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改良,以期提高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3例痉挛性脑瘫患者行腰骶段SPR,采用全椎板切下原位同植;6例肢体痉挛较重者同时做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AR);5例患肢挛缩畸形较重者,选择性神经根切断后,Ⅰ期行矫形于术。结果:23例术后1周内疗效评价:优21例(91%);良2例(9%)。19例得到8个月~3.6年(平均2年)随访,疗效评定优15例(80%);良4例(20%)。结论:SPR术中采用全椎板切下原位回植能维持腰椎稳定性,部分SPR结合Ⅰ期矫形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SPR跳跃式椎板切除术及其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PR手术跳跃式椎板切除术临床观察表明,该术式具有疤痕增生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生物力学上与多阶段椎板切除有何不同,为此我们在7具成人新鲜腰骶椎标本(L_1~S_1)上,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量仪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了SPR术的多段全椎板切除术和跳跃式椎板切除术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多节段椎板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造成明显影响,这种影响在脊柱受到水平剪切外力作用时更为明显而跳跃式椎板切除对脊柱的影响比多节段椎板切除术小,两种术式在单纯受到纯弯载荷时,对脊柱稳定性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L_3、L_5椎板切除术比多阶段椎板切除术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和生物学特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部选择性后根切断术(SPR)治疗成人痉挛性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收治的20例成人痉挛性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脊髓圆锥部L_2~S_1SPR治疗,观察切口愈合、下肢痉挛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术前髋屈肌、膝屈肌和跖屈肌以及上肢各肌群肌张力的异常增高至末次随访时均有明显改善,髌阵挛、踝阵挛全部消失,流涎和发音不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脊椎圆锥部SPR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短期疗效显著,是成人痉挛性脑瘫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发育时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搐动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占2/3,此型最适合手术治疗。我院2000年6月~2002年6月对85例脑瘫患儿实行了SPR手术治疗,我们对此组患儿心功能锻炼进行了早期干预,纠正其异常活动姿势,通过对患儿1~2年的,随访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院对诊断符合199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诊断标准的8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实行SPR…  相似文献   

5.
半椎板显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机械灭活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减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创伤及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1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其中痉挛型7例,僵直型3例,混合性2例,痉挛程度Ashworth5级法:Ⅲ级6例,Ⅳ级5例,V级l例。单肢瘫2例.截瘫6例,四肢瘫2例,三肢瘫2例。智力情况基本正常。采用马尾圆锥区半椎板(7例)和保留椎板(5例)的小开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非切断性机械灭活阻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术后配合采用针对性功能训练的方法,部分肢体严重畸形患儿(4例)行2期肢体矫形术改善和恢复患儿的下肢功能。术后随访15~28个月。结果 术后肌张力情况:1级9例,2级2例,4级1例。肌张力降低率100%。功能明显改善11例(92%)。术后不借助支具恢复独立行走9例,借助支具独立行走2例,行走率为91.7%。其中有9例患儿术后流涎、斜视、语言障碍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半椎板显露,选择性脊神经机械灭活术也能改善痉挛性脑瘫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创伤小特点,能够减少SPR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疗效。方法:对38例下肢痉挛性脑瘫,将L2-S1各神经后根分开,分为5-8个亚束,用神经阈值探测仪检测,将阈值低的亚束切断1cm,切除比例据病情定。结果:术后肌张力平均下降Ⅲ级,关节畸形平均减轻5-10,腱反射消失30例,正常8例,病理征全部消失,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治疗下肢痉挛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机理以及三项“选择”病例的重要性并明确手术与康复训练的关系。方法:在严格掌握三项“选择”即:病例的选择、脊神经后根节段的选择以及术中电刺激脊神经后根小束切断比例的选择下,对4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SPR手术。结果:下肢痉挛的解除率达98%,经过合理的PT训练,随访半年以上功能及步态改善率达80%,原有流涎6例,斜视5例,上肢肌张力高3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5例合并尿潴留,经过按摩及电针治疗2周恢复,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应用SPR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重在“三项选择上”是疗效的保证,由于SPR是针对痉挛机制的治疗,其科学性与可靠性以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矫形手术和其它传统方法。但应当强调掌握三分手术,七分训练的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9.
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治疗痉挛性脑瘫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臂丛神经根断术以及腰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方法,对9例病例进行治疗(上肢7例,下肢2例)结果术后9例患者肢体痉挛明显减轻,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对减轻脑瘫肢体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痉挛性脑瘫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痉挛性脑瘫治疗新进展王汉林,梁秋瑾大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综合征,其中痉挛性脑瘫最常见,约占75%[1],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满意。1978年Fasano报道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  相似文献   

11.
影响痉挛性脑瘫SPR术后行走能力的因素及其意义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影响SPR术后行走功能的预后因素,为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28例无独立行走能力的痉挛性脑瘫患儿术前及术后进行肌张力检查、步态评分、判定爬行能力、蹲位起立能力、双踝背伸能力及脑瘫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爬行能力、起立能力、脑瘫类型和踝背伸能力与术后行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术前肌张力水平与术后行走能力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爬行能力、起立能力和脑瘫类型是SPR术后行走能力强有力的预后因素。功能训练对术后功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痉挛性脑瘫罕见原发性踝关节外翻和跟行病态(跟行步态与跟行足畸形),这两者又是痉挛性脑瘫儿足部矫形术较多见的医源性畸形。因此,了解其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预防与处理,有着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选择性外周神经切断术治疗挛性脑瘫的效果。方法 选择性正中神经切断术6条,选择性胫神经切断术18条。结果 经3个月~5年的随访,优21肢,良3肢,优良率100%。结论 选择性外周神经切断术对降低肌张力、纠正痉挛性畸形近期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且可同时进行其他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椎板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8年10月至2010年3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35例,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31例得到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按照Nakai评定标准评定,结果属优190例,良3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6.5%.结论 经椎板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神经根减压彻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跳跃式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椎板切除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跃式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椎板切除术的生物力学评价王秋根1王建华1年申生1丁祖泉2杨国标2卢太生1李文军1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多节段椎板切除与跳跃式椎板切除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取急性颅脑外伤致死的新鲜成年男性完整腰椎离体标本7具(无脊柱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156例腰椎管狭窄症施行全椎板切除,突出髓核除,神经根管扩大,椎管减压。结果 对资料完整89例获得2~6年随访分析,平均随访3年8个月,优良78例,可8例,差3例。结论 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年疗效最佳,优良率87.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仅切除L1椎板行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16例,均为颈胸椎骨折患者。瘫痪程度FrankelB8例,FrankelA8例。肌张力4级(Ashworth)4例,5级12例。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切除L1椎板可显露L1~S1后根,行后根切断术。结果 术后16例双下肢痉挛基本解除。术前4例痉挛4级,术后3例降至1级1例,降至0级。术前12例5级,术后10例降至1级,2例降至2级。获随访12例,平均3.4年,解痉效果稳定。结论 通过限制性椎板切除可准确识别各后根,安全可靠地施行后根切断术。  相似文献   

18.
椎板切除术的错误曾有讨论,1952年Greenwood报告一组641例,再手术率约为10%,经过检定,术后症状缓解几年以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通过仅切除L1椎板行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 16例 ,均为颈胸椎骨折患者。瘫痪程度FrankelB 8例 ,FrankelA 8例。肌张力 4级 (Ashworth) 4例 ,5级 12例。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 ,切除L1椎板可显露L1~S1后根 ,行后根切断术。结果 术后 16例双下肢痉挛基本解除。术前 4例痉挛 4级 ,术后 3例降至 1级 1例 ,降至 0级。术前 12例 5级 ,术后 10例降至 1级 ,2例降至 2级。获随访 12例 ,平均 3 4年 ,解痉效果稳定。结论 通过限制性椎板切除可准确识别各后根 ,安全可靠地施行后根切断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7例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矫形、植骨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颈椎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矫正,其中9例变为直立型,5例变为前凸型;脊髓功能评分平均提高5.9分,平均改善率为48.6%。结论: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的持续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脊髓功能;前路手术可同时解决畸形矫正和脊髓减压,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椎体牵开器及内固定器材的正确使用,是手术操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