测有望用于淋病患者病灶部标本的PPNG DNA流行病学研究和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检测淋病奈瑟菌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FQ -PCR技术检测疑似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 80例 ,并同时进行淋病奈瑟菌培养 ,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测试 80例标本 ,FQ -PCR法 30例为阳性 ,DNA拷贝数从 3× 10 5/ml至 6× 10 10 /ml不等 ,阳性率为 37.5 %(30 / 80 ) ;培养法 2 4例阳性 ,阳性率 30 .0 % (2 4/ 80 ) ;FQ -PCR较培养法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FQ -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标本中的DNA拷贝数 ,较培养法简单、敏感、准确 ,对于淋病的早期确诊 ,治疗期间疗效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淋病奈瑟氏菌及临床应用覃桂明(广西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桂林市541004)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淋病奈瑟氏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自1985年美国Saik等首先报道以来,就以简单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1.
微波处理标本用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淋病奈瑟氏菌阮月芹韩兆东高乐俊(附属医院检验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微波;聚合酶链反应;淋病奈瑟氏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泌尿、生殖道炎患者分泌物中淋病奈瑟氏菌DNA(NG-DNA)是诊断淋球菌感染的一种快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淋病实验室诊断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将淋病PCR试剂盒与涂片法及培养法做对照,对3种淋病检验方法进行对比和评价,为淋病奈瑟氏菌的检测与诊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5年至2007年深圳地区淋病奈瑟菌(Ng)感染情况,为Ng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g荧光定量的PCR诊断试剂盒,对临床表现疑似为Ng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FQ-PCR检测。结果:Ng总感染率为39.03%,其中女性为15.80%,男性为47.55%;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41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结论:Ng是生殖泌尿道感染患者的重要病原,对临床表现疑似为Ng感染患者有必要进行Ng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非常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5年至2007年深圳地区淋病奈瑟菌(Ng)感染情况,为Ng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g荧光定量的PCR诊断试剂盒,对临床表现疑似为Ng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FQ-PCR检测。结果:Ng总感染率为39.03%,其中女性为15.80%,男性为47.55%;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41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结论:Ng是生殖泌尿道感染患者的重要病原,对临床表现疑似为Ng感染患者有必要进行Ng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非常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淋病奈瑟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与细菌培养法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124例疑似淋病的患者,按照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照组患者实施细菌培养法检测,观察2组患者的阳性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种检测方法细菌培养法与聚合酶链反应相比较,观察组聚合酶链反应的阳性检出率19.4%,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菌培养法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病奈瑟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降低了临床漏诊率,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效果显著,是临床检测淋病奈瑟菌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因组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以及新仪器的研发,淋病奈瑟菌的检测方法将向快速、准确、灵敏、特异的方向发展,特别是PCR、ELISA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联用及实时PCR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提高了淋病奈瑟菌的检测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LB)、实时荧光PCR(FQ-PCR)及培养法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同时采集158例患者2份泌尿生殖道标本,提取其中1份标本NG-DNA,PCR扩增NG 16SrRNA基因,然后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反向线点杂交;同时运用FQ-PCR检测NG的感染情况;另1份标本及时进行NG巧克力培养。结果 PCR扩增NG 16SrRNA基因的片段长度为412bp,具有较好的特异性,RLB检测158例标本中NG阳性为45例,阳性率为28.48%;FQ-PCR检测NG阳性为50例,阳性率为31.6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培养法检测NG阳性为25例,阳性率为15.82%,明显低于RLB和FQ-PCR(P〈0.01)。结论与培养法相比,RLB与FQ-PCR在检测NG方面具有简便、快速且敏感性高等优点,且二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向华国  熊礼宽  涂植光 《重庆医学》2006,35(21):1995-1997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全世界每年约有600多万人感染此病。NG慢性感染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特别是女性。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盆腔炎、异位妊娠、不孕不育和前列腺炎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进行抗菌治疗能有效减少HIV的传播。故早期诊断NG感染尤为重要,下面就其实验诊断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淋病占我国性传播疾病(STD)的首位。由于抗生素在治疗淋病中的广泛应用及少数患者在外院接受不正规治疗,导致淋病奈瑟菌耐药性增加。现将我院1992年和1996年淋球菌药敏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受检者系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和蚌埠市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