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种基于个人计算机的体感诱发电位提取方法葛卫红司全敏(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200032)体感诱发电位(SEP)是指刺激皮肤或外周体躯感觉神经时,在大脑皮质相应投射区记录到的特异电位。和其他诱发电位一样,它主要反映了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2.
护士长对PICC置管后维护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华  曲小丽  于晓昀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72-172,175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沿血管走行到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由于PICC置管避免了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刺激,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极大地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一般来说,PICC置管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进行操作,而在置管后的维护方面,大都靠临床护士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脑血管痉挛(CVS)与血管壁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药理学预阻滞法,通过光镜和电镜对42只猫SAH后CVS的形成及其对血管壁病理性改变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结果预先使用血管外周阻滞剂可以明显地减轻SAH所致的CVS反应程度,并使血管壁发生的病理性改变也随之减轻。结论 CVS是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成因,继而又成为影响SAH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或阻止CVS的发生,可有效地防止血管壁发生相应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顾拥军,倪文,包维丽,程介士(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谷氨酸(Glu)、门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牛磺酸(Tau)等氨基酸是...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48例59条外周动脉局限性狭窄病例,认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除与血管壁弹性,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有关以外,可能与局部炎症性病未完全稳定以及扩张对动脉壁的损伤也有关,同时讨论了PTA的疗效和再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48例59条外周动脉局限性狭窄病例,认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除了与血管壁弹性、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有关以外,可能与局部炎症性病变未完全稳定以及扩张对动脉壁的损伤也有关。同时讨论了PTA的疗效和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习和记忆的计算神经生物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和记忆的计算神经生物学模型王丽文李国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110034)学习和记忆是神经生物学中的重要问题,对脑内学习和记忆回路及网络进行理论的和计算模型的研究是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中一个较新的方面。记忆回路在无脊椎动物,也在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大鼠侧脑室及鞘内注射孤啡肽减弱芬太尼镇痛效应(摘要)张秀琳(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200032)目的进一步阐明孤啡肽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电刺激甩尾测痛模型上,观察了侧脑室(icv)及鞘内(it)注射孤啡肽对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  相似文献   

9.
文艳梅  伍虹云 《中外医疗》2010,29(9):171-171
对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不仅有效防止术后脑组织水肿,颅内高压而危及患者生命,而且减轻了高渗性液体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此项操作护理人员可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0.
福尔马林致痛及针刺时大鼠中央灰质内c-fos的表达及其与前脑啡肽原mRNA的共存王妙珍,俞逸红,张菁,何莲芳(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200032)本室以往的工作表明伤害性刺激可引起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是当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因其病程长(数年以上),慢性HBV抗原持续存在,机体产生相对应抗体,循环中免疫复合物(CIC)不断形成[1],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和吸引炎症细胞趋化,可以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异常,同时可影响到外周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片(络活喜)加复方丹参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壁重塑的干预。方法:将32只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SHRc)、阴性对照组(SHRNs)、阳性对照组(SHRA)和治疗组(SHRA+D)四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未作治疗即测定各指标,并与8只同周龄Wistar鼠比较。除空白对照组外,后三组分别经生理盐水、络活喜、络活喜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8周后处死,测定各项指标。结果:与wistar组比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血压明显增高、管腔增大、血管壁明显增厚,尤以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VSMC)肥大为主;经治疗后,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血压明显降低,血管壁增厚得到遏制;阳性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比较,治疗组血管壁变薄更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络活喜通过降低血压遏制SHR血管壁重塑,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能进一步遏制血管壁重塑,但可能表现为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种用漂浮法进行的地高辛标记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李晓艳,朱崇斌,殷霞,朱燕华,许绍芬(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技术是研究神经细胞内mRNA的表达、调控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有...  相似文献   

14.
放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哲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2):938-939
放射学张雪哲血管及非血管内支架的应用是介入性放射学近年来科技成果之一。血管内支架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主要为:(1)血管成形术(PTA)后管腔开放效果不满意,血管壁弹性回缩,管腔狭窄,或PTA后致血管壁内膜撕脱,血管壁夹层,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狭...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的教学历史上,神经生物学这门学科始于21世纪60年代初.香港大学是当时香港地区惟一的高等学校.神经生物学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及理学院以官方语言英文作为教与学的媒介.理学院的课程是以学习骨骼肌受体及外周神经变性为核心;医学院的课程则以学习神经结构及功能为主体,分别以传统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讲授.  相似文献   

16.
RNA的向下印迹法田启,周敬修(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uthern建立了印迹杂交法,即将琼脂凝胶电泳分离的DNA转移至硝酸纤维薄膜上进行杂交分析,此法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称此为Southernblotti...  相似文献   

17.
静脉炎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內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2009年2月—2010年6月我科对64例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分别采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丹麦康乐保险公司生产的水胶体敷料)及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淑人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8):1042-1043
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病程长,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输入高渗性液和肠外营养液。而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加、皮下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回血缓慢及凝血较快等特性,穿刺难度大,血管通路建立困难,导致治疗药物无法有效及时地输入。笔者对55例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行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因其能有效地解决静脉输液问题,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技术,研究了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颅底血管壁和下丘脑部位内皮素样免疫反应物质(ET-LI)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正常对照和生理盐水对照大鼠颅底血管壁基底膜及平滑肌上存在少量ET-LI;SAH后早期颅底血管内皮、基底膜、平滑肌及丘脑下部第三脑室周围ET-LI明显增加,24h后无明显增加.揭示:ET可能是致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主要物质,可能来源于SAH后受刺激的下丘脑,并在脑脊液中从血管外膜面作用于颅底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