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富含挥发油,作为香料植物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是薄荷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年产薄荷油在世界上居首位。在薄荷产区将已提取挥发油的薄荷残渣均作为废料弃去。本文从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对薄荷残渣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鉴定,并进行抗炎实验,结果表明薄荷残渣中含有较多  相似文献   

2.
我来荐方     
《家庭医药》2013,(7):52-53
自制薄荷菜治咽喉痛我是个慢性咽炎的老病号,几十年来,只要感冒,无论是风寒还风热,首要症状就是咽喉痛,最难受的也是咽喉痛。我除了要吃抗生素外,还要吃我自制的凉菜——凉拌薄荷。薄荷是那种香薄荷,自家阳台上种的。将薄荷摘下来洗干净,用冷开水浸泡一下。然后将薄荷拿出来放到盘子里,用生姜、大蒜、葱白(这三样搅拌成泥)、香油、醋等加入薄荷中,拌匀即食。吃了凉拌薄荷后,咽喉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31):4376-4380
目的:研究氯化镧(LaCl_3)对不同浓度盐、碱胁迫条件下不同种薄荷抗逆性的影响,为薄荷的种植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将4种薄荷(薄荷、留兰香薄荷、美国薄荷、圆叶薄荷)采用低、中、高浓度(25、50、100 mmol/L)的NaCl盐胁迫和NaHCO_3碱胁迫,测定生长指标(存活率、株高、鲜质量、干质量),筛选具有良好抗逆性的薄荷种;测定镧离子(La~(3+))对各浓度盐、碱胁迫下薄荷的生长指标、渗透调节指标[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抗氧化活性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挥发油得率,推断La~(3+)对薄荷抗逆性的影响机制。结果:盐、碱胁迫后,美国薄荷、圆叶薄荷的存活率显著降低,不适合在给定气候条件下生长。对于薄荷、留兰香薄荷,在无人工干预的条件下,低浓度盐、碱胁迫可显著增加其生长指标;在无胁迫条件下,La~(3+)可显著增加薄荷的产量及CAT活性;在盐、碱胁迫条件下,与不喷施La~(3+)组比较,喷施La~(3+)组的薄荷在低、中、高浓度盐胁迫下的SOD、CAT、POD活性,在高浓度碱胁迫下的株高、鲜质量,在中、高浓度碱胁迫下的SOD活性及SS含量,在中浓度碱胁迫下的POD活性等指标均有显著升高。结论:喷施La~(3+)后可显著改善中、高浓度碱化土壤(pH>8.0)下的薄荷生长状况;对盐、碱抗性最好的薄荷种是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相似文献   

4.
基于功效和毒性的薄荷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与薄荷的功效、毒性相关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明确薄荷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薄荷功效与毒性的相关性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历史古籍和近些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薄荷挥发油既是薄荷的功效物质基础也是毒性物质基础。目前针对薄荷的功效、毒性和物质基础研究都是孤立的,彼此之间缺少关联性,毒性机制还不完善。针对药效物质基础和毒性物质基础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研究与质量控制研究也鲜有报道。结论作为临床常用药薄荷,亟待需要进行基于功效和毒性相关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为临床安全、可控、有效使用薄荷提供试验依据和文献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主要功效:疏风散热、清咽化痰。推荐人群:因慢性咽炎而咳嗽、咽喉肿痛者。用料:鲜薄荷5克(干品2克),桔梗2克,瘦肉100克,无花果干2粒(1人份)。制作方法:鲜薄荷稍微清洗一下,切成细丝或捣碎(干品清洗后备用);将桔梗、无花果洗净备用;瘦肉清洗后切块飞水,与桔梗、无花果放入炖盅,文火炖约1个小时,再加入薄荷炖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相似文献   

6.
陈硕 《海峡药学》2012,(12):41-43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薄荷素油中主要成分薄荷脑、薄荷酮、薄荷脑乙酸酯、柠檬烯含量。方法色谱柱:HP-FFAP毛细管柱(25m×0.20mm×0.33μm),60℃~230℃程序升温,内标物环己酮。结果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0。加样回收率:薄荷脑97.71%,薄荷酮102.18%,薄荷脑乙酸酯98.20%,柠檬烯97.3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薄荷素油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分析国内不同种植及野生薄荷的质量,为薄荷的标准提高和质量控制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40批次不同产地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方法,分析薄荷及其混淆品的薄层色谱行为;观察植物花序类型,茎、叶、花萼的特征及气味特点。结果:根据挥发油中所含主要成分、薄层色谱行为及植物形态,进行了分类,分为三大类:薄荷类、留兰香类及其他类。薄荷较稳定的特征为轮伞花序腋生,茎、叶、花萼有毛,辛凉味足,挥发油中主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酮。结论:大多数地区种植的薄荷与药典规定基原相符,个别地区存在留兰香类及同属其他植物当薄荷错种、误种的问题,部分地区野生品植物形态与药典品相近,挥发油主成分为胡薄荷酮、薄荷酮,而薄荷脑含量较低或无,不应作为药用薄荷使用;薄荷的质量控制应采取性状与化学成分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疏风退热方中薄荷、荆芥穗的最优煎煮工艺。方法以薄荷挥发油和荆芥穗挥发油的溶出率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A)、煎煮时间(B)、煎煮压力(C)、煎煮温度(D)为考察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薄荷、荆芥穗煎煮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优选的薄荷、荆芥穗最优煎煮工艺为100 kPa下,药材用水浸泡20 min后,薄荷加入方中前下药物的煎煮液,100℃煎煮5 min后,加入荆芥穗再煎煮5 min。所得薄荷挥发油平均溶出率为11.34%(RSD=0.25%),荆芥穗挥发油平均溶出率为12.32%(RSD=0.25%)。结论该煎煮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疏风退热方中后下药物的煎煮。  相似文献   

9.
复方薄荷滴鼻剂的配制与改进丁召兴褚爱武卢炜(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56603)配制复方薄荷滴鼻液(薄荷脑、樟脑、液状石蜡),可采用薄荷脑、樟脑分别与液状石蜡研磨溶解,尔后混合均匀;并可采用薄荷脑与樟脑先研磨共熔,液化后加液体石蜡研磨溶解。还可将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对甲苯磺酸做催化剂,苯甲酸和薄荷醇作为原料合成苯甲酸薄荷酯的反应条件进行研究。方法:考察反应时间、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因素对合成苯甲酸薄荷酯的影响,得到合成酯的适宜条件。结果: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8.0h,醇酸摩尔比为1.0: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3%。以述条件下,苯甲酸薄荷酯产率可高达80.0%。结论:对甲苯磺酸为合成苯甲酸薄荷酯的良好催化剂,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酯收率较高,实验的合成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1.
复方薄荷油滴鼻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我院复方薄荷油滴鼻液 (薄荷脑、冰片、维生素AD油 )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品用于鼻咽科及经鼻腔 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神经外科等患者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使用本品后 ,减少鼻腔粘膜刺激和不良反应 ,疗效显著 ,优于复方薄荷脑滴鼻液 (薄荷脑、樟脑、液体石蜡 )。结论 :复方薄荷油滴鼻液质量稳定 ,具有消炎止痛、润滑保护鼻粘膜作用 ,有利于鼻腔上皮细胞修复 ,促进伤口愈合 ,是一个较理想的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薄荷煮散颗粒制备工艺。方法:以成型性、干膏收率、滤过性、薄荷挥发油含量为指标,优化薄荷最佳粉末粒度;以成型难易、颗粒外观性状和脱粉情况为指标,优化制备成型的加水量;以所得薄荷煮散颗粒的含水量和挥发油含量为指标,优化干燥时间。结果:取薄荷中粉1000g,按0.6mL·g-1均匀喷水,充分混匀后制得软材,挤出制粒法挤压成型,置45℃烘干干燥150min,取出,整粒,为薄荷煮散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结论:该工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高宾  郭淑珍  赵丹 《首都医药》2012,(13):47-47
薄荷因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而分布于世界很多地方,野生与栽培均有,且以栽培为主,栽培品种又有变型、变种等,故其品种已超500个。以江苏产者质量最优,为"道地药材"。薄荷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在历史传说中薄荷又名蕃荷、苏薄荷、家薄荷,为常用中药。薄荷的产地与性状  相似文献   

14.
马德强  范锋 《安徽医药》2013,17(2):315-316
薄荷为常用中药,又是芳香油作物,主产于江苏太仓、安徽太和。该文集本地多年的栽培经验和近年来的研究,分述薄荷产量与栽培技术的关系、薄荷质量与栽培技术的关系、薄荷的抗逆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薄荷的抗病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把各种影响因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提高薄荷的品质,控制薄荷的有效成分和薄荷的性状特征,减少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夺取薄荷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薄荷又名卜荷,是一种味芳重而不宜久煎的常用中药。在植物学里,它属于唇科草本薄荷的茎叶。薄荷味辛,性凉,归肝、肺经。是治疗风热感冒不可缺少的中药。它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的功效。在确定了患者患的是风热感冒后,如果善于利用薄荷,可以减轻感冒的不适症状,甚至根本不用看医生。  相似文献   

16.
王鸽翔 《中国药师》2020,(11):2168-2173
摘要:目的:建立荆芥及其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所含的6个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Agilent ZORBA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3%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检测迷迭香酸、咖啡酸、薄荷酮、橙皮苷及槲皮苷); 252 nm(检测胡薄荷酮和薄荷酮),流速:0.9 ml·min-1,建立荆芥和荆芥炭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荆芥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胡薄荷酮、迷迭香酸、咖啡酸、薄荷酮、橙皮苷及槲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荆芥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橙皮苷为参照峰,荆芥标定了14个共有峰,荆芥炭标定了12个共有峰,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45。胡薄荷酮、迷迭香酸、咖啡酸、薄荷酮、橙皮苷及槲皮苷在炮制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41 9%,0.022 7%,0.015 1%,0.018 7%,1.133%,1.052%;经炮制后,上述6种成分中的胡薄荷酮、迷迭香酸和薄荷酮在炮制后消失,咖啡酸、橙皮苷及槲皮苷在荆芥炭中的含量分别为0.054 3%,1.094%,1.041%。结论:荆芥的HPLC指纹图谱在炮制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6个有效成分含量在炮制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样品中橙皮苷及槲皮苷含量不显著,样品中胡薄荷酮、迷迭香酸、薄荷酮含量排序为荆芥>荆芥炭,样品中咖啡酸含量排序则为荆芥炭>荆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野生薄荷、家种薄荷、苏薄荷及市场销售薄荷共四种经性状认定、显微结构分析、挥发油含量测定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其质量评价依次为家种薄荷、野生薄荷、苏薄荷及市售薄荷。同时研究发现:影响薄荷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药材的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以及包装贮存等因素。另外本文还从药材包装及可持续发展类似药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薄荷素油的气相特征图谱共有模式,研究薄荷素油的化学成分。建立同时测定薄荷素油中α-蒎烯,柠檬烯、薄荷酮、薄荷醇、胡薄荷酮、薄荷醋酸酯6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GC-MS对薄荷素油中的共有成分进行鉴定。含量测定采用GC内标法,色谱柱: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以1-辛醇为内标。结果:薄荷素油中的15种共有成分得到鉴定,建立了薄荷素油含11个主要共有峰的气相特征图谱。含量测定中6种主要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在测定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7%以上。结论:特征图谱结合多组分的含量测定,能更好地控制薄荷素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凹凸棒(attapulgite,ATP)为原料,制备适宜于固化薄荷挥发油的复合辅料。方法 以3%冰醋酸为分散介质分散CS和ATP,薄荷挥发油为模型药物,薄荷挥发油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复合辅料改性比例、搅拌时间及搅拌温度为考察因素,通过响应面法优选CS/ATP复合辅料固化薄荷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该工艺条件下复合辅料的粉体性能及固化挥发油后的湿、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同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分析。结果 复合辅料CS/ATP固化薄荷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CS与ATP比例为1∶9,搅拌时间为16 h,搅拌温度为55℃。在CS/ATP复合辅料制备工艺优选条件下,50℃放置3 d后,薄荷挥发油的保留率为78.02%,较同等条件下未用CS/ATP固化的薄荷挥发油保留率提高了90.45%;CS/ATP复合辅料粉体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辅料阻湿性较好,复合后流动性良好。结论 CS/ATP复合辅料制备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在固化薄荷挥发油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修订薄荷素油的指纹图谱检查方法;建立多组分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气相色谱(GC)法同时测定薄荷素油中柠檬烯、(-)-薄荷酮、乙酸薄荷酯、薄荷脑4种成分的含量,并将这4个成分作为指标性成分考察薄荷素油的指纹图谱。结果 柠檬烯在147.34~1 473.41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1.3%(n=9);(-)-薄荷酮在504.35~5 043.49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0.6%(n=9);乙酸薄荷酯在151.72~1 517.2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5%(n=9);薄荷脑在808.40~8 084.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0%,RSD为1.5%(n=9);建立了薄荷素油气相指纹图谱,确定6个共有峰,样品的相似度为0.997~0.999。结论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薄荷素油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