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约 10 %的孕妇发生早产 ,该比例在近 30年来仍呈缓慢上升趋势。随着未成熟新生儿的临床处治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死亡率已经逐年下降 ,但存活下来的早产儿神经精神发育异常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中 ,早产已经成为仅次于先天性缺陷的导致新生儿发病、死亡和神经精神异常的第二位原因[1] 。早产发生原因复杂 ,生殖道感染后引起的绒毛膜羊膜炎 ,破坏胎膜完整性引起胎膜早破 ,感染病原体释放的毒性物质以及感染局部或全身对感染后反应性地产生一些细胞因子等均可诱发早产发生[2 ] 。生殖道感染多为逆行感染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 相似文献
2.
3.
阴道唾液酸酶检测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阴道唾液酸酶,探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与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等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754例进行BV筛查,采用泉池BV快速检测试剂进行阴道唾液酸酶的检测以诊断BV,阴道唾液酸酶阳性诊断为BV。并进行孕期及围产期随访,分析妊娠期BV与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结果754例孕妇中检出BV179例,检出率为23.74%,179例作为研究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是42.46%、21.23%、13.97%;明显高于未检出BV而作为对照组的575例孕妇的16%、5.91%、4%(P〈0.01)。结论妊娠合并BV明显增加孕妇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的机会,阴道唾液酸酶检测是诊断BV的一种快速、便捷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01-01~2012-01-01来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大于35周妊娠晚期妇女,采用细菌性阴道病试剂盒检查,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2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合并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37.68%,早产的发生率27.54%;非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10.5%,早产的发生率1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可使妊娠产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以来的265例妊娠期妇女,采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试剂盒筛查妊娠中晚期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lnosls,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并跟踪阳性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265例孕妇,检出细菌性阴道病67例,检出率25.3%,细菌性阴道病阴性198例.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组67例,早产14例,早产率20.5%,细菌性阴道病阴性组198例,早产6例,早产率3.0%,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阳性者早产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阴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表现出与早产的相关性.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阳性者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及早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95例妊娠合并BV的孕妇及400例非BV的孕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合并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15.8%,早产的发生率18.9%,绒毛膜羊膜炎的检出率11.6%;非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5.8%,早产的发生率3.3%,绒毛膜羊膜炎的检出率1.3%。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并使妊娠产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14 9名孕妇分为正常孕妇组 66例、早产组 2 6例、胎膜早破组 5 7例 ,对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 (BV)的检测 ,同时做细菌培养了解是否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 ,并追踪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早产组及胎膜早破组BV发生率分别为 2 6 92 %和 2 2 81% ,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 (9 0 9%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早产组与胎膜早破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妊娠合并BV与早产、胎膜早破明显相关 ,有必要对妊娠合并BV孕妇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阴道唾液酸酶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泉池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对来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1922例孕妇进行阴道唾液酸酶的检测诊断BV,阴道唾液酸酶阳性诊断为BV,将BV阳性列为研究组,BV阴性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 1922例孕妇中BV检出率为22%,研究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是 36.64%、18.2%、12.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孕妇的发生率11.87%、4.2%、3.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阴道唾液酸酶检测在BV中的阳性率高,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应重视孕期检查时BV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份以来的265例妊娠期妇女,采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试剂盒筛查妊娠中晚期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lnosls,BV)发病情况,并跟踪阳性者的妊娠结局。结果:265例妊娠中晚期妇女中检出BV患者67例,妊娠合并BV的检出率为25.4%。妊娠期BV患者早产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1)。结论:细菌性阴道病表现出与早产的相关性。妊娠期BV阳性者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局部治疗与早产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母婴中心作产前检查的妊娠12~36周的孕妇,对有BV临床症状的孕妇进行BV筛查,阳性者378例,随机选择其中191例为治疗组,甲硝唑阴道上药,另187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早产率、晚期流产率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早产率、晚期流产率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BV局部治疗可以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Bacterial vaginosis (BV) is one of most common presentation in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and its prevalence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obstetric populatio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preterm delivery. The present study tried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of BV with preterm delivery, and included 100 pregnant women aged 15 to 35 years, between 28 36 weeks of gestation, with abnormal vaginal discharge and clinically suspected of BV, attending obstetrics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BSMMU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Amsel clinical criteria (63 culture negative and 37 culture positive for BV). Mean ± SD age of BV negative and positive subjects was 24.59 ± 5.18 and 23.89 ± 4.77 years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ikewise, socioeconomic status, educational status and gravida did not show statistically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Significantly high number of BV positive women delivered prematurely (73%) compared to BV negative (25.4%) (p<0.001). Mean ± SD gestational age also differed significantly 37.49 ± 2.53 vs. 35.24 ± 2.33 weeks (p<0.001). Our study supported that abnormal bacterial colonization, indicativ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preterm deliv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酸菌制剂(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actgerial vaginosis,BV)的疗效。方法选择2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定君生组)128例:每晚睡前放定君生一枚于阴道深部,无需冲洗阴道,疗程10天;对照组(抗生素组)128例:每晚睡前先以甲硝唑氯已定50ml冲洗阴道,再放置甲硝唑阴道泡藤片一枚于阴道深部,疗程10天,同时口服替硝唑1g,1次/d,共3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白带多、外阴痒、治疗后阴道分泌物BV快速试验转阴、pH值变化情况以及一个月后BV随访。结果两组在治疗白带多、外阴痒、治疗后阴道分泌物BV快速试验转阴、pH值正常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一个月随访,BV快速试验又转阳者,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乳杆菌制剂治疗BV,疗效等同于抗生素,但不会产生抗生素固有的耐药性及副作用。它可以改善阴道的内环境,恢复阴道正常菌群,从根本上治疗BV及其复发。 相似文献
14.
冯艳红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0,23(4):242-244
目的:探讨微生态疗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在我校附院门诊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64例,B组64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均常规治疗后加用微生态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的有效率,并于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观察各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有效率,A组92.2%,B组96.9%,P〉0.25;复发率,A组23.7%,B组1.6%,P〈0.005。结论:微生态疗法联合阴道常规治疗的方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好,而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及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外阴、阴道感染中所占的比例,及对治疗方法的探讨。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80例患者进行白带检查,按BV的诊断标准,给BV患者口服甲硝唑0.2g,tid,连用3d。曼舒林1片阴道上药,每日1次,连用4d。1周和2周后各复查1次。结果BV患者妇科门诊的患病率为11.02%。外阴阴道感染患者中的28.78%是BV患者,其中20%以腹痛、不孕症就诊。治愈率100%。结论BV患者在妇科门诊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应常规检查、甲硝唑联合曼舒林治疗BV,疗程短,方法简便,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种给药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80例,保妇康栓组、奥硝唑泡腾片组、克林霉索磷酸酯阴道片组各60例,每天分别阴道各置入保妇康栓、奥硝唑泡腾片、克林霉索磷酸酯阴道片1枚,疗程7d,于停药后3-5d观察疗效、安全性,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停药后3-5d.保妇康栓组、奥哨唑泡腾片组、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片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5%、94.1%和86.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妇康栓组成本最低且疗效好.结论 保妇康栓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安全有效药物,且成本低,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临床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用细菌性阴道炎快速检测卡对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进行,研究其对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诊断预后等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以细菌性阴道病Amsel法作为参照,对正常人、非细菌性阴道病和细菌性阴道病不同病情及病期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细菌性阴道炎快速检测卡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敏感性为97.1%、准确性为98.4%、特异性为98.9%、阳性预测值为97.2%、阴性预测值为98.8%,同Amsel法的符合率为96.3%.结论 用细菌性阴道炎快速检测卡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测定,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对研究治疗该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方案对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所产生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180例门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阴道用保妇康栓8d(A组),阴道用奥硝唑栓10d(B组),阴道用双唑泰泡腾片10d(C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9.3%、91.1%和76.7%;成本分别为26.4元、39.68元和24.75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30、0.44和0.32;A、B两组相对于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13、1.04。结论 A组(保妇康栓组)成本较低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女性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性阴道炎(VVC)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之间治疗后复发率和易复发率的差别,以寻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以阴道分泌物半定量法、湿片法和培养法对临床药物治疗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595例外阴阴道炎病例中单纯BV、单纯VVC和BV-VVC混合感染的患病率为56.6%(4295/7595)、30.68%(2330/7.595)和12.77%(970/7595);复发率分别为4.07%(175/7595)、7.89%(184/7595)和48.56%(471/7595),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30例复发病例中。BV、VVC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易复发率分别为1.7%(3/175),4,89%(9/84)和10.19%(48/471),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V、VVC混合感染导致VVC复发率、易复发率明显增高;VVC合并BV是VVC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及有效的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