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尔兰  栾俊强 《农垦医学》2004,26(2):116-116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类小儿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血。我院自1992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36例,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出生2周后)到乳儿早期因缺乏维生素 K 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伴颅内出血占80%.我院自1984年10月~1990年10月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30例.均为母乳喂养儿,其中颅内出血27例(占90%),死亡1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占73.1%,单纯母乳喂养致本病占84.6%.经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占73.1%,后遗症发生率23.1%,死亡率3.8%.结论单纯母乳喂养婴儿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生率高.本病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母亲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食物对预防此病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军华  陶玉 《华夏医学》2002,15(6):799-800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发生在生后1~3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多在早期发生颅内出血,病情重,发展快,常留有后遗症.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科自1992~2000年共收治的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9例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勇 《广西医学》2007,29(12):1950-1951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生后20~90 d)的小婴儿,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小儿出血性疾病.本病临床上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血、脑缺血及脑水肿,病情来势迅猛,容易误诊,病死率高[1],其早期诊断的明确与否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同时对其预后影响也较大.头颅CT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是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2].我院2002年8月至2006年9月确诊的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9例,本文重点分析CT表现,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奕怀  彭盘俐 《广东医学》2007,28(7):1121-1122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7例儿科住院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的资料.结果 来自农村、腹泻、感染性疾病(除肠炎)、使用抗生素、肝功能异常、生后未注射过维生素K、低钙血症均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腹泻、使用抗生素、肝功能异常、生后未注射过维生素K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的高危因素.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升高.结论 认识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重在加强预防教育措施及用维生素K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7.
<正>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出生2周后)到乳儿期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本病在临床上易误诊、发病急、病情重,合并颅内出血时预后不良,病死率高,且多数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30例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梁英 《华夏医学》2002,15(6):779-780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 2 1例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2 1例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中注射部位出血不止 18例 ;颅内出血 15例 ;皮下出血斑及便血 5例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与生后未接受维生素 K注射、母亲饮食中维生素 K不足以及应用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多发生在生后1~3个月婴儿,出血是本症特征.其中颅内出血患儿病情重,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有后遗症,故如何提高对该症的认识与及早防治,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我科自1994年5月至1999年9月共收治3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最常见于单纯母乳喂养、1-3个月小婴儿.本病极易合并颅内出血,是婴儿期危重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病死率高,如不及时治疗,易留有后遗症.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对此病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少残疾儿.现将我科2005-2007年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是近年来受到临床极大关注的一类小儿出血性疾病。由于该症临床上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血,起病突然,病情来势迅猛,容易误诊:所以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1992~2003年收治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5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是近年来颇受临床关注的小儿出血性疾病 ,由于该症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血 ,起病突然 ,来势凶猛 ,病死率高 ,存活者常有明显后遗症 ,故如何提高对该症的认识 ,力争做到早诊、早治 ,以提高治愈率 ,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 ,已成为临床儿科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 1 988~ 1 999年收治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 35例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35例 ,男 2 6例 ,女 9例 ,生后 1~ 2月 31例 ,3~ 4个月 4例。母乳喂养 34例 ,混合喂养 1例 ,有腹泻症状服用再林者 2例 (为母乳喂养儿 ) ,均未添加任何辅食。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3.
李荣 《基层医学论坛》2005,9(4):384-384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又称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因子缺乏症、婴儿迟发性出血性疾病、儿童早期出血综合征等。该症起病急骤,病死率可达3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达60% ̄80%,存活者亦[1]常有这样或那样的后遗症。为提高对本症的认识,降低其病死率和  相似文献   

14.
马平  于艳梅 《吉林医学》2008,29(5):432-432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婴儿期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自发性出血性疾病,其中颅内出血最常见,多在出生后2周-3个月发病,由于本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近年来已引起我们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充分重视,在此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18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生素K治疗新生儿晚期到婴儿期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站2001~2005年收治的18例患儿,根椐不同病情分别用维生素K1加葡萄糖、输新鲜血浆、用甘露醇、地塞米松、止血敏和鲁米那.结果 18例惠儿中17例治愈出院,1例因严重颅内出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维生素K1在治疗晚发性维生素缺乏症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马骥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97-97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合并颅内出血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近7年采住院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合并颅内出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有效率88%,病死率12%,后遗症率28%。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并发颅内出血,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后 2周~ 1岁的婴儿 ,由于维生素K缺乏而致出血称为晚发性维生素缺乏症。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并非少见。而同时有其他部位出血的病例诊断也不困难 ,但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单纯性颅内出血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易误诊为颅内感染及手足搐搦等疾病。现将我们自198  相似文献   

18.
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又称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因子缺乏症,发病急,病情严重,多数合并颅内出血。我院儿科自 1982年8月至1987年5月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K缺乏症又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发生在生后1~3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症,常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该症起病突然,常以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见.故对该症早期诊断,及时应用维生素K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及后遣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3例临床分析谈月萍(南京建邺医院儿科南京210004)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生后2周至1岁(主要在生后20d至3个月)因维生素K缺乏所致出血性疾病,以自发性颅内出血为多见,病死率较高。现将作者在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