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2.
目的:评测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软硬组织变化。方法:2008-07—2012-11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患者中,选择上颌前牙无法保留,适合采取即刻不翻瓣种植的患者纳入实验。于术中,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测量缺失牙近、远中骨高度及牙龈乳头的高度。结果:共18例患者22颗患牙纳入本研究。X线结果表明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后3个月,牙槽骨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分别为(0.47±0.03)mm和(0.56±0.06)mm;6个月时骨吸收分别为(1.60±0.05)mm和(1.73±0.04)mm。种植3个月时,近、远中牙龈附着退缩为(0.41±0.05)mm和(0.53±0.03)mm,6个月牙龈时附着退缩分别为(0.51±0.03)mm和(0.62±0.04)mm。结论: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能良好地保存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高度,在选择合适适应证的条件下,能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骨结合形成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传统的种植修复需经过较长的愈合期来实现骨结合。即刻种植大大缩短了种植修复的治疗周期,同时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牙槽嵴吸收少等一系列优点。即刻负载实现了种植体植入与功能行使的同步。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即刻种植及其优点和组织学基础、即刻种植病例和种植体的选择、即刻种植的外科技术以及种植体的稳定性和即刻负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就即刻种植的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4.
骨结合形成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传统的种植修复需经过较长的愈合期来实现骨结合。即刻种植大大缩短了种植修复的治疗周期,同时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牙槽嵴吸收少等一系列优点。即刻负载实现了种植体植入与功能行使的同步。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即刻种植及其优点和组织学基础、即刻种植病例和种植体的选择、即刻种植的外科技术以及种植体的稳定性和即刻负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就即刻种植的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5.
切牙管,切牙根及鼻底平面三者关系的X线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正颌外科和种植义齿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应用X线片观测了29例成人上颌前部的主要解剖结构。观测了切牙管、中切牙根及鼻底平面三者准确的位置关系。结果切牙管前壁至牙槽前壁的平均距离为7.80±1.43mm,切牙管前壁至中切牙长轴的平均距离为4.15±1.48mm,中切牙牙槽窝底至鼻底平面的距离为12.62±2.47mm,切牙管的平均长度为15.04±2.20mm,中切牙长轴与鼻底平面相交角为104.9±10.54°  相似文献   

6.
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修复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治疗及Ⅱ-Ⅲ度松动牙拔除后所导致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所采用的单冠,联冠,全颌种植义齿修复的远期疗效。方法:共计十例患者经完善的牙周治疗,病情稳定后延期植入80枚种植体,即刻植入16枚植体,5-7个月种植义齿修复,根据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X线影像,牙周袋深度及临床检查等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负载后的修复效果。结果:96枚种植体中,其中两枚即刻种植于术后3周脱落,即刻种植成功率87%,种植体的平均存留率为97%,承载3.5年后骨吸收高度平均为(1.73+0.13)mm。结论:对中重度牙周炎进行牙周治疗,采取慎重态度,运用正确的种植方式,修复方法,则可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并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同时要坚持定期的口腔护理,但对这类患者的骨吸收还需进一步的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7.
8.
螺旋型牙种植体下颌磨牙区种植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下牙槽神经的特殊解剖特点探讨下颌磨区种植义齿方法。方法:根据缺牙后下颌磨牙区颌骨的不骨吸收程度,分别采取直接种植,跨越下颌管种植和解剖游离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种植的3种方法,1992-1998年共完成22例,45颗种植体,平均随访时间为3.7年。结果:除2颗种植体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修复后1.5年脱落失败外,其余43颗种植体均呈骨结合,且骨吸收不明显、义齿功能良好,种植体5年累积成功率为96%,结论:3种种植方法基本解决了临床中下颌磨牙区种植的大部分问题,但应特别注意选择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组织工程化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生物膜,评价其作为骨膜替代物的可行性及其在牙种植牵引(dental implant distraction,DID)中的作用.方法 取10只山羊设自身对照,通过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nml cell,BMSC)与SIS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膜,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评价SIS的细胞相容性;建立山羊胫骨DID模型,将该牛物膜移植于手术暴露侧,用显微CT和组织学检测评价成骨促进作用.结果 相差显微镜、SEM及ALP活性测定证实BMSC与SIS复合培养后,BMSC生长及功能良好;将构建的生物膜移植于牵引区3个月后检查可见:在显微CT观测窗高设置下,生物膜组仍能看到不连续的新牛骨,而空白对照组无骨质形成;组织学见牵引区有大量新骨形成,主要为编织骨,在空白对照组有骨不连发生,间隙内为纤维结缔组织;在生物膜植入侧的成骨数量及质量与未暴露侧相似.结论 通过复合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牛物膜能够在DID中发挥种子细胞和膜引导成骨的双重作用,明显促进成骨.但对于该膜的转归,特别是所携带的成骨细胞在新骨形成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学区多颗相邻牙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美学区多颗相邻患牙通过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行牙龈塑形后的美学效果。方法:17例患者共46颗种植体在即刻种植术后使用临时基台和临时修复体进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诱导塑形,4个月后完成恒久修复并使用红色美学分值PES和白色美学分值WES对种植体的软组织及修复体进行美学分析。结果:46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整合并完成种植修复。红色美学分值和白色美学分值PES/WES总均值为14.63±2.16,红色美学分值PES的均值为7.35±1.27,白色美学分值WES的均值7.28±1.09。红色美学分值PES的5个变量中的远中龈乳头(1.63±0.53)的分值最高,近中龈乳头(1.24±0.52)的分值最低。在白色美学分值变量WES中牙冠透明性和个性化(1.65±0.48)的分值最高,牙冠的表面质地(1.24±0.43)的分值最低。结论:多颗相邻患牙通过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技术进行软组织塑形可取得较理想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临床效果。方法 20例上颌后牙缺失,因牙槽骨高度不足,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28枚。术后6-9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 28枚种植体植入后伤口一期愈合,无上颌窦炎发生,义齿修复后行使咀嚼功能6-36个月,种植体稳定。X线检查植骨改建成新骨并与种植体形成紧密结合。结论 对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经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近期成功率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提要:种植义齿愈来愈多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种植体早期的稳定性和长期的成功率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表面改性处理可改善钛及其合金种植体的性能,增强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并缩短临床愈合时间。本文就种植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创环切术对口腔种植效果、疼痛程度及美观的影响。方法:90例口腔种植患者均分为2组, A组单牙位常规翻瓣植入种植体,B组微创环切术植入种植体,。对比分析2组种植效果、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及美观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分别为(13.95±0.26) min、(0.63±3.65) d,低于A组(28.05±0.53) min和(3.74±0.42) d,P<0.05。2组牙槽嵴骨吸收量及牙龈乳头高度对比则无明显差异;B组美学评分为(7.46±1.25)分,高于A组(13.05±1.74)分,P<0.01。结论:相比单牙位常规翻瓣种植,微创环切术在能缩短种植手术时间、减轻疼痛程度的基础上,提高美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骨内牙种植修复体周围组织状况的一年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种植体修复后1年内临床状况的变化,探讨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及骨丧失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基台连接术后1 ̄1.5月为基线,在修复体完成后3月、6月、1年对12名患者26颗种植体的52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修复后1年时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明显低于基线水平;龈下菌斑中螺旋体比例(propotion of spirochet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常规ITI种植体和TE种植体应用于即刻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共103颗种植体,外伤牙、残根微创拔出即刻植入种植体,随机分常规ITI种植体组30例55枚种植体;另30例采用TE种植体组,48枚种植体。种植体周骨缺损植入Bio-0ss骨粉,植入6个月后行上部修复。修复后追踪时间平均12个月。结果:常规ITI种植体组无种植体脱落,存留率100%,TE种植体组无种植体脱落,存留率1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龈袋深度、出血指数、年累计骨吸收量及X线检查均无明显不同。常规ITI种植体组种植体周围发生炎症一颗;两组采用GBR技术创口开裂各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即刻种植中常规ITI种植体可以取得与TE种植体同样的成功率。近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追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抗生素预防的牙种植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牙种植患者15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3名(196枚种植体)给予口服青霉素V(PC-V)预防处理,实验组71名(167枚种植种)术前、术后均不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术后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上颌骨与下颌骨种植体的存留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牙种植外科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即刻种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更加完善成熟的即刻种植技术和方法。方法 在拔除狗的下颌双尖牙的同时,必植入人工种植体,并在牙种植体和拔牙窝间填塞自制的HA-rhBMP2-FS复合材料。以正常牙齿周围牙槽骨作对照,通过X线及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时期和种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及骨整合情况。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种植界面处新骨形成量。结果 植入复合人工骨后,种植体4~8周时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种植体骨整合形成,12周时已形成坚实的骨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及同期牙种植术中中空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和评价在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及同期牙种植术中使用中空钻的效果。方法对 2 4例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 ,用中空钻预备种植床、取骨 ,再行上颌窦底内提升 ,将所取的骨碾碎 ,植入上颌窦底 ,同期植入种植体 2 4例。术后 1周 ,1、3、6个月复查。结果 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发生。 6个月后 ,X线片显示所植的骨改建成新骨 ,增加了牙槽骨高度 ,满足了种植要求 ;同时可见种植体与新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种植体植入 6个月后行二期修复。结论 该法解决了上颌后牙区的牙槽骨高度不足 ,避免另处取骨。方法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倾斜植入技术是指当上、下颌可用骨高度不足时,为避让上颌窦、下牙槽神经、鼻底等解剖结构,采取与水平面呈超过15º、小于45º角度植入种植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骨,避免大范围骨增量的种植方法。牙列缺失患者常存在骨量不足,倾斜种植技术减小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增加了即刻修复的可能性,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牙列缺失患者临床常用倾斜种植技术的适用范围、设计要素、设计方案及并发症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