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eosinophilicpneumonia)又称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eosinophilicsyndromes)或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临床上可分为 4型 :①单纯型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或Loffler综合征 ;②慢性嗜酸性肺炎或迁延型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 ;③热带型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④哮喘型嗜酸粒细胞肺浸润症或过敏性支气管曲菌病。各型常交叉重叠 ,临床上不易截然划分。本病四个类型有着共同的呼吸道症状 ,包括咳嗽、气短、胸闷和哮喘等。1 单纯型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1 .1 特点 单纯型全身症状轻微 ,X…  相似文献   

2.
蔡少薇  郭婉薇  许鸣 《新医学》2011,42(8):559-560,F0003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该文对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以反复呕吐、腹痛、腹泻1月余为首发表现,行腹水、电子胃肠镜病理、CT等检查,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
儿童肺变应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或称吕弗勒综合征) ,慢性或迁延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热带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以哮喘为最常见 ,现以儿童哮喘为例来讨论儿童肺变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1 .1 病史 哮喘绝大多数表现为反复的发作和缓解 ,发作期及缓解期的长短差异较大 ,这与是否是特异性体质 (过敏体质 )、环境 (如有无长期被动吸烟 )、季节、变应原接触的多少、接触时间、有无家族史等因素有关。与年龄也密切相关。儿童哮喘常同时兼有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对14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寄生虫感染6例,嗜酸粒细胞胃肠炎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恶性腹水1例。结论: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考虑一些少见病因,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正>嗜酸性肺部疾病(ELD)是一组在血液、呼吸道、肺泡和(或)组织间隙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临床特征的疾病[1]。ELD在1936年最先被命名为Lffler综合征。1943年Weingarten用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PE)来描述一组具有痉挛性支气管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双肺弥漫性斑片阴影的综合征。1952年Reeder与Goodrich将之命名为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过敏性肺炎x线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过敏性肺炎16例,全部摄有X线胸部正位片并做外周血粒细胞分析.结果 双肺病变弥漫分布在中下肺野内中带为主,肺纹理增多伴毛玻璃样改变(2/16)、斑点状(3/16)、粟粒状(3/16)、云雾状斑片影(6/16)、结节状改变(2/16),双肺病变有游走特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论 过敏性肺炎X线表现多样,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相关,结合临床表现有助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包括一组非血液系统(继发或反应性)和血液系统(原发或克隆性)疾病, 该组疾病可能伴有器官受损。基于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和对疾病分子遗传学解析结果,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共识分型(ICC)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进行了更新。本指南是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基础上的更新, 旨在为我国血液学工作者提供一个规范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收治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皮肤损害的男性患者,26岁,以周身皮肤脱屑、散在皮肤破溃为主要症状就诊,实验室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结合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结果,临床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游走性肺浸润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16例以肺部游走性病变为特点的肺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组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发现游走性肺浸润可见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金葡菌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性肺炎、H1N5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肺炎;Löffler综合征、Churg-Strauss综合征、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等疾病。结论 游走性肺部浸润阴影存在于一些特殊的疾病中,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治情况。结果 2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病史,2例有头痛、发热症状,其中1例合并精神行为异常,另1例表现为意识障碍;3例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均升高,外周血和脑脊液管圆线虫抗体均为阳性;1例颅脑增强MRI可见病灶;3例经药物治疗均痊愈。结论食源性感染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的重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除典型发热、头痛外,也可有非典型表现;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免疫学检查IgM阳性有重要诊断意义,早期无明显影像学改变,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综合征可以由于坏死的心肌组织而产生的自家免疫反应所致。通常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数日至十周左右反复出现发热胸膜炎、心包炎等。 临床表现:临床上正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反复出现发热,胸痛。胸痛常在发热之前。有胸膜炎、心包炎、肺炎等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 实验室检查 抗心肌抗体阳性,C—反应旦白增加,血沉快,白细胞及嗜酸性细胞增多,而转氨酶、磷酸肌酶不高。  相似文献   

12.
翟文静  赵明峰  肖霞  韩明哲 《临床荟萃》2012,27(22):1937-1939
目的 分析因不洁饮食引起的爆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5例,提高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 对15例爆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在同一时间食用含有淋巴腺组织的不洁猪肉,陆续出现以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便培养没有检测出病原菌及寄生虫.白细胞计数(10.4~56.8)×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165~0.682,绝对值(0.6~20.6)×109/L;骨髓检查8例,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232~0.565,以成熟细胞为主;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正常核型;FIP1 L1-PDGFRA融合基因阴性.1例轻症患者经对症治疗临床症状缓解,14例中至重症患者均给予激素为主的治疗法方案好转,但其中3例患者治疗2月后自行停药导致复发,再次给予激素为主的治疗有效.结论 对因不洁饮食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便与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鉴别,重症者需要采取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应充分,疗程应足够长.  相似文献   

13.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建中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91-1292
目的:总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儿科收住院的27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主要是寄生虫感染(11例)、变态反应性疾病(8例)、原因不明(8例),11例肠道寄生虫感染有8例为肠道蛔虫症。临床表现为发热(37.0%)、咳嗽(29.6%)、皮疹(18.5%)、消化系统症状(25.9%),经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病因是寄生虫感染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以蛔虫感染为主。近年来寄生虫感染所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下降趋势,而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误诊一例浙江省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314501]吴予聪病例:女,18岁。于1985年5月14日入院。无明显诱因发冷发热、咽喉发痒、于咳、稍气急3月,当地胸部X线摄片发现右上、左上中肺外带云絮状模糊阴影。肌注青霉素及链霉素10天...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肺炎又称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PIE)、吕佛琉氏综合征。是一种以无症状的或症状轻微的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有肺部X 线的暂时性浸润的良性疾病。本文介绍一例两次闻到浓度较高的来苏尔气味后均引起过敏性肺炎。病例摘要患者陈××,女,30岁,护士。住院号82——15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木村病(KD)的临床及超声表现,以提高临床与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木村病患者26例(31个部位)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表现。结果男21例,女5例,其中2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例伴肾功能损害。超声表现单发病灶或多个皮下软组织肿物,根据超声图像分为两类型:Ⅰ型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回声,占15个部位;Ⅱ型表现为团块样或斑片样混合回声,类似"木纹"结构,占16个部位。Ⅰ型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酸性绝对值低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木村病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病变部位的无痛性肿块并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升高者,应考虑木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9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的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其中加作CT检查6例。结果全部病例为单发病灶,发生于股骨12例,胫骨4例,肱骨2例,腓骨1例;其中发生于骨干13例,干骺端6例;主要的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结合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堤  常晓燕  姜虹  肖雨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94-96,i0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9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所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都有消化道症状,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黏膜病变8例,分布在胃、小肠和结肠;肌层病变1例。8例黏膜性病变患者对类固醇治疗有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消化道为特征的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19.
Kimura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Kimum病为一种少见的局部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的头颈区域皮下深部位的软组织肿块,周同淋巴结和大唾液腺常受累及,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血清IgE水平的增高,淋巴结活检提示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特征性改变。本病由我国金显宅等在1937年首先报道,当时称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mnul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和分析1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从而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临床特点主要为贫血以及嗜酸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的相关症状,细胞遗传学改变为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基因(FIPlLl/PDGFRa)阳性,预后不佳,患者放弃治疗.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除有白血病表现外,主要为嗜酸细胞浸润各脏器,遗传学上有嗜酸性粒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