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袁禄春  钟志坚  邹长秀 《吉林医学》2013,34(23):4732-4732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手足口病普通病例诊断的住院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5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5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使发热及皮疹消退迅速,可缩短病程,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81.6%。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病程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罕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作对比分析。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34%,不良反应产生率为6.5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45%,不良反应产生率为22.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比单用喜炎平的疗效更为理想,安全性相对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病程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结果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其退热及退疹时间,退热退疹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时效果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喜炎平注射液替代利巴韦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给予氧疗、控制喘憋、止咳祛痰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观察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喜炎平治疗效果不低于甚至优于利巴韦林且副作用较少。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完全可以替代利巴韦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7.
利巴韦林及喜炎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及喜炎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5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双黄连治疗,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及喜炎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临床表现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和74%,治疗组比对照组病程短,并发症少。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疹愈合时间和促进口腔疱疹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5-7 d.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张惠勤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32-1833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疱疹消失、住院时间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疱疹消失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均好转。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利巴韦林雾化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将其均分成2组(n=100)。观察组使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利巴韦林治疗,7 d后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长。结果观察组显效70例,有效27例,治疗总有效率97.0%;对照组显效50例,有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疱疹消失及退烧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补液等对症处理,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加入10%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疗程3~5 d。治疗组同时联合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d)加入10%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疗程3~5 d。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效1例,其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较单一应用抗病毒药物疗效更佳,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24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23例,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哭闹、拒食、流涎、疱疹或溃疡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哭闹不安时间、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全部病例均未见发生毒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菌、退热、输液治疗基础上,喜炎平注射液比利巴韦林注射液疗效显著,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吴烨  沈建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81-82,85
目的研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2、IL-6、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手足口病患儿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6.67%高于对照组显效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恢复更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IL-2、IL-6、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肖铮铮  宋涛  王玮 《实用全科医学》2011,9(1):18-18,123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和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将年龄在4个月-3岁,病程≤2d。具有典型症状的5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液体疗法同时给予口服思密达,微生态制剂,饮食指导等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加用病毒唑10mg/(kg·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5mg/(kg·d)静脉滴注治疗,共3d。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在退热、止吐和止泻等主要症状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16%(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偶见皮疹,对血小板及白细胞无影响。结论喜炎平治疗秋季腹泻安全有效,能快速改善秋季腹泻急性期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喜炎平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免疫功能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符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诊断标准的38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并在治疗前、后行免疫功能(CD4+、CD8+、CD4+/CD8+、IFN-γ、IL-10)。结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CD4+、CD4+/CD8+、IL-10明显降低,CD8+、IFN-γ明显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应用喜炎平治疗后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利巴韦林组治疗前、后CD4+、CD4+/CD8+无明显变化(P>0.05);喜炎平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组(P均<0.01)。喜炎平组的总有效率为87.18%、利巴韦林组为77.32%,喜炎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组(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能提高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免疫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咽喉肿痛及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疗效显著,能够快速退热,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71-72,76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微生态制剂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d.d),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喜炎平7.5mg/(kd.d),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显效率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63.3%,研究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50mg/d静脉滴注,同时口服泛昔洛韦,每次250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500mg/d静脉滴注,3、7、12、18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皮损及神经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剂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基线资料齐同的血清HCV-RNA阳性的代偿期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3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个组:甲组23例,男/女:10/13,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2g/次,3次/d,2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乙组26例,男/女:12/14,皮下注射凯因益生150×104IU/次,隔日1次,口服利巴韦林胶囊0.6g/d,疗程48周;丙组24例,男/女:13/11,皮下注射派罗欣60μg/次,1次/周,口服利巴韦林胶囊0.6g/d,疗程4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12、24、48周采血,化验HCV-RNA、肝纤维化4项,比较3组患者疗效,按α=0.05标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小剂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组在病毒学应答率方面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χ2=61.49,P<0.001;迟发病毒学应答(lated virological response,LVR)χ2=27.66,P<0.001;无病毒学应答(non virological response,NVR)χ2=23.03,P<0.001];小剂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组在抗纤维化方面优于其他两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typeⅢcollagen,PCⅢ),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在治疗终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 F=3.692,P=0.038;C-ⅣF=5.290,P=0.007;PCⅢF=6.153,P=0.003)。【结论】小剂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不仅可以清除HCV,同时还能抑制纤维化进展,治疗代偿期肝硬化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