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欧 《吉林医学》2012,33(24):5189-5190
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给药方法,在剖宫产术中哪种方法更好。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 cm,平卧后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5 min后确认导管未误入蛛网膜下隙,经硬膜外导管推注2%利多卡因10 ml。B组经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将针斜面旋向尾端并注入2%利多卡因5 ml,然后将针斜面旋向头端再注药10 ml,然后置管3 cm后改仰卧位。观察两组起效时间(从穿刺成功后至T8麻醉平面出现差异时间),镇痛时间(从穿刺成功后至T8完全无痛时间),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血液动力学稳定,Bp、HR、RR、SpO2及ECG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肌松弛程度优等率,A组为64%,B组为90%,A组有13例腹肌紧张影响手术操作,追加2%利多卡因后腹肌松弛完成手术,其中有5例追加麻药后仍不能完成手术,辅助氯胺酮才完成手术。两组优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给药法,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特别适合用于急诊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硬膜外麻醉不同注药方式对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 ,选择 60例ASA分级Ⅰ -Ⅱ级的剖宫产病人 ,随机分成A法 (3 0例 ) ,B法 (3 0例 ) ,A法穿刺成功后穿刺针斜口转向尾端 ,快速注入 0 .75 %布比卡因 5ml,再把斜口转向头端置管 ,平卧后注入试验量 3ml ,无脊麻后追加 5~ 7ml,B法穿刺成功后不向尾端注药 ,余与A法相同 ,结果表明 :A法的麻醉效果优于B法 ,认为A法较B法更适用于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同种药物同浓度不同给药方法,用于剖宫产术病人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0例。麻醉药物用2%利多卡因。给药方法是A组选择L1-2间隙穿刺成功后先向尾端直接注射5 ml,然后针尖斜面旋向头端置管3 cm后改仰卧位。B组选择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4 cm改仰卧位。C组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先向尾端直接注射5 ml后,再将针尖斜面旋向头端置管4 cm后改仰卧位。结果:通过麻醉效果评价,按手术牵拉反应疼痛程度分为5级,其中A组分别为16%、66%、12%、4%、2%,B组分别为18%、64%、10%、6%、2%,C组分别为64%、30%、6%、0。结论:选择L1-2间隙双向给药与L2-3间隙单向给药无明显差异,选择L2-3间隙双向给药在麻醉、镇痛与肌肉松弛方面明显优于前两组。  相似文献   

4.
我科选择 30例剖宫产患者行L1~ 2 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尾向给药和头向置管注药双向给药法与剖宫产连续硬膜外L1~ 2 和L2~ 3 间隙穿刺头向置管注药法各 2 0例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选择性剖宫产病人 70例 ,均为初产妇 ,随机分为 3组 ,实验组 (A组 ) 30例 ,对照组 (B组、C组 )各 2 0例。2  方法1 ) A组取L1~ 2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穿刺针缺口朝向尾端快速注药 ( 5~ 7)ml,然后把穿刺针缺口转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3cm~ 3.5cm ,平卧后视麻醉平面经硬膜外导管注药。2 ) B组取L1~ 2 、C组取L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两组,单向注药组(A组)和双向注药组(B组).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直接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B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向尾端注入3~5 ml局麻药,再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分别对两组麻醉效果、用药量、辅助用药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P<0.05),但手术开始用药量、血压降低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双向注药法麻醉,更适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6.
刘晓欧 《吉林医学》2013,(8):1455-1457
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一点穿刺双向注药麻醉应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作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C组行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注药。选L2~3间隙行硬膜外间隙穿刺,成功后把针斜面向尾端注入2%利多卡因5 ml,然后把针斜面转向头端注入2%利多卡因10 ml,置入硬膜外导管,患者转为平卧位,用针刺法测量麻醉平面后,无全脊髓麻醉,再向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3 ml,如无全脊髓麻醉就可用于术后镇痛。结果:A组和C组血压变化不大,A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0%,C组低血压发生率为8%,B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6%。C组一次性置管成率明显高于A组、B组。A组麻醉优等率只有58%,B组麻醉优等率达80%,C组麻醉优等率达76%。C组一次性置管成率明显高于A组、B组。新生儿Apgar评分,A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一单穿刺双向注药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低血压发生率低,对新生儿影响小,置管顺利,术后镇痛效果好等优点,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外加臂丛联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方法 A组选择T4-5椎间隙为穿刺点,向头端置管3~4cm,确定硬膜外导管未误入蛛网膜下腔或血管后.首剂量给6-8m1,术中根据情况每40~60分钟追加5m1.B组硬膜外穿刺方法同A组,穿刺完毕平卧先不注药,行患侧斜角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入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因混和液15ml,麻醉起效且无异常现象后再行硬膜外导管注药,方法同A组.结果 麻醉前后两组患者8p、HR、Sp02的变化相仿(P>0.05).麻醉医师记录镇痛效果:B纽镇痛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1).患者自我评估镇痛效果:B组镇痛效果显著优干A组(P<0.01).结论 乳癌根治术时应用硬膜外加臂丛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法.  相似文献   

8.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剖宫产手术100例,年龄20~40岁,身高155~175 cm,体质量75~11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检查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50例.A组为侧入法,取L2~3间隙正中旁开0.5~1.5 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2 mL(0.75%盐酸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1 mL),注药后退出腰穿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4 cm固定平卧.B组为直入法,取L2~3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余操作步骤同A组.结果 A组第1、2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0%与100%,明显高于B组的84.0%与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穿刺失败的2例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清仁  肖英 《当代医学》2011,17(34):58-60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病例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65~92岁,身高153~172cm,ASA I~III级,随机分为C、Z两组,每组45例.C组为侧入法,取L2~3 或L3~4 间隙正中旁开1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0.75盐酸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1.5~2ml,注药后退出腰麻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cm固定平卧.Z组为直入法,取L2~3 或L3~4 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同C组.结果 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为97.78%,明显高于Z组的82.22%(P〈0.05),C组第2次穿刺成功率100%,也明显高于Z组的62.50%(P〈0.01),Z组第3次穿刺成功率仅33.30%,穿刺失败的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先注入硬膜外0.75%左旋布比卡因3~4 ml后再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混合药进行麻醉,与腰麻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按需注入局麻混合药进行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老年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66~81岁,体重47~85 kg,ASAⅠ~Ⅲ级,随机分成A、B 2组各30例。选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A组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3~4 ml和B组注入1%利多卡因3~4 ml,并且各加入20μg肾上腺素作为实验量,B组用腰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入蛛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3 mg加芬太尼20μg等比重药液2 ml,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平卧后A组注入局麻混合液(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1/20万肾上腺素)初量,A、B组术中酌情注入追加量2~3 ml,维持阻滞平面T8以上。观察比较2组局麻药用量、血压变化、心率变化、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不良反应。结果注入硬膜外腔0.75%左旋布比卡因3~4 ml后再置入硬膜外导管与注入蛛网膜下腔布比卡因3 mg加芬太尼20μg腰麻比较,血液动力学变化较轻,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皆较完善,肌松满意(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中椎管内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2组均用16号穿刺针硬膜外腔侧入穿刺成功后,A组经穿刺针注入0.75%布比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然后向头端置人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经导管注入局部麻醉混合液(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肾上腺素20μg)2~3次作为初量,每次3~6ml,间隔1~2 min;B组注入1%利多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如无脊麻征和入血管征,用25GⅡ型腰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见有脑脊液回流,8~10 s内注入等比重药液0.5%布比卡因3 ml(配制:0.75%布比卡因2 ml+0.9%氯化钠溶液至3 ml),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2组阻滞平面均达T8以上.2组术中均按需追加局麻混合液以维持麻醉阻滞平面.观察和比较2组血压、心率、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皆较完善,肌松满意;与B组比较,A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小,不良反应轻.结论 置管前先注入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副作用轻,因而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给药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给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4 0例盆腔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Ⅰ组 (常规组 ,L2~ 3 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 ,成功后 ,注入 3ml 1- 2 - 1溶液 (1%丁卡因 5ml 2 %利多卡因 10ml 生理盐水 5ml混合液 )作试验剂量 ,无腰麻征象 ,则每隔 5min再注入 1- 2 - 1溶液 3ml 2次 ,Ⅱ组 (穿孔组 ) ,L2~ 3 联合穿刺 ,成功后蛛网膜下腔不注药 ,硬膜外腔置管后硬膜外腔注药 ,注药方法与Ⅰ组相同 ,观察两组病人 9ml1- 2 - 1溶液所产生的麻醉效果。结果 :Ⅱ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Ⅰ组 ,并产生较广泛的阻滞平面和良好的骶神经阻滞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穿孔组产生完善的麻醉效果 ,可能与少量局麻药可渗入蛛网膜下腔 ,发挥双重阻滞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一点硬膜外腔穿刺,同一穿刺点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所产生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例妇产科手术,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B两组均选择L2~3间隙为穿刺点,A组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向尾侧先给局麻药5~7ml,然后向头置管,B组则穿刺成功后,直接向头置管,然后再给局麻药,观察两组的麻醉平面及麻醉效果.结果 A组优良率为96%,中为4%,无一例效果差或失败,B组优良率为80%,中为15%,差5%,两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麻醉术后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比较多,有麻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共施行椎管内麻醉7880例,发生此种并发症者有15例,占0.19%。麻醉方法有:硬膜外麻醉14例,均选L1-2棘突间隙穿刺,13例向头端置管3-4cm,1例向尾端置管;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1例,选L2-3棘突间隙穿刺,硬膜外向头端置管,腰麻用0.75%布比卡因1.5ml、50%葡萄糖溶液0.4ml。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 1 998年 2月~ 7月 ,选择性应用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在 L1 ~ L2 椎间隙穿刺尾向置管法与剖宫产连续硬膜外阻滞 L2 ~ L3椎间隙穿刺头向置管注药法各 1 0 0例 ,观察并比较麻醉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急诊子宫下段剖宫产 2 0 0例 ,均为初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各 1 0 0例。 A组 L1 ~ L2 尾向置管 ,有宫缩者注药速度可以稍慢 ,无宫缩者注药速度可以稍快 ,0 .5 ml/ s左右。B组 L2 ~L3间隙穿刺头向置管注药 ,2例麻醉效果差 ,改全麻完成手术 ;2例因主诉会阴牵拉疼痛 ,故加大麻醉药用量 ,结果麻醉平面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100例,年龄20~40岁,身高155~175cm,体质量75~11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检查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2组,每组50例。A组为侧入法,取L2-3间隙正中旁开0.5~1.5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2mL(0.75%盐酸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注药后退出腰穿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4cm固定平卧。B组为直入法,取L2-3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余操作步骤同A组。结果A组第1、2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0%与100%,明显高于B组的84.0%与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穿刺失败的2例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人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剖官产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新式剖宫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14-4814
新式剖宫产以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对麻醉肌松要求高。本院2007年剖宫产产妇分别以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CEA),观察其在剖宫产中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上述时期住院足月分娩,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年龄24岁~32岁,体重40kg~70kg。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产妇既往均无麻醉及腹部手术史,手术均由同一组产科医生进行,采取腹部横切口术式。1.2麻醉方法两组产妇麻醉前均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10ml/(kg.h)。①CSEA组在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当确认Tuohy针尖达硬膜外腔时,将腰穿针经硬脊膜外穿入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后,注人0.5%布比卡因1.5ml~2.0ml(7.5mg~10mg),快速退出腰穿针,向头侧置人3cm硬膜外管备用。②CEA组常规在间隙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硬膜外管3cm,注入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剂量,观察5min无不良反应后,追加2%利多卡因8ml~10ml。平卧位后以针刺法测麻醉平面,调节体位或硬膜外追加局麻药使麻醉平面控制在以下。1.3观察指标麻醉全过程用HP监护仪测EC...  相似文献   

18.
段爱萍  蒯建科  张凤林 《医学争鸣》2006,27(16):1482-1482
1 临床资料 择期ASAⅠ~Ⅱ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50例,年龄22~58岁. 附件切除术35例,子宫全切术15例. 麻醉:硬膜外穿刺选择L2~3间隙,成功后向头端置管 3~4 cm,平卧后注入20 g/L利多卡因3~5 mL试验量,然后注入 10 g/L利多卡因与2.5 g/L丁卡因混合液(含50 mg/L肾上腺素)8~15 mL,阻滞平面上界T4~T6,若麻醉平面低于T6,则根据阻滞程度酌情经硬膜外补充20 g/L利多卡因(含50 mg/L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9.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点穿刺与两点穿刺实施硬膜外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接受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2例,A组于L2-3行硬膜外穿刺,B组于L2-3及T10-11行硬膜外穿刺,均向头端置管3.5 cm.局麻药均使用1.5%利多卡因与0.2%丁卡因混合液,A组首量给12~20 ml局麻药,B组于L2-3硬外管(下管)首量给10~15 ml局麻药,于T10-11硬外管(上管)首量给5~10 ml局麻药.手术开始前即刻于静脉注射哌氟合剂1/4~1/2 u.结果麻醉效果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哌氟合剂的用量A组略高于B组(P>0.05),B组血压下降的发生率较A组高(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一般情况下选用硬膜外阻滞作为麻醉方法,进行一点穿刺注局麻药再静脉注射哌氟合剂1/2~1 u,可取得满意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坐位下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在无痛分娩初产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无痛分娩适应证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坐位穿刺组(A组)和左侧卧位穿刺组(B组),A组初产妇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留置3 cm,给予试验剂量并观察5 min,排除局部麻药中毒和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后,向硬膜外腔注入0.075%的布比卡因10 ml+0.01%芬太尼10μg。B组初产妇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留置3 cm后,体位改为仰卧位给予试验剂量观察5 min,确认安全后,按A组给药方法给药。比较两组初产妇穿刺成功率、给药后15 min初产妇疼痛VAS评分、阻滞偏向一侧发生率、PCA次数、麻醉失败率。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VAS评分、阻滞偏向一侧发生率、PCA次数及无痛分娩失败率均低于B组。结论:坐位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优于左侧卧位膜外腔穿刺置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