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林家萍 《抗感染药学》2019,16(4):603-605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后组,分析其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以及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结果:干预后组患者中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80.00%和20.00%;其中头孢菌素类为主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3.33%提高到90.00%,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6.67%降至10.00%(P<0.05)。结论:药学干预促进了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8,(2):237-240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药学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12月间收治的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48例资料为药学干预前组,另抽取2017年1—6月间48例资料为药学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其药学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药学干预后组患者第1代头孢菌素和大环內酯类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高于药学干预前组,第3代头孢菌素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药学干预前组(P<0.05);药学干预后组患者在药物选用、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禁忌证和适应证等方面的合理性均优于药学干预前组(P<0.05);药学干预后组患者单联用药率高于药学干预前组,而联合用药率低于药学干预前(P<0.05)。结论: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采用药学干预后,能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减少了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及临床药师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分别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98.56%下降至28.95%,降幅达70.63%;第2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31 DDDs/(100人·d)降至32.18 DDDs/(100人·d),降幅达66.59%;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等均趋于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吕卫红  杨慧慧  杨琼璟 《中国药房》2012,(38):3575-3577
目的:评价干预前、后我院甲状腺、乳腺、疝气修补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3月(干预前)和2012年1-3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360份,进行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98.19%下降为干预后的18.56%(P<0.01);无适应证用药患者的比例从干预前的83.73%下降到干预后的5.15%(P<0.01);用药疗程>24h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69.88%下降到干预后的8.25%;选药起点过高或不当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79.52%下降到干预后的6.19%,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能促进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但还存在疝气修补术补片植入病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过高和给药时机不合理的情况,需要结合有关规定进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查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加强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6月出院骨科Ⅰ类切口择期手术病历470例(非干预组)及2011年1—6月出院骨科Ⅰ类切口择期手术病历520例(干预组),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种类方面,非干预组与干预组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病例数分别占20.83%和56.23%(P<0.01),第三代头孢菌素分别占28.85%和1.51%(P<0.01);联合用药由干预前12.70%下降至1.92%(P<0.01),频繁换药现象由干预前18.44%下降至3.08%(P<0.01),DU90%评价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由非干预组的12种下降至干预组的7种;平均用药日数由非干预组的(6.72±4.95)d下降至(4.53±3.87)d(P<0.01),但是在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剂量过大、无指征延长用药时间、选用高档次药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结论:加强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但仍有不足之处,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在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抽取Ⅱ类切口手术病历,抽取2018年11月18日~12月18日临床药师干预前的Ⅱ类手术切口病历100份、2019年5月28日~6月24日临床药师干预后的Ⅱ类手术切口病历100份进行研究。对涉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抗菌药物的疗程、时机、品种、联合用药、频次、剂量等6个方面进行逐一点评,分析干预前后相关科室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变化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大部分科室的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较大好转。其中,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不合理的发生频次由干预前的57次下降为23次,给药时机不合理的发生频次由干预前的31次下降为10次,总的不合理用药发生频次由109次下降为51次,全院不合理病历数由干预前的63份下降为30份,降幅明显,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由18.17%下降至8.50%,目标达成。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降低了医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研究药学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法调取干预前(2008年1月—2009年12月)和干预后(2010年1月—2011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疝气手术、乳腺手术和甲状腺手术)病历各150份,对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给药时间合理率、疗程合理率、无指征用药比例和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74.50%下降为干预后的48.00%;给药时间和疗程合理率明显上升,干预后术前30 min用药率达100%,术后用药时间超过24 h的比例由干预前的68.47%下降至干预后47.22%;无指征用药比例明显下降,由干预前的44.67%下降至干预后的38.00%;选药合理率上升,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8.65%下降至干预后的16.67%。经过药学干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效的药学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探讨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规范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1年1—12月间(非干预组)和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干预组)的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771份,分析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性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经干预后,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22%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为95.42%(P<0.05);干预组围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指标的合理性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在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2017年1-6月出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18年1-6月出院患者为干预后组,每组343例。分析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干预前后组耳鼻喉头颈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总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低于干预前组(P<0.05)。干预前后抗菌药物排名前3位为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头孢替安,干预后头孢硫脒使用率明显升高。干预前后两组给药时机均为术前0.5~1 h或麻醉诱导前及术后给药。干预后组用药疗程短于干预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用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预防用药疗程、用药时机、药物选择、用药指征等方面均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1.
刘斗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996-99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资料.结果:通过详细的术前教育,积极的术后镇痛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后,275例患者均能战胜疼痛,康复出院.结论:重视术后疼痛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李家田 《安徽医药》2012,16(8):1177-117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改善情况。方法调查该院2011年6~11月份出院的207例I类切口手术(其中疝气152例、乳房肿块26例、甲状腺肿块29例)患者病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预防用药率达76.33%,联合用药预防比例49.76%,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均在术前0.5~2 h或在麻醉诱导开始时;术后平均用药4.8 d。结论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整治虽有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种类选择欠妥、过度用药等问题,应继续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我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的实施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中我院外科常见的4种手术部位(腹外疝手术、骨科手术、阑尾手术、妇产科手术)随机抽取2008年1~6月(干预前)与2008年7~12月(干预后)出院病历资料各50份(共400份),对围术期预防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率减少4.5%,联合用药率减少28.5%,合理用药率增加55.5%。结论: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100例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术后镇痛方法和镇痛药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09年3~6月我院普外科、骨科和妇科术后疼痛病例100份,分析镇痛方法、镇痛药物、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自控镇痛(PCA)泵的使用率为25.0%;术后3d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镇痛药(NSAIDs)的使用例数分别为20例和44例;两类药物联合用药比例偏低;术后镇痛以哌替啶和双氯芬酸钾为主;术后第1天的VAS为3.43分。结论:我院镇痛药物使用较为积极,但仍存在镇痛不足的现象,且联合用药少,用药品种单一。  相似文献   

15.
马新秀 《中国药房》2007,18(26):2020-2022
目的:探讨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调查我院妇科2006年4~6月、9~11月出院的85例和83例手术病例(简称干预前和干预后,均剔除计划生育和产科病例),比较其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的指标变化,检验干预结果。结果与结论:干预后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提示合理的干预措施使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全面提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胸外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总共7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与结论:出现临床用药问题共41例,占比5.76%,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15例(2.11%);重复用药9例(1.26%);给药剂量不当6例(0.84%)。临床医师应注重用药合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叶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接诊的37例肝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对其进行肝叶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手术。结果:37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35例术后20d出院,未出现胆漏,无复发;2例患者手术后20d肝功能恢复情况不是很好,出现胆漏、肝坏死等症状。结论:肝叶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276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9年7月276例脑外科和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药时间、用药种类、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99.64%(275例),共776例/次,平均用药2.81次;术前首次预防用药>2h者222例(80.43%),平均用药时间为9.61d,最长达34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10类38种,应用频次排序列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替安(117例/次)、氟氯西林(77例/次)、哌拉西林/舒巴坦(74例/次);单一用药173例(62.68%),联合用药102例(36.96%)。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较严重不规范现象,亟待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意义。方法对60例糖尿病合并骨疾病患者在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60例患者均接受系统而复杂的骨科手术治疗,术前患者全身情况准备良好,血糖控制比较理想,仅仅2例在术后第2天出现血糖波动,但经过2d调整恢复正常控制,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均甲级愈合,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骨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方向,重视人是社会的人,然后才从人是生物体的角度进行治疗和护理,协助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用药和血糖监测等控制好糖尿病,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避免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