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朱结辉  游箭  牟玮  李强 《重庆医学》2003,32(2):207-210
目的 比较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管造影、胃镜、结肠镜、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出血的显示情况和诊断正确率。结果 整体上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选择性动脉造影在出血活动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优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在出血间歇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明显差异。结论 为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急性大出血时选择性动脉造影是首选方法;慢性问断少量出血时,如果常规无创检查方法皆为阴性,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梁国强  郑远航 《广东医学》2005,26(8):1085-1086
目的探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空肠血管畸形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末段回肠溃疡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克罗恩病1例,行保守治疗,除克罗恩病术后3个月内仍有少量下消化道出血,经内科治疗后追踪2年无复发外,均止血成功,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处理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定性定位准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鲍亚莉 《陕西医学杂志》1995,24(10):619-620
<正> 对600例门诊及住院患有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下腹疼痛,以及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了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男性381例,女性219例。诊断标准参照周殿元,徐富星主编的《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年龄分组参照1982年WHO和中华医学会规定。纤维结肠镜采用日本OLYMPUS(欧林巴斯)公司的产品,型号为TCF—2L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原因不明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原因不明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8例。结果 2例诊断为升结肠血管畸形,作右半结肠切除;1例肝曲粘膜慢性炎,作右半结肠切除;1例盲肠炎,作盲肠切除;1例回肠溃疡作出血作回肠部分切除;2例溃疡性结肠炎,保守痊愈,1例为非手术范围内的横结肠息肉,作内镜下息肉电切除。全组病例除1例溃疡性结肠炎术后6个月复发又治愈外,均止  相似文献   

5.
李辉 《西部医学》2009,21(12):2132-2133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大肠癌多、痔疮多,而溃疡性结肠炎少,青年组溃疡性结肠炎多,其他病因各组情况相近。结论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大多数患者出血原因,建议将结肠镜检查作为下消化道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出血期间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空肠溃疡并出血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2年无复发;空肠黏膜下小动脉瘤出血1例,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回肠黏膜下血管畸形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后4年无复发。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定位定性有确诊意义,对术中内镜检查有指导性作用。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对进一步准确定位定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术前血管造影配合术中内镜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的145例下消化道出血原因进行总结。145例中阳性发现131例,占90.31%,其中溃疡性结肠炎44例(33.59%)慢性结肠炎27例(20.61%),结直肠癌28例(21.37%)结肠息肉11例(8.4%)其它有放射性肠炎,菌痢内痔、血管畸形等。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高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在急诊检查中可同时进行止血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1979~1985年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1500例,其中诊断并经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腺癌102例(6.8%),37例(40例次)行电凝电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与窥镜检查资料 1.临床资料:本组102例:男70例、女32例。年龄6~70岁。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适应证计: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者75例,腹泻19例,腹痛5例,便秘3例。检查前后作过X线钡灌肠者66例,诊断为息肉者27例(40.9%),未发现病变者39例(59.1%)。 2.纤维结肠镜检与活检或/和手术结果:①发  相似文献   

9.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下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1月,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512例行结肠镜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512例结肠镜检查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因暗红色或酱油色血便、鲜红色便或血块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其中,男性300例,女性212例。年龄18~82岁,平均52.5岁。2结果结肠镜检查明确原因者507例。其出血原因:息肉255例(49.8%),大肠癌130例(25.4%),溃疡性结肠炎35例(6.8%),克隆病10例(2.0%),感染性炎症16例(3.1%),憩室病15例(2.9%),血管畸形12例(2.3%),肛裂或痔34例(6.5%)。原因不明5例(1.…  相似文献   

10.
内镜是消化系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剖腹术中紧急内镜检查已成熟地应用于临床[1]。我院1993年以来对术前及术中未能确诊的下消化道出血18例,均采用经回肠末端入路紧急内镜检查,效果良好。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7~68岁,平均43岁。全组患者术前均经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病变;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除1例发现回肠末端多发性息肉外,余均未发现结肠病变。1.2 方法 常规剖腹,因肠腔积血等原因术中探查未能找到出血原因,即从回肠末端作一小切口,采用OlympusCF-30I纤维结肠镜(配合电视显像系统)…  相似文献   

11.
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出血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认为Dieulafoy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为消化道粘膜下恒径小动脉出血,属于先天性消化道粘膜下血管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的间歇性呕血或便血,诊断应选择胃镜,纤维结肠镜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术中分段小肠肠镜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病灶楔形局部切除,胃大部切除和出血部位血管缝扎。也可以先局部出血部位硬化剂治疗或电凝治疗,以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就诊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4 6例,年龄在1 9~78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和小肠系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结果 46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发现小肠异常38例,未见异常8例,总阳性检出率为82.6%.其中,小肠血管畸形9例.小肠粘膜弥漫性炎症9例(其中Crohn病3例),小肠占位7例,回肠末端糜烂、出血伴溃疡4例,小肠活动性出血3例,小肠憩室2例,小肠息肉2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2例.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无创伤,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1.7%;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无创性、可视性检查、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黎卓江 《吉林医学》2014,(2):296-29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胃镜及结肠镜无法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接受治疗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予以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对48例未发现出血原因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6例患者检查出有小肠病变,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54.2%。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及结束后,无患者发生不适感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可以检查出小肠疾病,提高临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虽然不及上消化道出血高,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往往较困难,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因而临床上不容忽视。随着纤维结肠镜和电子结肠镜的逐渐普及,使得临床上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取得了重大进步。本文通过近两年130例便血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探讨不同年龄便血患者的病因及结肠镜在便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 《青海医药杂志》1997,27(12):22-23
消化道出血,随着内窥镜临床广泛应用,多数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然而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亦非罕见,尤其小肠出血,其诊断比较困难,本文就我院所见2例血管造影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体会介绍如下。病例介绍例一:男50岁,住院号390198。因黑便5月余,伴乏力、头晕于1995年8月13日入院。自1995年3月,无明显原因出现黑稀便,每日1次,无腹痛、反酸,无呕血,纳差、乏力、头晕。在当地医院进行各项检查均正常,曾疑似下消化道出血,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出现鲜血便,量约500ml,血红蛋白509/L。送往上级医院,给予对症止血及支持疗…  相似文献   

17.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结肠、直肠的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从肛门排出的鲜红色血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或正常大便带有血液。一般经X线检查不易查明出血原因,在病因诊断和处理上较上消化道出血困难得多,更由于下消化道出血常为癌肿的早期表现,因此,积极提高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水平,在临床防治工作中非常必要。近年来随着纤维结肠镜的普及运用,使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就我院1983—1987年间住院及门诊病人中47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的资料,作一较为全面的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綦先  王军  李丽  刘宇  邵小娟  郭严  崔红莉  杨均  潘大维  肖潇  邢寒阳 《重庆医学》2011,40(13):1281-1282,135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54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28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51.8%。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性检查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并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余少鸿  汤荣春  温小明 《海南医学》2013,24(24):3682-3683
纤维结肠镜在临床诊断及处理下消化道系统疾病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术前及术中结肠癌诊断,结肠息肉、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以及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判断等[1-2]。2005年以来,我科成功使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及处理12例老年患者(〉70岁)行结肠部分切除后继发下消化道再出血,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条件:(1)结肠部分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20.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不高,常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同时由于常规消化道内镜(胃镜、结肠镜)在检查时并不能进行全消化道检查,往往漏诊或无误诊、误治,目前国内鲜有报道。我科于2007年5月8日收治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