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采用反复牵张肌腱的生物力学测定方法对临床常用的3种屈肌腱缝合进行研究,以评价早期主动活动对肌腱缝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取24只猪后足作为实验对象并分为3组,于Ⅱ区切断第2趾深屈肌腱后分别行改良Kessler法、Silfverskiold法及Tang法缝合,使用Instron反复牵引张屈肌腱10次,记录第1次至第10次的牵引功耗,求出功耗衰减率及功耗衰减减方程。第11次牵引拉肌腱直至断裂,记录功耗。结果:Tang法的第1次牵引功耗最大,Silfverskiold法大于Kessler法,第10次牵引功耗上Tang法与Silfverskiold法间,Silfverskiold与Kessler法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经反复牵引10次后,3种缝合方法的牵引功能都有一半以上的衰减,Tang法的牵引功耗衰减率与Silfverskiold法相近,Kessler法最小,结论:3种肌腱缝合方法在反复牵引拉功耗减少,减少程度依Kessler,Silfverskiold,Tang法递增,提示一定程度的主动活动能提高肌腱抗张能力。  相似文献   

2.
几种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四种肌健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及操作难易程度,以供临床应用。材料与dn去选取4O只白种猪后足的屈趾深肌位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切断肌位后予以修复并记录操作时间,第1组,Tang法;第2组,Cruclate法;第3组,Robertson法;第4组,Silfverskiold法。测定修复肌位的2-mm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及stiffness,观察缝合断裂方式。结果Tang法的2-mm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及stiffness最大,Cruciate法其次,Robertson法与Slifverskiold法相对较小,而操作时间上Tang及Cruciate最短c结论新近使用的Tang法及Cruc…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通过比较Strickland、augmentedBecker、Savage和Tang法四种锁式缝合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期指导临床肌位修复、方法将40根新鲜成年猪后蹄屈肌健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StricklandauguentdBecker、Savage及Tang法进行修复。用材料力学测定仪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弹性模量及断裂功耗。同时记录中心缝合的操作时间。结果Tang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断裂功耗与Savage法相近,弹性模量为各组中最高,中心缝合的操作时间明显短干augnentedBecker及Savage法。结论Tang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强度、有效抵御间隙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比较4种肌位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新鲜成年猪后足20只,随机分成4组,解剖暴露中间二趾深屈肌胜后,第1组行改良Kessler法缝合,第2组行真皮肤入法缝合,第3组行Becker法缝合,第4组行Tang法缝合。测定每组缝合方法的间隙形成负荷、Zml。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最大功耗反弹性模量,并stw计学分析(ANOVA)。结果Tang法的间隙形成负荷、Zmm间隙形成负荷显著高于其他2组,弹性模量最小(P<0.05)。真皮嵌入法和Becker法的最大负荷、最大功耗较大。结论Tang法具有不易形成间隙、抗张力强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连续、Cross-stitchHalsted三种肌肤周边缝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将新鲜成年猪后足Ⅱ区屈趾肌位造成切割伤,分别用Kessler法和Tang法(多组健内)进行核心缝合,再分别用连续、Cross-stitch、Halsted三种方法进行周边修复。用材料力学测定仪测定修复肌位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并根据位移一负荷曲线计算弹性模量及最大功耗。结果同一核心缝合法时,Halsted法无论是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还是弹性模量、最大功耗均高于其它周边缝合法;Cross-stitch法次之;连续周边缝合法最低。结论Halsted法周边缝合能提供肌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关节不向屈曲角度对肌健抗张能力的影响,指导肌位修复后的早期活动。方法将新鲜成年猪后蹄11区深屈肌位横形切断,分别以Kessler法或Tap法行中心缝合,加连续周边缝合。使用Instron生物力学测试仪进行测定,测定时将肌肤滑过一滑轮装置作弧形滑行,模拟手指不同的屈曲状态,测定肌健在屈曲0”、30”、60”和叨”下背侧Zmm间隙形成负荷和最大抗张强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线状态下肌健抗张强度最强,背侧2mm间隙形成负荷:当屈曲角度≥30°时,Kessler法显著下降(p<0.05或p<0.0001);屈曲角度360”时,Tap…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周边缝合方法以及不同深度周边缝合修复肌腱的强度,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新鲜成年猪后足24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再随机分成3小组,解剖暴露中间2趾深屈肌腱后,第1组分别用连续单纯周边缝合、连续锁边周边缝合和连续改良交叉周边缝合3种方法行浅周边缝合;第2组分别用以上3种方法行深周边缝合。测定和记录每组肌腱轴相拉伸载荷下的最大负荷和最大功耗,并行统计学分析(ANOVA)。结果:深周边缝合组的最大负荷和最大功耗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浅周边缝合组(P<0.05,P<0.01),在测试的方法中连续改良交叉周边缝合的最大负荷和最大功耗最大。结论:加深周边缝合的深度可以获得较大抗张强度,深连续改良交叉周边缝合是所研究的方法中能用于抗张力较强的周边缝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腱周缝合(Running)法在肌腱修复中的生物力学作用,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成年AA白羽鸡爪50只.按缝合方法随机分为5组。锐刀横断Ⅱ区趾深屈肌肌腱,分别用Running法、单线改良Kessler(MK)法、单线改良Kessler+Running(K+R)法、津下双套圈(Tsuge)法、Tsuge+Running(T+R)法修复肌腱。缝合后立刻取下肌腱,用冰冻卡具固定两端.在生物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仪上进行拉伸——断裂测试。测定极限载荷、应变.记录间隙形成负荷,计算出各组肌腱的韧度、极限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功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间隙形成负荷、韧度、弹性模量、极限载荷、极限拉伸强度和断裂功耗方面,K+R法均大于MK法(P〈0.001),后者分别是前者的58.6%、49.9%、58.4%、56.1%、65.7%、66.3%。T+R法均大于Tsuge法(P〈0.05),后者分别是前者的57.8%、52.7%、84.0%、64.7%、91.0%、69.6%。结论Running法操作简单.能为核心缝合增加可观的抗拉强度和抗间隙形成能力,使吻合口对合良好、缝合外观光滑,从而减少肌腱滑动阻力.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9.
几种屈肌腱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和比较4种肌腱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新鲜成年猪后足20只,随机分在4组,解剖中间二趾深屈肌腱后足第1组行改良Keasler法缝合,第2组行真皮嵌入法缝 ,第3组行Becker法缝合,第4组行Tang法缝合。测定每组缝合方法的间隙形成负荷、2mm间隙负荷、最大负荷、最大功耗及弹性模量,并行统计学分析(ANOVA)。结果:Tang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显著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在肌腱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42例急性手部屈伸肌腱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用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包绕肌腱缝合端,对照组不使用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对损伤肌腱均采用5-0肌腱缝线行Kessler改良法修复,所有病例术后均行石膏托外固定。鼓励患者早期做手指活动,三周后拆除石膏托,行主动性手指屈伸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2~10个月,平均4.6月。屈肌腱修复后的功能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伸肌腱功能恢复用Miller分级法评定。试验组综合优良率为96.08%(49/51),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51.11%(23/45)。结论 可吸收性防粘连膜临床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减轻肌腱吻合术后粘连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小指屈肌腱损伤吻接术拉伸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正常国人小指屈肌腱模拟损伤吻接术后的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取急性头部外伤致死成年人新鲜尸体的20个整手标本,解剖暴露小指屈肌腱,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实验,直至屈肌腱断裂(Ⅰ组),然后分二组,分别用腱与腱末端编织法吻合(Ⅱ组,10例),和腱与展腱膜末端编织法吻合(Ⅲ组,10例),再进行拉伸实验至断裂,记录断裂时的破坏载荷、应力、应变。结果正常组(Ⅰ组)的破坏载荷为237.4N、应力24.5MPa、应变12.6%,Ⅱ组分别为100.6N、2.4MPa、11.5%。Ⅲ组为63N、12.6MPa、14.7%。结论小指肌腱断裂以腱-腱末端编织法吻合能取得最佳的力学效果,适合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PLGA乳化膜预防鸡趾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壳聚糖/PLGA乳化膜预防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雌性成年种禽4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PLGA膜组,C组为壳聚糖/PLGA乳化膜组。将左足三、四趾趾浅屈肌腱切除,横断趾深屈肌腱,作改良Kessler法缝合.B、C两组分别局部包裹PLGA膜及壳聚糖/PLGA乳化膜。术后2、4、6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3组肌腱愈合进程无明显差异,B组局部白细胞浸润较其他两组明显。两实验组缝合处粘连评分及将肌腱牵出鞘管所需最大力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PLGA膜及壳聚糖/PLGA乳化膜均能减轻肌腱术后粘连,前者局部炎症反应较明显,而后者无明显炎症反应发生.因而壳聚糖/PLGA乳化膜是一种较理想的预防肌腱粘连的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急性手部屈伸肌腱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用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包绕肌腱缝合端,对照组不使用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对损伤肌腱均采用5-0肌腱缝线行Kessler改良法修复,所有病例术后均行石膏托外固定.鼓励患者早期做手指活动,三周后拆除石膏托,行主动性手指屈伸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10个月,平均4.6月.屈肌腱修复后的功能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伸肌腱功能恢复用Miller分级法评定.试验组综合优良率为96.08%(49/51),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51.11%(23/45).结论可吸收性防粘连膜临床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减轻肌腱吻合术后粘连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正常环指屈肌腱拉伸力学性能和模拟屈肌腱损伤后吻接术后屈肌腱的力学性能,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取10个手环指标本,解剖后暴露环指,将标本固定于电子万能试验机底座上,由钢丝绳吊钩沿屈肌腱纵行方向钩住、钢丝绳上端固定于试验机上夹头上,驱动机器,对标本进行拉伸实验,施加拉应力,直至屈肌腱断裂。对断裂后的屈肌腱模拟临床手术进行移位吻接,对10个标本做了腱与腱移位吻接。再对吻接后的标本进行拉伸实验。分别得出了正常组标本和吻接术后标本的拉伸最大载荷、应力、应变等数据。表明:屈肌腱腱与腱吻合组最大载荷、应力、应变均小于正常对照组,但模拟末端编织法吻接术腱与腱吻合组标本,仍具有较好的拉伸力学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几乎所有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参数均来自国外研究,尚未见有关国人组织材料参数的测量与报道。 目的:对国人足部的相关肌肉、肌腱材料做测量,获得初步的参数数据。 方法:解剖成年女性左小腿足新鲜标本拇长屈肌及其肌腱、拇短屈肌内外侧头、拇长伸肌及其肌腱、拇收肌横头及斜头、拇展肌,分别测量和计算各试样的截面积和位于夹具之间的长度并记录数值,将标本加载载荷,1个测样反复测量4次,采集强度极限、最大载荷等数据,以及载荷-位移曲线。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各标本的弹性模量。 结果与结论:共得到了包括拇长伸肌、拇长屈肌、拇收肌、拇展肌横头和斜头、拇短屈肌内外侧头、拇长屈肌腱、拇长伸肌腱9个样本的相关测量数据,主要包括长度、宽度、厚度、横截面积、最大载荷、强度极限和弹性模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应用缝线指外牵引来预防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术后的粘连效果.方法:在10倍的手术显微镜进行清创,用津下缝合法行肌腱端端缝合,外加连续内翻缝合,之后分别在断腱远近端缝一线牵出伤口作为牵引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术后半年TAM法作疗效评定.优:35指,良:12指,可:5指.总的优良率:93.4%.结论:本方法使肌腱的抗拉力强度大,牵引线还可使吻合口减张,有利于肌腱早期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7.
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外科常见的疾病,诸如创伤、皮肤病变切除等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造成的创口,软组织切开减张形成的创口等,临床处理起来十分棘手,往往需要二次手术。传统创面修复方法包括植皮、皮瓣转移、反复换药等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皮肤牵张技术和皮肤扩张技术是2种不做组织移植而修复皮肤缺损的外科方法,同时诞生于1976年。另外,皮肤缝合牵拉技术、减张胶带(小伤口),及近年来开展的皮肤减张闭合技术,均可以利用皮肤的机械伸展性和应力松弛性来修复缺损。但皮肤扩张技术疗程长,需2次以上手术,不适用于修复新鲜创面;皮肤牵张技术适用范围有限,术后牵张及拆除牵张装置时患者痛感强烈,对于难以闭合创面仍需要二期植皮。2012年,以色列Topaz教授发明研制的TopClosure皮肤牵张闭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牵张(减张)闭合创面的产品,避免了创缘的压力副作用,且可闭合大面积创面(直径大于10 cm的创面),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国内研制出了新型皮肤减张闭合器,实现了闭合创面的创新,运用皮肤自身张力,对皮肤表面进行无创闭合,具有无创伤瘢痕、炎症反应轻、愈合美观、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范围包括:妇科剖腹产手术、甲状腺等外科手术、急诊外伤手术、腔镜手术、感染伤口治疗、术后延迟愈合伤口治疗等。再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组合负压材料的优势,可达到1+1>2的创面愈合效果。皮肤减张闭合技术操作方便,避免缝针穿刺切割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早下床活动,减少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导致的并发症,节省医疗费用;方便医患沟通,适合小儿皮肤裂伤修复,避免局部麻醉;避免术后缝合瘢痕,通过减张技术实现伤口瘢痕最小化;一次性闭合创面或在清创的同时就可以采用渐进式的牵拉缩小至闭合创面,且术后无需拆线;降低手术风险,使复杂的手术简单化,实现创口闭合的微创化与精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空军飞行员颈部各肌群的强度及其在航空动力环境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CME-1飞行员颈肌训练器对149名空军飞行员颈部前、后、左、右肌群进行等长测试。每一个方向测量10次,10次中最大峰值作为该侧肌群的强度;计算每侧10次测试的峰值均值与肌群强度比值,反映飞行员的耐力。结果 空军飞行员前、后、左、右各肌群的强度分别为(132.0±42.2)N、(205.2±82.2)N、(174.3±76.4)N和(191.2±78.3)N,前屈和后伸肌群分别与其他肌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左、右侧屈肌群之间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前屈肌群强度最小,后伸肌群强度最大,左右侧肌群强度居中,且右侧肌强度大于左侧。前、后、左、右各肌群反复测试10次的各次最大肌力均值与肌强度之比分别为74.24%、72.86%、72.75%和68.72%。结论 为了充分发挥高性能战斗机的机动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加速度导致的飞行员颈部损伤,应鼓励空军飞行员在地面进行颈肌强度训练,并掌握好飞行过程中头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模拟足拇展肌与拇收肌移位吻接术生物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正常拇展肌、拇收肌拉伸力学性质和模拟拇外翻拇展肌,拇收肌移位吻接术后拇展肌和拇收肌的力学性质。取10个足标本,解剖后暴露拇展肌与拇收肌,将标本固定于电子万能试验机底座上,由钢丝绳吊钩沿拇收肌、拇展肌纵行方向钩住、钢丝绳上端固定于试验机上夹头上,驱动机器,对标本施加拉应力,直至拇收肌或拇展肌断裂,得出拉伸最大载荷、应力、应变等数据。对断裂后的拇收肌和拇展肌模拟临床手术进行移位吻接,10个拇展肌标本做了腱与腱移位吻接,另取10个拇收肌标本做了腱与腱吻接,10个拇收肌标本做了腱与骨膜吻接。分别对吻接后的标本进行拉伸实验,分别得出了吻接术后各组的拉伸最大载荷、应力、应变等数据和曲线。 以多项式,用最小二乘法得出了各组标本的应力-变关系表达式及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拇收肌的应力与拇展肌接近。拇收肌应变大于拇展肌。模拟临床手术拇展肌腱与腱吻合拉伸强度大于拇收肌腱与腱吻合。应变小于拇收肌腱与腱吻合,拇收肌移位腱与骨膜吻接强度低于腱与腱吻合,二者应变较接近。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人体内的人工植入物疲劳断裂,是由于压力的反复作用引起的,现作进一步的讨论。大家知道当植入材料处在体内腐蚀条件下时,材料的疲劳强度是降低的。然而还不清楚关于体液对使用的生物材料共同的疲劳特性的影响。因此用不锈钢AISI316和COP合金棒在家免的右下腿进行疲劳试验。这些样品空入钻在胫骨中间的一个洞中,一种周期频率为6或10Hz的抗张强度作用在棒上。实验结果表明:在体内环境下AISI316不锈钢在循环5×10~6次时,其疲劳强度为680MPa,而在空气中的疲劳强度为830MPa。COP合金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