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系指常规胃镜和结直肠镜检查未能发现异常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由于OGIB的出血部位多位于小肠,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肠疾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外科剖腹探查术,并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19例均成功查出小肠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 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术前不能确诊的小肠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50例隐性或显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常规上消化道内镜和下消化道内镜的检查中均无异常表现,然后对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并分析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鉴别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中,显性消化道出血42例,隐性消化道出血8例.在胶囊内镜的诊断中,检查出39例显性消化道出血,6例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并且本组患者中未发现有肠梗阻等症状,分别有16例患者出现血管动静脉畸形和11例患者出现克洛斯病病变.结论: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鉴别价值较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并且能够鉴别出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预后处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对于少数消化道疾病外科手术前不能明确诊断或不清楚常规检查的盲区是否存在多发病灶的病例,术中消化内镜的应用,能解决许多使基层外科医生为难的问题,如确定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寻找病变部位等.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来本院共进行术中内镜检查59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结辉  游箭  牟玮  李强 《重庆医学》2003,32(2):207-210
目的 比较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管造影、胃镜、结肠镜、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出血的显示情况和诊断正确率。结果 整体上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选择性动脉造影在出血活动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优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在出血间歇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明显差异。结论 为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急性大出血时选择性动脉造影是首选方法;慢性问断少量出血时,如果常规无创检查方法皆为阴性,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22例因心肺脑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M2A胶囊内镜进行胃肠道检查.结果75例中有74例(98.6%)完成检查,发现消化道病变64例,检出率86.5%,包括胃部病变4例,小肠病变58例,结肠病变2例;41例(55.4%)检出出血病因.22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后,采用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予以验证,发现18例的病因诊断和定位相符.结论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源性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不高,常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同时由于常规消化道内镜(胃镜、结肠镜)在检查时并不能进行全消化道检查,往往漏诊或无误诊、误治,目前国内鲜有报道。我科于2007年5月8日收治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约2/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时发现小肠段异常。本文描述了14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9例(4例男性,5例女性)通过胶囊内镜检查,发现胃或结肠病变。方法:在一个中心对14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连续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预期数据库进行回顾。在常规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有明确或可能出血原因的患者被确认。结果:3例患者为胃窦部的血管扩张,1例为炎症性幽门管息肉,2例活动出血性盲肠癌患者在先前的结肠镜检中漏诊,2例为出血性盲肠血管发育不良,最后1例为严重非特异性盲肠炎症。可疑性出血指征有助于这些…  相似文献   

9.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指经常规检查未找到出血原因或部位的一类疾病[1] 。本文收集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人 17例 ,旨在探讨少见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7例中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12~ 71岁 ,平均 4 3.4岁。小肠肿瘤 6例 ,其中小肠良性肿瘤 2例 (平滑肌瘤 ) ,小肠恶性肿瘤 4例 (腺癌 2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空肠类癌 1例 ) ;过敏性紫癜 4例 ;血管畸形 3例 ;胆管出血 2例 ,杜氏病及小肠慢性溃疡各 1例。临床表现见表 1.17例病人经内镜检查或X线钡餐透视均无特殊表现 ,选择性血管造影 4例 ,2例分别于空肠上段及升结肠部位发…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是指初始内镜检查(包括胃镜和结肠镜)阴性而不明来源的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3%~5%,病变部位常位于小肠。传统的检查技术如肠系膜动脉血管造影、腹部核素扫描和小肠钡餐检查等诊断阳性率均不高,致使不少患者长期不能确诊。近年来,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双气  相似文献   

11.
35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354例患者因黑便或便血就诊.其中152例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20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出率为82.24%(125/152),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1.78%(145/202).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P<0.05).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因诊断准确率(85.1%)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31.2%)(P<0.01).除2例患者未完成胶囊内镜外,其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但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  相似文献   

12.
核素显像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大多数消化道出血都源于常规内镜所能达到的十二指肠以上或回盲瓣以下部位。但仍有部分病人的出血部位在以上两点之间,由于出血常常呈间歇性,出血量多少不一,加上小肠的解剖特性,通过临床分析及各项检查仍难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该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诊断,方法简便、灵敏度高。本文对我院21例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核素显像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价其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47岁,因持续性柏油样便入院,均做过钡剂造影与内窥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部位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胶囊内镜是一种对小肠疾病很有前景的检查方法。该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对小肠可疑病变中行常规胶囊内镜检查的价值。患者与方法:该研究包括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间所有因患有小肠不确定性疾病而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先前都经过常规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内镜、腹腔CT扫描或小肠钡餐造影检查。结果:研究期间共对167例患者实施了195次内镜检查。其中17次(8.7%)因无法清楚显示肠道而失败。其余操作有83%均到达盲肠。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原因中30%为消化道出血,25%为缺铁性贫血,15%为腹痛,13%为腹泻,12%为克罗恩病。这些患者…  相似文献   

14.
冷博 《右江医学》2014,(6):734-735
临床上将难以通过胃镜、肠镜确诊的消化道出血,称之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传统的消化道钡餐,肠系膜动脉造影以及推进式小肠镜难以诊断此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由于盘曲迂回、解剖部位较深,常规的胃肠镜检难以到达,大大增加了消化道出血检查难度。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e,CE)是一种无痛、可对整个小肠进行良好成像的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查诊断的人性化,其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检查所表现出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笔者搜集6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臃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价值及检查时机.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04月我院158名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变检出情况,根据出血表现形式及检查时机不同分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不同检查时机的检出率及阳性率.结果:158名OGIB患者中检出病变117例,检出率74.05%,阳性80例,阳性率50.63%.显性出血组的阳性率与隐性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显性出血组的检出率随出血停止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阳性率于出血停止后3d至2周最高(P<0.05).隐性出血组2周内大便隐血阳性组检出率及阳性率均高于大便隐血阴性组(P<0.05).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显性出血停止后3d至2周,隐性出血大便隐血阳性2周内阳性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孝  张子其  张建萍  张钰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535-1535
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一直是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难点 ,以前的常规检查包括小肠钡餐、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推进型小肠镜等均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胶囊内镜作为目前惟一的无创性、可视性的小肠全程检查手段 ,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1] 。我科在引进及应用胶囊内镜以来 ,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了探索 ,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受试对象条件 :( 1)具有消化道出血症状 :反复发作的鲜血或暗红色血便或黑便 ,或长期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并合并缺铁性贫血 ;( 2 )已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 ,除外了食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中的定位诊断。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所收治的20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手术探查中仍不能确定出血部位时,进行术中内镜检查。结果:均明确了病变部位,为了解病变的性质及彻底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术中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部位的定位准确方便、实惠,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门诊和住院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病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56例检出小肠疾病40例(71.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26例检出小肠疾病23例88.4%(23/26),腹痛腹胀腹泻等组30例检出小肠疾病17例56.6%(17/30)。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安全,且价格低、无创伤。可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陈银芸  廖江涛  吴娟 《中外医疗》2014,(12):187-18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常规内镜检查阴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胃肠镜检查阴性患者65例均行M2A胶囊内镜检查系统行消化道检查,评价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结果全部65例患者共行胶囊内镜检查65次,检查成功61次,成功率为93.8%;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检查成功率为85.0%(17/20),慢性显性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97.8%(44/4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中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88.5%(54/61),假阴性率为16.4%(10/61);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检查阳性率为82.4%(14/17),慢性显性出血检查阳性率为84.1%(37/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或慢性出血,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和病变检出率均较高,可作为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立军 《医学综述》2014,(2):364-36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297例,给予Given公司生产的无线胶囊内镜吞服,以吞服后8 h为检查时间。观察胶囊内镜通过消化道的时间、胶囊回收率、不同性质出血患者检出阳性率及检出阳性患者的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胶囊在消化道通过时间胃内约为25 min,小肠约为270 min。共有204例(68.69%)患者在结束检查时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到达结肠,另外93例(31.31%)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未完全通过小肠。显性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阳性率为86.93%,与隐性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阳性率(7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者小肠动静脉畸形检出率显著高于年龄<50岁者(P<0.05),而且女性小肠动静脉畸形检出率显著多于男性(P<0.05),年龄≥50岁者肠克罗恩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年龄<50岁者(P<0.05)。结论使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而且无创伤,安全性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