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 67.65 % ( 4 6/ 68) ;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率为 8.82 % ( 3 / 3 4)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有关 ;端粒酶活性阳性的 46例癌组织和 3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165 .3 1± 1.82 )个 /mm2 ,端粒酶阴性的 2 2例癌组织和 10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96.77± 1.74)个 /mm2 。端粒酶活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CNA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端粒酶活性与PC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例口腔鳞癌和8例正常口腔粘膜进行了H-ras癌基因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口腔鳞癌中H-ras阳性表达率为80%(16/20例),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增高,阳性例数也逐渐增多,而正常粘膜组织中无一例表达,提示:H-ras的分布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其表达水平可供病理诊断肿瘤分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Caspase-3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Caspase-3在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口腔粘膜(10例),上皮单纯性增生(8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鳞状细胞癌(32例)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各阶段均有Caspase-3的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Caspase-3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弱表达于基底细胞至基底上细胞或表层细胞浆或/和胞核。上皮异常增生中随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Caspase-3表达增强。鳞状细胞癌组中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和上皮异常增生组(P<0.01),且Caspase-3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P<0.05)。结论:Caspase-3表达水平代偿性高是口腔癌前病损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Caspase-3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下降,促进肿瘤细胞异常增殖的同时,进一步抑制细胞凋亡,导致鳞状细胞癌最终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口腔粘膜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状况以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酶(telomerase)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端粒重复放大(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电泳法对20例口腔粘膜鳞癌、10例口腔粘膜白斑、20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和10例正常口腔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透明质酸在不同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7例不同分化程度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透明质酸的表达.结果 按阴性(-)、弱阳性( )、阳性( )、强阳性( )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透明质酸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和细胞外基质,细胞膜和胞浆中染色相对较少.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低分化鳞癌透明质酸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鳞癌(P<0.05),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结论 透明质酸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低,其表达越强.透明质酸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病变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laud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OSCC与10例癌旁口腔上皮中Claudin-1的表达信号。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χ2检验。结果:Claudin-1在口腔上皮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在高分化鳞癌中,阳性表达近似于口腔上皮,信号分布于细胞膜;在中、低分化鳞癌中,信号分布趋向细胞质,其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Claudin-1在OSCC间质纤维增生区域阳性表达信号呈增强趋势;在OSCC淋巴细胞密集区表达水平升高。Claudin-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中,Ⅲ+Ⅳ期癌组织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组织分型中,中、低分化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分化组;有颈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laudin-1在OSCC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型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表达信号下调,且Claudin-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0例维吾尔族OSCC患者(OSCC组)和90例维吾尔族其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101例维吾尔族口腔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和12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正常组)的血清SCC-Ag水平,并对其中60例OSCC和60例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SCC-A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SCC-Ag在OSCC诊断、治疗疗效中的意义.结果 OSCC组的SCC-Ag水平明显高于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P=0.002),良性肿瘤组(P=0.001)和正常组(P=0.001).OSCC患者血清SCC-Ag阳性率为43.3%(39/9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0 1).OSCC患者TNM晚期的术前SCC-Ag水平的表达高于早期水平(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术前、术后、放化疗后SCC-Ag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放化疗前后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然而,在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C-Ag对维吾尔族OSCC患者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但在评价治疗疗效,预测肿瘤复发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口腔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miRNA-14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口腔鳞癌中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例口腔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2cm癌旁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反应检测miR-149在二者间的表达水平江分析其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TNM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149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发现miR-149的表达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TNM临床分期较晚以及病理分化较差的肿瘤中明显降低。结论:miR-149在口腔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浸润、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有着重要的关系,从而miR-149可能会成为将来判断口腔鳞癌临床分期的一个重要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P5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微波处理暴露抗原,通过免疫组化LSAB方法对NOM6例,OPL28例,OSCC34例中P5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其NOM无表达;在OPL中的表达率为82%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加重,表达率呈上升趋热(P〈0.05);而在OSCC中表达率为65%,随着肿瘤的分极增加,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P53蛋白在OPL和OSCC中呈异常表达,并与OPL程度和OSCC分级有关,P53  相似文献   

10.
11.
42例口腔鳞癌患者口腔粘膜和唾液菌群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42例口腔鳞癌患者常规联合根治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奈替米星抗感染2周,分别检测其手术前后唾液、病变区粘膜或术区粘膜、正常粘膜可培养细菌的数量、构成比和检出率。结果:术前唾液细菌量(x=8110@108CFU/ml,lgx=819084)明显高于术后,术前病变区粘膜细菌量(x=5121@ 105CFU/cm2,lgx=517169)远高于对侧正常粘膜,优势菌群发生改变,病变区粘膜有外籍菌定植(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术后切口区粘膜细菌量(x=4134@105CFU/cm2,lgx=516372)仍远高于对侧正常粘膜(x=7124@104CFU/ cm2,lgx=418599),链球菌属所占比例成倍增加。结论:口腔鳞癌可导致患者口腔菌群失调,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及继发局部或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5 -氟尿嘧啶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它的抗癌机理。方法 :应用MTT法、双层琼脂培养法、倒置显微镜观察、HE染色观察、透射电镜观察研究细胞用药前后的生长增殖活性和大体及超微结构变化 ,用免疫组化法、TRAP -PCR -ELISA法研究细胞用药前后部分癌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5 -氟尿嘧啶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 ,对细胞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有明显的改变 ,下调c -myc、bac - 2的表达 ,抑制端粒酶活性且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用 876ng/ml5 -氟尿嘧啶处理舌癌细胞后 12h、2 4h、4 8h、72h、96h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0 .76± 0 .0 3、0 .4 5± 0 .0 6、0 .32± 0 .0 5、0 .14± 0 .0 2 ,阴性 )。结论 :5 -氟尿嘧啶可以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转移复发倾向 ,还可以作用于线粒体 ,在下调c -myc、bac - 2表达的同时抑制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口腔鳞癌顺铂诱导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行顺铂诱导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和动态改变。方法 :施行高剂量顺铂为主的PVP诱导化疗方案 ;与化疗前后分别获取实验标本 ,离体 3 0min内置 80℃冻存 ;采用PCR -ELISA方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 :诱导化疗总有效率为 85 1 8%(2 3 / 2 7)。顺铂化疗前后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结论 :顺铂可以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的过度增殖 ,其作用机制和顺铂抗癌药理作用于DNA交叉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端粒酶催化蛋白基因hTRT在口腔粘膜恶性转化不同阶段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口腔粘膜细胞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2例标本,其中正常口腔粘膜7例、上皮单纯性增生7例、上皮异常增生30例、原位癌8例、口腔粘膜鳞癌30例。结果: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组织中hTRT的mRNA表达较弱,阳性信号仅局限于上皮基底层及副基底层间,阳性率21.4%(3/14);上皮异常增生中hTRTmRNA阳性表达见于多层上皮细胞,并随细胞异形性增高而表达增强,阳性率46.7%(14/30);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hTRT的mRNA有较强阳性表达,阳性率81.6%(31/38)。结论:端粒酶hTRT基因的表达与口腔粘膜细胞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人口腔鳞癌癌周角质形成细胞中XIAP与XAF1的表达与定位情况。方法:对人口腔鳞癌癌周角质形成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中XIAP和XAF1蛋白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结果:XIAP在口腔鳞癌癌周角质形成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胞浆和胞核均有分布,以胞核荧光染色更强。而XAF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尤以核膜和核仁染色较强。结论: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XIAP可能通过过度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的变化而发挥重要的抗凋亡作用,而XAF1表达强度未发生明显变化,不能有效拮抗XIA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对 10例正常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中VEGF有一定的表达 ,且表达强度强于正常口腔黏膜组 (P <0 .0 5 )。结论 :VEGF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10例正常口腔黏膜、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检测 ,所得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VEGF、bF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 (P <0 .0 0 1)。结论 VEGF、bFGF的过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USP2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0S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0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USP22在正常口腔黏膜、OSCC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SPSSl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SP22在0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增高趋势(P〈O.05),USP22在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较OSCC组织更为明显(P〈O.05),OSCC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随着USP22表达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USP22在0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起到一定作用。USP22蛋白的高表达提示病人有一个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OSCC中MK的表达;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MK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MK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MK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MK表达阴性组(P<0.05);MK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K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MK阳性组.术后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的MK表达阳性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K的表达是OSCC的不良预后因子,OSCC中MK的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研究MK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可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