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脑梗塞与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老年期、老年前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和老年期、老年前期健康者血清胆红素。结果前二者均较后二者显著性降低(P<0.05—0.01)。血清胆红素含量与脑梗塞灶大小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无关;且随着年龄增长,胆红素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提示血清胆红素的降低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这对进一步研究脑梗塞,尤其老年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及防治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同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 MetSy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查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非狭窄组。按照IDF的诊断标准明确MetSyn各组的发生率,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伴糖尿病(DM)、高血糖和糖耐量正常的MetSyn ,分析不同血糖水平MetSyn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结果狭窄组老年脑梗死患者MetSyn的发生率61.36%,高于非狭窄组的50.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Syn增加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风险(OR=1.56,P<0.05);但在调整MetSyn各组分危险因素,MetSyn与之无相关性(OR=1.07,P=0.731),而与之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是DM、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OR分别为1.62、1.58、1.56,P均<0.05)。不同血糖水平MetSyn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伴DM 的MetSyn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OR=1.74,P<0.05);伴糖耐量正常的 MetSyn、伴高血糖的MetSyn不增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风险(OR=1.80、0.084,P=1.34、0.189)。结论 MetSyn通过DM、HT、低HDL‐C血症等增加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风险,而不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伴DM 的MetSyn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 关系。 方法 从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卒中登记系统纳入2017年1-10月间进行超声心动图和DSA检查的缺血 性卒中患者。对颅外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分为动脉轻度狭窄组和动脉中重度 狭窄组。LVMI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标准计算。在颅外和颅内动脉粥样狭窄患者中分别比较动脉 轻度狭窄和中重度狭窄组传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 脉硬化心脏病、血脂及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和LVMI。单因素分析及二元回归分析 影响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LVMI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69例登记患者中,85例(50.3%)为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84例(49.7%)为颅内动 脉粥样硬化狭窄。在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中重度狭窄患者年龄比轻度狭窄患者大 [(64.3±12.4)岁 vs(56.0±13.2)岁,P =0.001],LVMI较轻度狭窄患者高[(43.6±10.3)g/m2.7 vs (36.6±7.2)g/m2.7,P <0.001]。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轻度狭窄患者LVMI低于中重度狭 窄患者([ 36.5±7.2)g/m2.7 vs(46.1±13.6)g/m2.7,P <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VMI与颅内 外动脉狭窄率呈正相关(r=0.553,P<0.001)。二元回归分析发现LVM(I OR 1.13,95%CI 1.05~1.21)、 年龄(OR 1.06,95%CI 1.01~1.11)是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LVMI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率正相关,LVMI是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重 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章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第一节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方面,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又分为生理学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和行为学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抑郁等(参见第一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 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6 月—2017 年6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 血性卒中202 例为脑梗死组,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亚型分类标准将脑梗死组分 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及非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选取同期无脑动脉硬化无脑梗死患者109 例 为对照组,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中32 例患者进行随访,在发病后1~6 个月内于我院门诊复查 NLR 值,比较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NLR 水平;依据头部MRA 及颈部血管超声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分别比较组间 一般临床特征,将P< 0.05 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根据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及程度将脑梗死 组分为不同亚组,比较组间NLR 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NLR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患者 的脑梗死恢复期与急性期NL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进行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在校正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NLR 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相关(OR=2.393, 95%CI=1.389~4.123,P< 0.05);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部位及程度组间两两NL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 NLR 水平与脑梗死相关,与脑梗死急性时相无关;NLR 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相关,可能成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NLR 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 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缺血性卒中OCSP临床分型及M-TOAST病因分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卒中注册软件,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登记方法,登记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缺血性卒中的亚型分布,并以卒中登记中9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研究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梗死505例,TIA61例.部分前循环是最多见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共243 例(48.12%).脑梗死病因学分型M-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最多,共248例(49.11%).高血压、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关系更为密切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OR=3.854,2.922).结论 本研究中缺血性卒中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最多见,其病因学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AT)最多.相对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7.
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载脂蛋白E(apoE)与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以中青年脑卒中病人7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成组对照研究,采用成组对照研究,选取其大脑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43例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apoE基因型分析,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和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研究。结果 中青年ACI组apoE型ε3/4的频率为3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青年ACI患者中ε3/3和ε3/4亚组血清L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危险因素分析发现Lp(a)、收缩压、舒张压、腰臀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1)。病人组中有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apoE基因型ε3/4与中青年ACI的发生相关,等位基因可能是中青年ACI的一种遗传易感因子。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中青年脑卒中病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Lp(a)、高血压、腰臀比、吸烟和有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65例青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有明确病因者38例(58.46%),其中动脉粥样硬化25例(38.46%),心源性脑栓塞10例(15.38%),梅毒性动脉炎2例(3.0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1.54%);病因不明者27例(41.54%)。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酗酒、TIA病史、糖尿病、房颤等。经治疗基本痊愈22例(33.85%),显著进步16例(24.62%),进步13例(20.00%),无变化14例(21.54%)。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栓塞、梅毒性动脉炎最常见。以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00例2008‐05—2013‐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00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2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T C )、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和血压水平。对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高血压、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均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入院时高血糖均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和入院时高血糖为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可通过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C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多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其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目前,临床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对颈动脉狭窄进行治疗,实现了颈动脉狭窄治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