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黏膜白斑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口腔黏膜白斑的病理表现、临床特点与发病规律,探索白斑癌变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对病理科诊断为白斑的61例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发现白斑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两者相差不大;患者以中年人居多,舌、颊黏膜多见;女性及40岁以上患者异常增生多见;白斑癌变率为4.9%.结论 白斑是癌前病变,女性及40岁以上口腔黏膜白斑患者要积极治疗及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成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75例临床诊断为口腔黏膜白斑的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多发,局部刺激因素的长期存在对白斑的发生和恶变有密切关系,颊部最常见,部分患者可恶变.结论 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与中老年的生理自身特点以及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行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恶变者,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3.
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rop lakia,OLK),是口腔黏膜的一种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明显的白斑病变.白斑病的定义近年来屡有修正,如1983年国际专题研讨会认为"白斑是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任何其他疾病:除烟草外,不伴有任何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因素".而1996年瑞典Uppsala国际口腔白色病损会议上研究的最新定义为"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不能被诊断为其他疾病,以白色损害为主的疾病,某些病理可转化为癌".  相似文献   

4.
口腔黏膜病变18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口腔黏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预防口腔黏膜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87例病理诊断为口腔黏膜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总结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87例口腔黏膜活体组织检查病例中,白斑(31.6%)、溃疡(20.3%)、慢性炎症(16.0%)、扁平苔藓(12.8%)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炎性肉芽肿(8.6%)、天疱疮(4.3%)、腺性唇炎(3.2%).此外,口腔结核与舌淀粉样变性各2例(1.1%),结节病与克罗恩病各1例(0.5%).结论 对不明原因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及按炎症治疗无效的口腔黏膜疾病必须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应注意口腔结节病与口腔结核的鉴别诊断;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及糜烂型扁平苔藓者必须建议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在口腔黏膜白斑、口腔癌的表达相关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 48例口腔黏膜白斑 (轻度增生 12例 ,中度增生 18例 ,重度增生 18例 )、口腔癌 3 2例中的表达。结果 :在口腔黏膜白斑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R ,hTRTmRNA呈弱表达 ( 1/ 12 ,1/ 12 ;3 / 18,4/ 18) ;在口腔黏膜白斑重度不典型增生中表达率明显增高 ( 13 / 18,72 .2 % ,12 / 18,66.7% ) ,口腔癌中端粒酶基因hTR ,hTRMTmRNA表达率很高 ( 2 9/ 3 2 ,90 .6% ,2 8/ 3 2 ,87.5 % ) ,口腔黏膜白斑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比较有显著的意义 (P <0 .0 5 ) ,但与癌的表达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基因hTR ,hTRT的表达与增生的程度有关 ,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的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资料及其与患者基本信息、临床基本病损及临床诊断等的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黏膜疾病并取活体组织检查病例353例,对其临床病损、病理诊断及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353例黏膜病中,男151例,女202例。主要好发于颊、舌、唇等处黏膜,病程多数不超过1年。其中289例口腔黏膜病病理确诊,病理确诊率81.87%。此外有64例口腔黏膜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无法确诊,与多种口腔黏膜疾病表现相似,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的诊断。在289例病理确诊的资料中以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为主174例(60.21%),其中扁平苔藓76例(26.3%),白斑60例(20.7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38例(13.15%)。其次为溃疡类疾病49例(16.96%),其他疾病66例(22.83%)等。发现12例在组织病理学上确诊的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结论:口腔黏膜疾病病种繁多,临床表征类似,病理诊断是临床确诊与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和CDK2AP1 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组织中Bcl-2、CDK2AP1 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口腔黏膜白斑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2.72±1.45)%、(19.29±8.18)%和(57.20±19.37)%;CDK2AP1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62.68±11.07)%、(25.68±8.17)%和(7.87±2.18)%。Bcl-2和CDK2AP1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随着口腔病变恶性程度增高,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Bcl-2 表达水平上升,而CDK2AP1 表达水平降低,这2 个指标可能与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正常黏膜(n=10)、口腔黏膜白斑(n=48)(单纯增生性白斑14例,轻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中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重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0例)和鳞状细胞癌(n=41)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单纯增生性白斑、异常增生性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Caspase-3的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91,P<0.05).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83.33%、90.00%,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50.00%、36.66%,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是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可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白斑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患者口腔内菌群的异常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时口腔内菌群的改变.方法 对22例口腔鳞癌患者和20例无口腔疾病的患者,分别检测其唾液、病变区黏膜、正常黏膜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和构成.结果 鳞癌患者唾液细菌量明显高于无口腔疾病者,病变区黏膜细菌量远高于对侧正常黏膜,优势菌群发生改变,病变区黏膜有外籍菌,如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等定植.结论 口腔鳞癌可导致患者口腔菌群失调,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及继发局部或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MMP-2和MMP-9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发生、发展乃至癌变潜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2和MMP-9在22例OLP、1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2例白斑和22例口腔鳞癌组织表达。[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白斑和鳞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依次增加。MMP-2和MMP-9在口腔扁平苔藓和白斑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但在口腔扁平苔藓和白斑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MMP-2和MMP-9表达与OLP的发生、发展乃至癌变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在口腔黏膜白斑、口腔癌的表达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48例口腔黏膜白斑(轻度增生12例,中度增生18例,重度增生18例)、口腔癌32例中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黏膜白斑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R,hTRTmRNA呈弱表达(1/12,1/12;3/18,4/18):在口腔黏膜白斑重度不典型增生中表达率明显增高(13/18,72.2%,12/18,66.7%),口腔癌中端粒酶基因hTR,hTBMTmRNA表达率很高(29/32,90.6%,28/32,87.5%),口腔黏膜白斑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比较有显著的意义(P<0.05),但与癌的表达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基因hTR,hTRT的表达与增生的程度有关,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口腔黏膜白斑(OLK)是口腔科的常见病、疑难病和癌前病变,OLK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角化斑块,迄今为止,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OLK与理化因素长期作用、遗传物质以及免疫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和壁 《求医问药》2014,(19):279-280
目的 :对老年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120例患者进行了口腔组织活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在这120例患者中,有念珠菌性口腔炎患者39例(占32.5%),有口腔黏膜白斑病患者34例(占28.33%),有口腔溃疡患者30例(占25%),有口腔扁平苔藓症患者11例(占9.17%),有口腔结核患者4例(占3.33%),有腺性唇炎患者2例(占1.67)。在这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120例患者中未患有口腔糜烂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患有口腔糜烂患者的人数,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口腔黏膜病变以念珠菌性口腔炎和口腔黏膜白斑病为主,其中男性患者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患者,而且此病患者多不存在口腔糜烂的症状。以上情况应引起口腔科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危险因素,为自我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病例组42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患者和对照组4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未癌变者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与14个相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引入回归方程的4个因素为年龄、嚼槟榔持续时间、吸烟持续时间及合并白斑或扁平苔藓。结论年龄、嚼槟榔持续时间、吸烟持续时间以及合并白斑或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PDCD5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新基因PDCD5与p5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白斑,3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PDCD5基因及p53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88.2%,白斑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63.3%,口腔鳞癌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30%;正常口腔黏膜组P53染色阳性率为0,白斑组P53染色阳性率为31.7%,口腔鳞癌组P53染色阳性率为60%.将PDCD5蛋白和P53在不同病例组织中的染色强度指数(stainingintensity index,SⅡ)做进一步的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提示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以及口腔鳞癌组织中,PDCD5 SⅡ和P53 SⅡ呈明显负相关(r=-0.892,p=0.000).结论:在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组织中,不论PDCD5或p53基因是单独失活,还是同时失活,都可导致口腔黏膜上皮向癌变发展,甚至形成肿瘤;二者同时失活有叠加效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辅助检测口腔黏膜癌变的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是否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有关尚不清楚.H.pylori在口腔黏膜的定植是否与胃内H.pylori感染有关尚不清楚. 目的 检测RAU 患者口腔黏膜及胃黏膜之H.pylori感染状况,探讨RAU 患者口腔黏膜和胃内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刮取RAU 患者口腔病变周围黏 膜进行H.pylori快速尿素酶检测,明确其口腔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明确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状况.比较RAU 患者、H. pylori阳性慢性胃炎以及无症状志愿者口腔以及胃黏膜H.pylori感染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56名RAU 患者口腔黏膜H.pylori阳性率为48.2%,13C -UBT阳性 率为33.9%;而口腔黏膜阳性者中,13C -UBT阳性率为100%;120例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口腔黏膜H.pylori阳性率为56.7%;120例无症状人群的口腔 黏膜H.pylori阳性率为19.1%,胃内H.pylori感染率为52.5%,口腔H.pylori阳性者,胃内H.pylori阳性率98%.结论 RAU 患者口腔黏膜的H.pylori感染率 高于无口腔黏膜溃疡组,RAU 患者胃内H.pylori感染率高于对照,提示RAU 与H.pylori感染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不同方法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确诊为口腔黏膜白斑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CO2激光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患者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口腔黏膜白斑分为颗粒型、均质型、疣状型、溃疡型白斑,发生部位分布在口底、舌腹、舌缘,共335个病损区;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4.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80.0%,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治疗口腔黏膜白斑应用基础常规的综合疗法结合 CO2激光手术治疗可行,简单易于操作、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单纯疗法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发生与性别、可摘义齿类型(全口/局部、上颌/下颌)、义齿使用时间以及义齿清洁方法的关系.[方法]以376例欲更换义齿的临床患者为对象,调查年龄、性别、可摘义齿类型(全口/局部、上颌/下颌)、义齿使用时间以及义齿清洁方法,检查口腔黏膜情况并进行诊断.[结果]376例受检者中有184例患者出现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病损发生率为48.9%.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发生与性别、义齿类型、义齿使用时间、义齿清洁方法有关.[结论]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更换破损或不合适的义齿,采用正确的方法清洁义齿,对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易感人群进行有关的口腔健康教育和检查,可减少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黏膜白斑的治疗。方法膀胱黏膜白斑病例17例,一组病变面积小,行抗感染、深部热疗等非手术治疗;另一组病变面积大,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两组均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结果15例症状改善,2例改善不满意,半年后复查非手术患者病变减轻或消失,手术者无复发。结论尿频、尿急者,药物长期治疗无效时应进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黏膜有病变时应常规活检。经尿道电汽化治疗膀胱黏膜白斑疗效确切,而抗感染和深部热疗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COX-2在口腔黏膜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51例口腔黏膜白斑(单纯增生15例,伴异常增生36例)、34例口腔扁平苔藓(单纯扁平苔藓19例,伴异常增生15例)、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数阳性细胞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OX-2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结果COX-2在白斑单纯增生组6.7%(1/15)为强阳性表达,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50%(18/36);在单纯扁平苔藓组15.8%(3/19)为强阳性表达;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33.3%(5/15);鳞状细胞癌有7.7%(4/52)呈强阳性表达。COX-2在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P<0.01),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明显高于单纯扁平苔藓和鳞状细胞癌组(P<0.05)。单纯白斑、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相比较,COX-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OX-2在口腔癌变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可能成为化学预防作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