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29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用非切开方式对粘连性小瞳孔进行扩张。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均得到提高,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24只眼占82.8%,术后恢复生理性小圆瞳孔25只眼占86.2%。结论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视力,恢复生理性圆瞳孔。  相似文献   

2.
微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虹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5):847-849
目的:探索微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40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施行微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慎重处理小瞳孔和虹膜后粘连,尽量避免刺激虹膜,术后回顾性分析术后患者视力、并发症。结果:随访1~13(平均7.6)mo,40眼术后瞳孔基本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3眼后囊膜破裂,2眼虹膜渗血。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瞳孔后粘连、葡萄膜炎复发,经相应处理后均已消失。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使角巩膜切口更小,术中损伤小,不伤及虹膜,术后前段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确诊为并发性白色白内障患者15例24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虹膜后粘连范围广泛采用23G玻切环切虹膜缘瞳孔再造,每例均行前囊膜染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瞳孔对光反应、前房炎症反应、并发症及葡萄膜炎复发情况.结果 2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w后脱残率87.5%,6m脱残率92.7%.瞳孔恢复灵敏对光反应8眼,对光反应迟钝10眼,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1眼(0.04%),轻微虹膜后粘连眼3眼(12.5%),一过性高眼压眼3眼(12.5%),术后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 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常常伴随虹膜粘连,晶体全白膨胀,手术复杂,但选好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方法,超声乳化吸除术安全可靠,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诊断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28例(32只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评估术后患眼的视力以及眼部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大多数患眼(87.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4只眼(75%)矫正视力≥0.5。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7只眼、葡萄膜炎复发3只眼及黄斑水肿2只眼。患者术后视力欠佳与术前黄斑病变存在相关性。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恢复,黄斑病变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26例(26眼)均于炎症稳定3月以后进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乳化吸出术,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术中慎重处理小瞳孔和虹膜后粘连,尽量避免刺激虹膜。结果26眼中有2眼轻度炎症反应,术后1月裸眼视力≥0.5者20眼(76.92%),0.3~0.4者4眼(15.38%).〈0.05者2眼(7.69%)。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选好手术时机,术中慎重操作,则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8例32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施行了超声乳化吸出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和并发症作了分析。结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后31眼视力提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后囊浑浊。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对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王秀梅  毛泉报  刘金芝 《眼科》2004,13(3):166-167
葡萄膜炎患者常并发白内障,随着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已不再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禁忌证。90年代以来,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开展又大大减少了传统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我们总结了1998年10月至2002年6月41例(45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并对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31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虹膜后粘连小瞳孔状态下手术技巧、时机及疗效。方法: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小瞳孔患31例35眼,在葡萄膜炎控制稳定,炎症消退3mo后,借助粘弹剂分离虹膜后粘连或施行虹膜环形切除,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囊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32眼(91%)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0.513眼,0.3~0.512眼,0.1~0.37眼。瞳孔圆形或椭圆形。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虹膜后粘连,可使瞳孔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型,有利于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囊外除,且瞳孔括约肌不受损伤,避免术后眩光,可获得良好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9.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68例(82眼)行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 ~36个月,观察患者的视力及其并发症.结果 视力提高76眼(92.7%),术后1周,矫正视力≥0.6者48眼(58.5%),0.3 ~0.5者22眼(26.8%),0.1 ~0.2者8眼(9.8%),<0.1者4眼(4.9%),术后后囊浑浊21眼(25.6%),葡萄膜炎复发9眼(10.9%),黄斑水肿6眼(7.3%).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0.
小瞳孔后粘连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伴有小瞳孔缩小及虹膜后粘连的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13眼)此类并发白内障接受超声乳化吸出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房注入足量黏弹剂,偏高眼压状态下双通道锐性分离后粘连及纤维增生膜,加大环形撕囊的稳定性,采用低能量、高负压参数乳化晶状体核,增加其可控性,并对术后视力及相关处理要点作了分析。结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3眼视力均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和房水浑浊。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伴瞳孔缩小及虹膜后粘连的并发白内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3例(33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和术后给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以及葡萄膜炎复发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33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3眼(9.09%),>0.1~<0.5者11眼(33.33%),0.5~<1.0者14眼(42.42%),≥1.0者5眼(15.15%)。术后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2眼(6.06%),虹膜轻微后粘连6眼(18.18%),白细胞数量轻度降低1例(3.03%)。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内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和术后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效果较好,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手劈核术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对小瞳孔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采取双手劈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d; 1wk; 1mo观察患者视力、瞳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3者27眼(84.4%),术后1wk,裸眼视力≥0.3者30眼(93.8%),术后1mo,裸眼视力≥0.5者28眼(87.5%)。所有患者瞳孔圆形或椭圆形,术后随访1mo无虹膜粘连。结论:双手劈核术在葡萄膜炎并发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小瞳孔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瞳孔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46例54眼,经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采用钝性分离的方法扩大瞳孔,行环行撕囊、双手原位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结果术后随访5~12月,术后视力提高46眼占85.19%,视力≥0.5者34眼占62.96%,所有患者的瞳孔保持生理性圆形或是近圆形。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后囊破裂。结论掌握合理的手术技巧,小瞳孔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在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对23例34眼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钝性分离及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进行原位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mo,所有病例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1者3眼,0.1~0.3者3眼,~0.6者12眼,>0.6者16眼。结论:对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采用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可以保证原位超声乳化术安全进行,术后视力恢复理想,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周伟  李学喜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58-1560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03/2012-10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20例24眼进行观察,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中均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随防6~12mo,23眼(96%)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6眼(25%)术中虹膜出血,2眼(8%)术后前房炎症反应,1眼(4%)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目前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提高视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朱江  孙红艳  吴艳  黄振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33-193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疗效。
  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性回顾研究,选取2015-01/12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眼科诊断为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57例57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的术中并发症,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前后视力进行非参数Wilcoxon检验。
  结果:所选患者超声乳化术中发生虹膜出血21眼(37%),后囊膜破裂4眼(7%),人工晶状体无法植入4眼(7%),术后裸眼视力获得不同程度提高,术前裸眼视力≥0.1者8眼(14%),术后3mo裸眼视力≥0.1者42眼(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2,P<0.001)。术后1 d发生角膜水肿17眼(30%)、葡萄膜炎2眼(4%)、高眼压1眼(2%),术后1wk发生角膜水肿3眼(5%),术后1mo发生葡萄膜炎1眼(2%),术后3mo发生角膜水肿1眼(2%)、葡萄膜炎2眼(4%)、高眼压1眼(2%)、后发性白内障3眼(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粘连小瞳孔白内障术中采用瞳孔缘连续环形剪除法后施行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23例28眼小瞳孔白内障,其中23眼为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5眼为眼外伤术后,术中用维纳斯剪沿瞳孔缘连续环形剪除部分瞳孔区虹膜,后常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24mo,术后所有眼视力较术前提高(P<0.01),视力≥0.3者21眼,所有眼瞳孔保持圆形或近圆形、光反应存在,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严重粘连小瞳孔白内障采用瞳孔缘连续环形剪除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简单,术中操作顺利,术后瞳孔形态正常或近于正常、光反射存在,眼前节反应轻,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35例43眼,采用黏弹剂钝性分离或瞳孔缘部虹膜拉开等方法扩大瞳孔,行环形撕囊、双手原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结果:术后随访5~12mo,视力≥0.5者26眼(60%),术后视力提高38眼(88%),所有患者的瞳孔均保持圆形或近圆形,部分患者瞳孔直径较术前变大,无人工晶状体偏位。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或后囊膜破裂等。结论:小瞳孔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复杂,熟练的掌握手术技巧及合理的手术时机,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观察其视力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6眼(92.86%)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0.5者10眼,0.3。0.5者10眼,0.1。0.2者6眼,〈0.1者2眼。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植人人工晶状体。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软性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132例148眼,行鼻上或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39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患者132例148眼术后视力恢复较满意,术后1wk矫正视力<0.05者8眼(5.4%),0.05~0.3者26眼(17.6%),~0.6者72眼(48.6%),~1.0者40眼(27.0%),>1.0者2眼(1.4%)。手术后眼压稳定,平均眼压15.23±3.42mmHg(1mmHg=0.133kPa)。手术并发症为早期角膜水肿及虹膜反应,均较轻,2~5d内消退。结论:经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散光小,并发症少,眼压控制好,在对青光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复杂情况方面似有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