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炎症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肥胖患者,23例同期健康体检非肥胖患者(对照组)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肥胖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与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肥胖组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63±0.10)g/L,(27.9±1.5)mg/L;对照组分别为(2.56±0.12)g/L,(4.1±0.5)m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腰围、体质量指数与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患者存在慢性轻度炎症,可能与肥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慢性心衰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贫血的可能联系.方法:设立对照组、心衰组、心衰并贫血组,分别测红细胞参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慢性心衰患者221例(男性占52.5%),对照组45例(男性占55%),慢性心衰患者血红蛋白浓度(123.8±1.98)g/L,对照组(135.543±1.64)g/L(P<0.000 1).有40例患者(18%)有慢性心衰和贫血.慢性心衰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为(4.10±1.2)g/L,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为(3.45±143)g/L,P=0.013.慢性心衰及贫血患者Fib浓度(5.56±0.82)g/L,无贫血患者Fib浓度为(4.1±1.2)g/L,P=0.005 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贫血的独立因素.结论:贫血是慢性心衰患者常见的疾病,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慢性心衰患者中Fib浓度的增加可能与贫血中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91例冠心病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并按照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20.9±6.7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6±1.8mg/L,P<0.01),而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增高,它是冠心病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并且hs-CRP和血脂的联合检测较单独进行血脂检测对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尿毒症组)和30名体检正常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的浓度.尿毒症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粥样斑块.对血清C-反应蛋白与脂蛋白(a)浓度、IMT和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尿毒症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尿毒症组中,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小于4 mg/L者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等于或大于4 mg/L者的颈动脉IMT较厚,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均为P<0.01).C-反应蛋白与血脂蛋白(a)、颈动脉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7、0.418、0.501,均为P<0.01).结论: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导致脂蛋白(a)代谢异常,从而参与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红素氧化酶1是降解血红素生成胆红素、亚铁及一氧化碳过程的限速酶,具有重要的抗炎功能,其启动子部位GT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可使该基因表达的水平不同,重复序列较短者基因转录活性较高.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炎性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变量对它们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试验,于2003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心血管遗传病学中心完成.对象:22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男179例,女41例,年龄(63.34±9.64)岁.方法:PCR方法和DNA测序仪分析其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启动子部位GT重复序列的长短;于手术前及术后6,24,48,72,96,120 h分别测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启动子部位GT重复序列的长短;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术前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值显著相关(r=0.48,P<0.000 1;r=0.41,P<0.000 1),术后3者均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6峰质量浓度与C-反应蛋白峰质量浓度显著相关(r=0.34,P=0.0009),但与纤维蛋白原峰值无明显相关性(r=0.15,P=0.13).术前C-反应蛋白值在血红素氧化酶1各基因组间存在明显差异,长GT重复序列者比短GT重复序列携带者高(3.76±0.79),(2.07±0.17)mg/L,P=0.013];术后则各基因型组间水平相似.结论:炎症标志物的水平间存在相关性,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多态只与术前的基础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值有关,提示其可能只影响疾病的慢性炎症状态,从而影响炎性疾病的发生,而非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1例冠心病入院后12 h内、72例本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空腹晨起静脉采血,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07±7.91)vs(4.57±1.29)mg/L,P<0.01;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8±0.96)vs(2.65±0.38)g/L,P<0.01;冠心病血浆Fg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呈正相关,r=0.5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老年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另选健康对照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样标本,测定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更明显(4.08±1.92)mg/L vs(6.34±1.78)mg/L(P<0.01).治疗组在缩小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增加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均优于常规组,LVEDD(44.7±1.02)mm vs(49.8±1.64)mm(P<0.05)、FS(27.85±2.98)% vs (23.63±3.54)%(P<0.01)、LVEF(48.6±8.2)%vs(42.3±5.6)%(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改善心功能,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3例超体质量或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40 mg,1次/d,2周后增至80 mg,1次/d,每2周随访1次,记录心率、血压、体质量,必要时加用长效钙拮抗剂,治疗16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和血清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采用稳态模式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脂联素升高(P<0.0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肥胖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血脂不同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上述指标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用Thrombotimer 4自动血凝仪测定,用Olimpu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相关成分的分析,共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对照组210例.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组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α)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而栽脂蛋白A1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栽脂蛋白B 2组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教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α)升高及栽脂蛋白A1降低均是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系统炎症反应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系统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分为两组:Alb<40g/L组和Alb≥40g/L组,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b<40g/L组IL-6、hs-CRP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Alb≥40g/L组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多元回归分析在矫正了年龄的影响后,IL-6是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系统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提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存在的系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临床发现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异常增高.目的:了解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并探讨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检测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营养状态、人体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非炎症组(<3 mg/L)和微炎症组(≥3mg/L).结果与结论: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②微炎症组营养不良数量及程度、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评分、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炎症组(P≤0.001或P<0.01或P<0.05).⑨非炎症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中臂肌围、中臂围、握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异常活化;随炎症反应加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进一步增强,营养不良加重;说明核因子kB活性可能较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更早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预测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互关系.方法:确诊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7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同时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超标准值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0.05,<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发生及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中同型半光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三种成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程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象和方法对26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包括178例稳定型AS和87例心肌梗塞AMI)及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液中同型半光氨酸,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AS型患者组和AMI组上述三种物质的含量分别是:Hcv(umol/L):8.53±2.91、14.82±6.94、19.46±3.56;CRP(mg/L):4.93±2.30、6.29±2.83、21.75±10.64;Fib(mg/dl):296.5±42.4、330.6±54.7、438.6±86.3,对应三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0.001).结论 同型半光氨酸,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危险因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其检测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肥胖孕妇血清BMP-7(人骨成形蛋白7)和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妊娠期肥胖孕妇22例,正常妊娠孕妇122例,测定空腹血清BMP-7、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妊娠期肥胖组血清BMP-7含量平均值1 619.61±633.23 ng/L,正常妊娠组血清BMP-7含量平均值1 472.05±1196.18 ng/L;妊娠期肥胖组血清BMP-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妊娠期肥胖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平均值2.30±1.21,正常妊娠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平均值1.80±1.4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清BMP-7水平与FINS呈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肥胖组孕妇血清BMP-7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病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对紫癜性肾炎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90例确诊为紫癜性肾炎患儿及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评估紫癜性肾炎患儿病理分级和临床分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5±3.2 mg/L,0.9±0.2 mg/L,P<0.05);随着患儿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加重,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P<0.05)和0.892(P<0.05).结论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型存在明显相关,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紫癜性肾炎肾组织病理改变及临床病情严重性.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冠心病组hs-CRP[(11.07±3.30)mg/L]、TG[(3.97±1.15)mmol/L]、TC[(6.87±1.45)mmol/L]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肥胖及非肥胖儿童体内的水平,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体重指数(BMI)、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设计两平行组,将114例非肥胖儿童作为对照组,131例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指标。结果肥胖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生化指标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在肥胖组和对照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敏C-反应蛋白与BMI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与BMI呈明显正相关;大部分非肥胖儿童的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不超过2mg/L。  相似文献   

18.
余舒杰  陈璘  赵长林  刘金来  吴震 《新医学》2006,37(3):162-16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总普查对象950人中,排除可能存在感染或资料不完整者后有605人,再从中随机抽取161人,应用ELISA测量其SAA水平,分析SAA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血脂、收缩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扣除年龄、血脂和血压等因素影响后,SAA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呈正相关(体重指数:r=0.18,P<0.05;腰围:r=0.17,P<0.05).与体重指数正常组人群比较,肥胖组人群SAA水平显著增高(两组中位数分别为713μg/L、1 075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与肥胖之间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85例尿毒症患者,均行颈总动脉B超检查及胎球蛋白A、血磷、血钙、C-反应蛋白等检测.结果 有血管钙化的尿毒症患者胎球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无钙化者[(2.34±0.95)μg/L与(3.79±1.19)μg/L,t=5.94,P<0.01],而血磷、钙磷乘积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钙化组[血磷:(1.97±0.23)mmol/L与(1.80±0.33)mmol/L,t=2.05,P<0.05;钙磷乘积:(50.04±6.61)mg~2/dl~2与(44.84±9.75)mg~2/dl~2,t=2.05,P<0.05;C-反应蛋白:(33.45±25.11)mmol/L与(20.65±13.43)mmol/L,t=2.03,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胎球蛋白A水平与C-反应蛋白(r=-0.43,P<0.01)、血钙磷乘积(r=-0.32,P<0.01)、血白蛋白(r=0.37,P<0.05)及血磷(r=-0.36,P<0.05)相关.结论 高血磷、钙磷乘积升高和微炎症状态是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血胎球蛋白A水平降低导致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补充外源性胎球蛋白A可能成为一种预防血管钙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陈宝珍 《临床医学》2008,28(1):116-1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伴有造影剂滞留现象与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健康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型糖尿病组和存在造影剂滞留组.冠状动脉造影采用标准术式,取右侧股动脉为穿刺入路,造影剂采用低渗非离子型.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结果 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为(0.9±0.6)mg/L,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糖尿病组为(2.1±1.4)mg/L,造影荆滞留组为(4.4±1.9)mg/L,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糖尿病组和造影剂滞留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糖尿病组和造影荆滞留组hs-CRP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造影时有造影荆滞留组,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人的血清浓度水平(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密切相关,在冠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有炎症反应参与.冠状动脉造影有造影剂滞留处的血管可能存在易损斑块,而该处病变血管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罪犯"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