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芳  陈永 《哈尔滨医药》2003,23(6):57-57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温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 ,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为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高 ,现将 2 0例患儿心电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均为住院患者 ,2 0例患儿中 ,男 15例 ,女 5例。年龄 1~ 14岁。1.2 临床表现 :早期患儿可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有些患儿常诉胸闷、心慌、乏力、头晕等。1.3 实验室检查 :早期患儿血清转氨酶 (AST)、肌酸磷酸激(CK)、乳酸脱氢酶 (L DH)增高 ,血沉加快 ,白细胞增多。1.4 方法 :常规行 12导联心电图检查。2 结果   8例为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特点做进一步分析。方法选取从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并且分析其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在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有27例患儿心电图正常,占22.17%,有93例患儿心电图异常占77.83%。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各类早搏、ST-T改变及多种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电图检查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经济、无创、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是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25例患儿中,单纯窦性心律不齐10例(8.0%),房性早搏83例(66.4%),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例(3.2%),室性早搏67例(53.6%),Ⅱ度窦房传导阻滞5例(4.0%),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3.2%),ST-T改变27例(21.6%)。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表现以多发生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为主,部分患儿还可发生ST-T改变,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临床医师对本病早期诊治及准确判断预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对72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各种心律失常及ST-T异常阳性率为94.4%,与常规心电图阳性率69.4%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心肌炎的确诊提供可靠的资料,及作为治疗过程中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应用。方法:对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12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心电图72.6%,动态心电图93.6%。结论:两种心电图检查联合运用,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周惠明  梁慧  谢嘉儿 《中国医药》2011,6(1):117-117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是儿科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多数患儿无法准确表述或被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所掩盖,动态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1-2].现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1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频域心电图(FCG)是显示心脏电信号频域特征的一种无创性心脏检测新技术,是从人体工程学的观点出发,采用生物控制论概念,对心脏电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又运用系统论和现代信息处理方法,对心脏电话动进行多域信息分析。本组对已确诊为成人病毒性心肌炎38例进行系统FCG的检查,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采用动态心电图的价值。方法对所选的120例患儿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72.5%,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是93.3%,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在于它能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对心电异常活动能全面显示,结合它的结果临床医师能够更全面的去判断、诊断此病,可以正确的指导治疗及预后。同时也可作为治疗的监测手段,通过对病情恢复情况的掌握,能够对治疗方案及时的进行调整,以达到对患儿临床彻底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晓玲 《安徽医药》2007,11(2):164-16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 对36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毒性心肌炎分别于就诊3 d和治疗10 d后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心电图24 h监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就诊3 d内动态心电图监测各种心律失常及S-T异常阳性率为88.89%,与常规心电图阳性率52.78%平有极显著差异(χ2=15.38,P<0.005);治疗10 d后动态心电图监测阳性率为61.11%,也极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27.78%(χ2=8.10,P<0.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更确切,并可以作为治疗过程中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心电图异常关系.方法对5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占100%;ST-T异常改变13例,占25%;异常Q波2例,占3.85%;心律失常中最常见为室性早搏25例,占48.08%,其它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20例,占38.46%,房性早搏7例,占13.46%,房室传导阻滞7例,占13.46%,室性心动过速2例,占3.85%等.结论心电图改变敏感性高,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底保伏 《河北医药》1998,20(4):254-255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本病已成为国内心脏疾病的第四位,值得临床重视。心电图已成为心脏疾病中的普遍检查,但正交心电图未能普及。本文试以VMC的心电图和正交心电图分析比较,以探讨正交心电图在VMC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52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5~51岁,平均34.6岁,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8例拟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并对其肌钙蛋白以及心肌酶谱进行检测.结果 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患者结果异常有45例,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的患者结果异常有29例,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动态心电图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能够对心率失常作定性分析,排除器质性病变,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松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23-324
目的总结心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我院7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特点。结果 77例病儿中心电图无明显异常3例(3.9%),心电图明显异常74例(96.1%)。心电图异常包括:心律失常、导联低电压、传导阻滞、ST-T改变等。结论心电图异常对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十分重要,但也要留意它的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心电图改变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8例VMC患者,其中重症VMC 16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改变尤其是重症VMC心电图特征。结果 58例患者均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为ST-T改变,其次为早搏;重症VMC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III度房室传导阻滞、酷似心肌梗死或伴QRS波电压降低。结论 VMC患者心电图常出现异常改变,尤其是重症VMC心电图表现复杂、多变,常见为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16.
17.
50例心肌炎患儿病程早期频谱心电图(FCG)即有明显改变,阳性率为78%。而ECG心肌炎早期阳性率仅为30%,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lt;0.01)。本文观察结果未明,FCG可为小儿心肌炎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频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心肌炎患者进行高频心电图检查,观察其QRS波的高频切迹,并与64例正常组对照。结果心肌炎高频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高频心电图对心肌炎心肌损害的检测较为敏感,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检出率,可作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撷取的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均分为甲组(n=70),经动态心电图检查;乙组(n=70),经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甲组和乙组早搏次数、治疗后正常率、异常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前临床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比较,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治疗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能准确评判患者的病情,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治疗提供有利参照。  相似文献   

20.
张喜进  朱魁宇 《河北医药》1990,12(6):352-354
病毒侵犯心肌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症称为病毒性心肌炎。轻者可无临床症状,重着可呈爆发经过,甚至猝死,一些不明原因的心肌病和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有些可能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阶段或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本病预后转归有着重要意义。病因及发病机理近年来由于病毒学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明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早在1952年,在死于心肌炎婴儿的心脏中分离到柯萨奇病毒后,出现了许多婴儿患柯萨奇 B 组病毒心肌炎的报道。1956年出现了柯萨奇病毒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