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了解PPARγ与粘附分子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BZY-1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9组: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正常糖及高糖加1、5、10μm o l/L罗格列酮组。干预作用24 h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CAM-1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表达。结果高糖刺激使系膜细胞ICAM-1、β1整合素表达增加,且不依赖于渗透压。罗格列酮能够抑制正常糖和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ICAM-1、β1整合素表达;高糖组罗格列酮抑制作用更强,且呈剂量依赖性。β1整合素与ICAM-1呈正相关。结论粘附分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对高糖刺激粘附分子表达的抑制效应而影响DN系膜扩张和肾小球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600 μmol/L尿酸浓度在不同时间范围内(24、48、72 h)诱导人HPMC表达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整合素连接激酶( IL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作用以及罗格列酮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PMC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 h,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只使用培养液)、尿酸组(培养液+ 600 μmol/L尿酸)、罗格列酮组(培养液+ 15 μmol/L罗格列酮)、尿酸+罗格列酮组(培养液+ 600 μmol/L尿酸+15 μmol/L罗格列酮).干预组分别先采用15 μmol/L罗格列酮预处理细胞4 h,然后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刺激.(2)指标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HPMC上清液中MCP-1蛋白的浓度、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PMC的ILK、TGF-β1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 (1)尿酸刺激组细胞MCP-1的蛋白表达呈时间效应性,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2)HPMC在尿酸刺激下,ILK、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于24、48、72 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但其基因表达于48 h已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蛋白表达在48 h仍持续升高,呈现出时间依赖关系.罗格列酮部分抑制MCP-1蛋白表达、部分抑制尿酸诱导的ILK、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 尿酸能直接作用于人HPMC,诱导炎症分子的超表达,可能是其腹膜慢性纤维化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罗格列酮能够抑制尿酸诱导的HPMC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具有拮抗腹膜慢性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ROS)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整合素β1 (integrin 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血糖(5 mmol/L)组、高糖(30 mmol/L)组、ROS (10 μmol/L)组、高糖(30 mmol/L) ROS (5 μmol/L)组和高糖30 mmol/L ROS 10 μmol/L 6组,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后24、48、72 h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ROS对高糖刺激下integrin β1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integrin β1的蛋白质和mRNA的改变趋势相同,高糖组较对照组及正常血糖组增加(P<0.05) ,经ROS处理后integrin β1的表达较高糖组降低,且与ROS浓度呈剂量相关.各实验组在48 h、72 h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5);48、72 h的细胞凋亡率低于24 h(P<0.05),但48 h与72 h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OS可明显抑制高糖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integrin β1的表达,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而RO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 integrin β1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了解PPARγ与粘附分子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BZY-1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9组: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正常糖及高糖加1、5、10μmol/L罗格列酮组。干预作用24h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CAM-1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表达。结果高糖刺激使系膜细胞ICAM-1、β1整合素表达增加,且不依赖于渗透压。罗格列酮能够抑制正常糖和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ICAM-1、β1整合素表达;高糖组罗格列酮抑制作用更强,且呈剂量依赖性。β1整合素与ICAM-1呈正相关。结论粘附分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对高糖刺激粘附分子表达的抑制效应而影响DN系膜扩张和肾小球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环境及罗格列酮干预对分化成熟脂肪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IR)和受体2(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3T3-L1,分别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空白对照、5.6、11.2、25.0 mmol/L)的培养基和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并添加10 nmol/L罗格列酮的培养基分组培养24 h,Real-time PCR检测3T3-L1脂肪细胞AT1R和AT2R基因表达.结果 5.6 mmol/L葡萄糖处理组AT1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和11.2、25.0 mmol/L葡萄糖处理组(P<0.05);AT2R基因表达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上调(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罗格列酮干预组AT1R和AT2R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与相应浓度的葡萄糖处理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AT1R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作用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减弱;AT2R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作用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加强.结论 罗格列酮对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脂肪细胞AT1R和AT2R基因表达变化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胰岛β细胞增殖凋亡与胰岛素分泌以及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和结节性硬化症-2(TSC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NIT-1细胞按每孔5×10个放置于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各处理组:5.6、7.8、11.1、16.7、22.2 和27.6 mmol/L葡萄糖组,继续培养24 h后再分别施加1×10-5mol/L罗格列酮,分别于干预24和48 h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半定量法检测FOXO1和TSC2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1×10-6~1×10-5 mol/L罗格列酮可以分别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下使胰岛NIT-1细胞增殖(P<0.05),且这种变化趋势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即1×10-5 mol/L罗格列酮组>1×10-6 mol/L罗格列酮组>1×10-7 mol/L罗格列酮组)。1×10-5 mol/L的罗格列酮干预后,可见细胞凋亡百分率增加趋势随着葡萄糖浓度不断升高;②在同一浓度罗格列酮作用下,当葡萄糖浓度为11.1 mmol/L时,胰岛素分泌水平最高,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逐渐下降(11.1 mmol/L葡萄糖组>16.7 mmol/L葡萄糖组>22.5 mmol/L葡萄糖组>27.6 mmol/L葡萄糖组),而葡萄糖为5.6 mmol/L时,胰岛素分泌量最低;③ 在1×10-5 mol/L罗格列酮干预后,FOXO1和TSC-2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未干预组明显下降,且呈现出5.6 mmol/L组<11.1 mmol/L组<16.7 mmol/L组<22.5 mmol/L组<27.6 mmol/L组的变化趋势,而且葡萄糖浓度>16.7 mmol/L的各组均较前面小剂量葡萄糖组(≤11.1 mmol/L各组)表达明显。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直接影响胰岛β细胞内FOXO1和TSC2表达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及影响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提示通过调控FOXO1和TSC2表达,可以直接影响胰岛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如分泌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和合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MCP-1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根据含糖浓度将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3组:① A组(5.6 mmol/L);② B组(17.5 mmol/L)组;③ C组(30 mmol/L).RT-PCR检测系膜细胞MCP-1mRNA表达,ELISA测定细胞上清MCP-1浓度.结果 ① 系膜细胞MCP-1mRNA表达:A组呈弱表达;B组24 h后表达增强,48 h达高峰,与A组比较P<0.01;C组12 h时表达已升高,24 h持续高水平,与A、B组同时间点比较P<0.01,但48 h时表达降低.② 上清液MCP-1蛋白浓度:A组MCP-1浓度随时间变化升高不明显;B组MCP-1浓度随时间变化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P<0.01(除12 h段外);C组随时间变化进一步升高,48 h时仍持续高水平,与A、B组比较P<0.01.结论 葡萄糖刺激系膜细胞MCP-1表达和合成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高的表达和合成的MCP-1水平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损害及其抗炎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损害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的抗炎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R组)。R组以罗格列酮(5mg/kg-1·d-1)灌胃,D组和C组灌以相应量的生理盐水,监测各组鼠尾外周血血糖。第8周时,检测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浓度及12h尿液中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ICAM-1和MCP-1的排泄水平。处死大鼠留取肾脏标本,观察其在电镜下形态学的变化并分别采用逆转录PCR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脏组织ICAM-1和MCP-1mRNA的表达。结果第8周时,D组的血糖、HbA1c、肾脏肥大指数、尿蛋白排泄率及血、尿ICAM-1和MCP-1水平均高于C组(P<0.01),肾组织ICAM-1和MCP-1mRNA表达也显著增高(P<0.01),电镜下肾组织结构病变明显;与D组比较,R组除血糖和HbA1c水平外,其它各项指标均降低(P<0.05或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亦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部分可能与其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B细胞株NIT-1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NIT-1细胞按5×104个细胞/孔至24孔培养板中培养,根据培养基RPM1640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以下5组:G1组(5.6 mmol/L)、G2组(11.1 mmol/L)、G3组(16.7 mmol/L)、G4组(22.2 mmol/L)及G5组(27.6 mmol/L),继续培养72 h后,分别给予10-5 mmol/L罗格列酮干预48 h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胰岛素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1)罗格列酮能够明显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施加罗格列酮浓度10-5 mmol/L 48 h时后,能够明显抑制16.7 mmol/L、22.5 mmol/L和27.6 mmol/L浓度的葡萄糖所诱导的细胞凋亡.(2)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浓度葡萄糖组NIT-1细胞的增殖活性.(3)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葡萄糖浓度组的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调节改善的胰岛B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环境及罗格列酮干预对分化成熟脂肪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IR)和受体2(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3T3-L1,分别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空白对照、5.6、11.2、25.0 mmol/L)的培养基和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并添加10 nmol/L罗格列酮的培养基分组培养24 h,Real-time PCR检测3T3-L1脂肪细胞AT1R和AT2R基因表达.结果 5.6 mmol/L葡萄糖处理组AT1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和11.2、25.0 mmol/L葡萄糖处理组(P〈0.05);AT2R基因表达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上调(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罗格列酮干预组AT1R和AT2R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与相应浓度的葡萄糖处理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AT1R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作用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减弱;AT2R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作用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加强.结论 罗格列酮对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脂肪细胞AT1R和AT2R基因表达变化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康颗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对血管炎性因子VCAM-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模型组、冠心康治疗组,饮食量为100g/d。分别于第1、6、10周兔耳中央动脉取血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第10周末处死动物,动脉组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动脉血管中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基因表达。结果:第6、10周末模型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P〈0.05)。第10周末模型组光镜下可见血管内膜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p65、VCAM-1以及MCP-1表达增强;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主动脉内膜损伤程度减轻;NF-κBp65、VCAM-1以及MCP-1蛋白表达减少,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mRNA表达减少。结论:冠心康颗粒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该作用与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抑制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VCAM-1和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的内皮细胞毒性和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相关炎症分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单独加5.0 mmol/L的Hcy组活力最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镜下见对照组细胞呈单层鹅卵石样紧密排列,细胞状态良好,而Hcy 5.0 mmol/L组细胞排列杂乱,凋亡增多,状态也最差。ELISA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5.0 mmol/L的Hcy能显著增强IL-6及ICAM-1表达(P<0.01)。然而GEN(10、50、100μmol/L)能够增强细胞活力,显著抑制由Hcy介导的IL-6及ICAM-1表达的增强,大大改善细胞状态,尤其是100μmol/L的GEN(P<0.01)。结论:GEN对Hcy介导的内皮细胞毒性及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JNK信号通路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Hcy培养24h,以及加入SP600125预处理再加入10.0mmol/L的Hcy作用2h。用TUNEL法检测HUVECs凋亡情况。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组HUVECs表达P-JNK的蛋白含量。结果用0.3mmol/L的Hcy干预后,HUVECs凋亡和JNK表达开始高于对照组(均P〈0.01)。100mmol/L最显著(均P〈0.01),呈浓度依赖关系;而SP600125两种浓度对HUVECs凋亡和JNK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10.0umol/L更显著(P〈0.01)。结论Hey能够诱导HUVECs凋亡和上调JNK的表达,而SP600125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表达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与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进行比较。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组(Hcy)、Hcy+EGb761组(100mg/L)和Hcy+低、中、高(12.5、25、50μg/mL)剂量柿叶黄酮组,培养72h。应用RT-qPCR方法评价各组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上述细胞因子的蛋白浓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组细胞内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浓度明显增加(P〈0.05);与同型半胱氨酸组比较,Hcy+EGb761组和Hcy+低、中、高剂量柿叶黄酮组各细胞因子mRNA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蛋白浓度均降低(P〈0.05),尤其是高剂量柿叶黄酮组结果与Hcy+EGb761组作用相似。结论柿叶黄酮能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IL-1β、IL-6和TNF-α,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其作用不亚于银杏叶提取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α-硫辛酸(ALA)对体外高糖(HG)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条件下采用正常糖组(NG组)、高渗组(HS组)、HG组和HG+不同浓度ALA组(ALA50组、ALA100组、ALA250组)与人PBMC共同培养24h和48h,并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ICAM-1蛋白的浓度。结果(1)HG组各时段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ICAM-1蛋白水平均较NG组显著增高(均P〈0.01);(2)ALA100组和ALA250组培养48h时的细胞上清液中MCP-1蛋白水平均较HG组显著降低(均P〈0.01),且两组MCP-1蛋白水平均较培养24h时降低(均P〈0.05),而ALA250组各时段的蛋白水平均较ALA100组降低(均P〈0.01);(3)ALA100组和ALA250组各时段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蛋白水平均较HG组显著降低(均P〈0.01),而两组各时段ICAM-1蛋白水平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A250组各时段的蛋白水平均较ALA100组降低(均P〈0.01)。结论HG可刺激人PBMC中MCP-1、tCAM-1蛋白分泌水平增高;ALA则可降低MCP-1、ICAM-1蛋白的表达,目其疗效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联合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MF)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MCs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G,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Man,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PTX-0.03组(P1,30 mmol/L葡萄糖+0.03 mg/mL PTX);高糖+PTX-0.3组(P2,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高糖+MMF-10组(M1,30 mmol/L葡萄糖+10μg/mLMMF);高糖+MMF-100组(M2,30 mmol/L葡萄糖+100μg/mL MMF);高糖+PTX+MMF组(P+M,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100μg/mL MMF),分别在24、48、72 h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PTX、MMF及PTX+MMF对高糖条件下MCs内MCP-1 mRNA及蛋白、FN表达的影响。结果高糖组HMCs 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的分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48 h表达最高;不同浓度的PTX、MMF均能下调MCP-1 mRNA、蛋白及FN的表达(P〈0.01);不同浓度的MMF对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分泌的抑制程度不同,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的PTX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其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PTX联合MMF组比单独PTX各组在各时间点的抑制程度更明显(P〈0.01),比单独MMF各组在各时间点抑制作用增强,(24 h,P〈0.05),但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TX及MMF可能通过阻抑MCP-1的表达及FN的分泌延缓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联合给药组作用优于单药,可能从改善血流动力及抗炎角度解释了PTX联合MMF对DN肾脏的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CRF患者60例[其中30例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6(VitB6)]和25例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浆Hcy、肌酐、尿素氮、血糖、血脂、白蛋白。结果CRF患者血浆总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组总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叶酸、VitB612周前后Hcy水平分别为(22.72±15.20)μmmol/L,(11.86±7.15)μmmol/L(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可能参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服用叶酸、VitB6可以减低Hcy水平,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Cs分为三组:①正常组(5.5mmol/L葡萄糖),②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③ADPN组(25mmol/L葡萄糖,2.5ug/mlADPN)运用MTT测定(24h,48h,96h)后MCs的增殖情况;再将MCs分为三组:①正常组(5.5mmol/L葡萄糖),②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⑤ADPN组(25mmol/L葡萄糖2.5,5,7.5,10,15,20ug/mlADPN),作用48小时后运用ELISA法测定各组MCs上清液中ICAM--1的含量。结果高糖组抑制细胞增殖,加A.ADPN后促进细胞增殖。ICAM--1在高糖组表达较高,加入低浓度ADPN对于ICAM--1表达影响不大,10--20mg/LADPN组和高糖组相比,ICAM--1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O.05),且呈剂量依赖性。姑论低浓度ADPN可以促进MCs增殖;中等以上浓度ADPN可以抑制ICAM--1在Mcs的表达。提示ADPN可能通过阻抑ICAM-1表达发挥对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MCP-1和ICAM-1)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进行研究。设立低糖对照组(NG)和高糖组(HG、E100、E200、E400,为分别含EGCG0、100、200、400μg·L^-1,分别培养12、24、48h。CCK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EGCG作用下大鼠系膜细胞的OD值,判断细胞增殖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MCP-1和ICAM-1蛋白浓度。结果EGCG能抑制高糖时系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系膜细胞处于高糖环境时,MCP-1和ICAM-1蛋白表达上调,低浓度的EGCG对MCP-1和ICAM-1蛋白的抑制效果不明显,高浓度的EGCG能明显抑制MCP-1和ICAM-1的分泌。结论在体外高糖条件下,大鼠系膜细胞在48h内以增殖为主,一定浓度的EGCG可抑制其增殖。EGCG可在蛋白水平抑制高糖刺激的大鼠系膜细胞MCP-1和ICAM-1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组为21名高血浆Hey水平〉15mmol/L、平均年龄(58±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23例年龄匹配、血浆Hcy水平≤15mmol/L、平均年龄(58±9)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胃固体排空时间用^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甘油三酯(TG)、总朋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JDL—c)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胃半排空时间(t1/2)及缓慢期时间(tlag)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并且研究组的Homa—IR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功能下降有关,同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