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与肿瘤在两期增强中的对比情况,以及胰腺周围血管、组织和器官的受侵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对比在胰腺期34例中对比明显32例,对比较明显2例;门脉期对比明显10例,对比较明显14例,对比不明显10例。胰腺期扫描能清晰显示胰周血管,其中胰周血管中断6例,包绕4例,部分包绕3例。术前认为可以切除21例,术中切除20例。结论: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比门脉期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癌,并有利于胰腺癌分期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26例胰腺癌患者先行CT平扫,再用高压注射器以3 ml/s的速率团注造影剂(非离子型)100ml分别行胰腺期(注入后30秒)与门脉期(注入后65秒)增强扫描,测定并计算2期中正常胰腺与肿瘤的平均CT值及正常胰腺与肿瘤在2期平均CT值的差值。结果:26例中肿块位于胰头颈部17例,钩突部5例,体部2例,尾部2例。直径小于2cm肿块4例。正常胰腺与肿瘤间的强化CT差值在胰腺期显著大于门脉期(P0.01),肿瘤在增强胰腺期显示更清晰,为相对低密度,胰周动脉和胰周静脉分别在胰腺期、门脉期显示满意。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钟文美 《中外医疗》2010,29(20):2-3
目的研究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14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及肿瘤在2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对比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为(48.07+20.4)HU和(28.80+16.04)HU(t=2.535,P≤0.01)。14例肿瘤中,术前认为可以切除11例,本中切除9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小胰腺癌,动脉期胰腺肿瘤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有利于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双期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小胰腺癌患者进行双期螺旋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70s ,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 ,观察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两期增强情况 ,根据CT表现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 ,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胰腺期和门脉期的密度差分别为(43±9.0)HU和 (21±14)HU ,P<0.01,12例小胰腺癌术前认为可切除9例 ,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胰腺期胰腺与肿瘤密度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 ,螺旋CT双期扫描有利于小胰腺癌检出和正确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腺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测定其CT值的变化并加以对比。结果:胰腺-肿瘤密度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差48.2HU和35.4HU,有利于小胰腺癌的发现。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慎忠 《黑龙江医学》2006,30(12):921-922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胰腺周围血管侵犯及正确评估手术切除可行性的价值。方法对22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癌CT征象,以及胰腺周围血管的受侵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延时35 s进行胰腺期扫描能清晰显示胰腺及胰周血管改变,22例胰腺癌均表现为较明显的低密度灶,其中胰周血管中断4例,包绕4例,部分包绕2例,术前认为可以切除13例,术中切除11例。结论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胰腺癌,并有利于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和可切除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实施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20例正常胰腺患者的资料进行比对研究。结果:正常胰腺实施平扫后的平均CT值高于肿瘤;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在胰腺期与门脉期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胰腺在胰腺期的CT值要高于门脉期(P0.05);而肿瘤胰腺在胰腺期的CT值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1);肿瘤和正常胰腺之间存在密度差异。结论:胰腺癌与正常胰腺之间存在密度差异,而在胰腺期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则可以得到最大的密度差值,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胡燕媚 《中外医疗》2013,32(13):163-16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对胰腺肿瘤(PancreaticTumor)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了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方法对46例来该院就诊疑似为胰腺肿瘤患者进行胰腺平扫、胰腺动脉晚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测量正常胰腺和肿瘤组织各时相的CT值,计算各时相CT值之间的差别,观察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变化,作可切除性的评估。结果正常胰腺-瘤灶组织CT差值分别为平扫(7.4±3.1)Hu,胰腺动脉晚期(53.6±18.9)Hu,门脉期(22.7±15.4)Hu,可以看出:胰腺动脉晚期差别最大,对胰腺肿瘤的诊断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结论 16排螺旋CT的双期增强扫描技术优于普通螺旋CT,对胰腺肿瘤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玲华 《中外医疗》2013,32(15):179-180
目的探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术在诊断胰腺癌、指导临床手术方面的价值。方法以该院2011年1—12月接收的胰腺癌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进行双期扫描后的CT征像,并测量胰腺期、门脉期胰腺正常组织、病灶组织的增强值和Hu差值。结果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期、门脉期双期的增强值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组织在胰腺期、门脉期的增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差值在双期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术可最大程度上区分胰腺癌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指导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具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值得被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PET/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PET/CT检查病例螺旋CT扫描诊断均使用胰期、肝期螺旋扫描.100 mL离子型对比剂快速团注,3 mm薄层扫描,Pitch1.0、2~3 mm薄层重建.结果胰期扫描胰腺癌病灶检出率达92%,胰周小血管状态了解较好,胰期延时扫描时间38~40 s最佳,肝期扫描肝脏受侵,转移情况显示满意.结论 PET/CT检查胰腺癌使用双期螺旋CT扫描能准确地评价胰腺肿瘤本身及胰周血管受侵状况,能准确检出肝转移灶,提高肿瘤手术切除可行性估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胰腺癌病例行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先行上腹部胰腺平扫,增强扫描分胰腺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70s),分别测定各期正常胰腺和病灶的增强后CT值,计算胰腺-病灶增强差值(Hu)。结果 38例胰腺癌患者中位于头颈部23例,体部12例,尾部3例;正常胰腺增强程度在胰腺期较肝脏期高(t=7.83,P<0.01),病灶增强程度在胰腺期和肝脏期差异无显著性(t=-0.16,P>0.05),Hu在胰腺期比肝脏期大(t=27.75,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蔡中  陈志宏  李勇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1):708-709,F003
目的 了解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显示胰腺癌的CT表现。方法 对39例胰腺癌患者行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5秒和65秒,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胰腺癌在双期的增强情况和CT征象。结果 (1)直接征象:胰腺癌表现为病变区胰腺肿大,形成肿块;平扫肿块密度通常呈略低密度、等密度;胰腺期增强扫描:肿瘤主要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病灶,边缘呈规则或不规则的环状强化;门脉期: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间密度差下降。(2)间接征象:伴有肝内胆管(48.7%)、胆总管(61.5%)和胰管(38.5%)不同程度的扩张和胆囊增大(30.8%),胰周脂肪消失(82.1%),胰周大血管模糊(51.2%),胰体、胰尾萎缩(25.6%)以及转移性改变。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胰腺癌,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使用双螺旋CT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患有胰腺癌的患者肿瘤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最终有42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双螺旋CT扫描,分别获得取血管相和肝最大强化相影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三种方式的CT扫描在显示胰腺癌的主要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以及手术切除性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胰腺癌CT征象进行分析。比较采用非螺旋常规扫描(48例),螺旋常规扫描(37例,螺旋双期扫描(25例)时,对病灶和胰周血管的显示情况及手术切除性判断的情况,结果:螺旋双期扫描在病灶的检出,胰周血管的显示,手术切除性判断等方面,明显优于非螺旋常规扫描,结论螺旋双期扫描在胰腺癌(特别是小胰腺癌)的诊断和手术切除性判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成为胰腺的常规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刘军 《西部医学》2006,18(6):798-799
目的评估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病人螺旋CT双期扫描的CT表现。结果50例胰腺癌通过螺旋CT双期扫描,不仅能显示肿瘤的生长部位,还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并能准确地显示肿瘤与临近血管和脏器的关系。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不仅在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而且也提高了判断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胰共癌诊断的价值,提高SCT对胰头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癌25例,其中24例为腺癌,1例为囊腺癌。将SCT表现与手术、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统计学处理。结果胰头癌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19例胆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19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分别有22例和10例伴有胰管扩张和“双管征”,24例胆总管环影数在4-6个之间,15例伴有胰腺体、尾部的萎缩,15例侵犯邻近血管。结论S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可对肿瘤的可切除性作出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后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腹膜后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8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均是单发肿块,肿块直径平均12cm;直径〉10cm者6例,比例为75%。CT平扫肿块呈囊实性密度影,周围为软组织密度影,中央为不同程度低密度影(坏死或囊变),增强后呈轻中度不均匀性强化,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继续强化,囊变、坏死无明显强化。8例病理诊断恶性腹膜后间质瘤高度恶性6例,低度恶性1例,潜在恶性l例。结论腹膜后恶性间质瘤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64排CTA对胰腺癌诊断及其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64排CTA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其与周围血管关系评估的价值.方法:对胰腺癌患者行64排CT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进行胰周主要血管的CTA成像,判别胰腺癌发生位置及其与血管的关系,评价血管受侵的程度.结果:胰腺癌因发生位置不同容易侵及的胰周血管亦不同,胰周主要血管受侵包括CA5例,SA4例,SMA6例,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