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与心肌损害、心肌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46例,结果:近年来小儿病毒性肺炎合并心肌损害,心肌炎愈来愈多,其中暴发性心肌炎4例,心包炎3例,且暴发性心肌炎者无一存活,结论:小儿病毒性肺炎容易合并心肌损害、心肌炎,呈正相关性,且多由柯萨奇病毒B组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快速诊断柯萨奇B族病毒脑炎,以便早期治疗。方法: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特异性柯萨奇B族病毒IGM抗体。结果: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阳性,占30.5%。结论: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柯萨奇B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快速诊断柯萨奇B族病毒脑炎,以便早期治疗。方法: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特异性柯萨奇B族病毒IgM抗体。结果: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阳性,占30.5%。结论: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柯萨奇B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概述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 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原位PCR诊断青年型急性心肌梗塞的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方法 应用原位PCR法对具有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演变年轻患者的心肌活检组织进行CVB检测,以明确病因。结果患者的心肌活检组织中CVB-RNA显示阳性。结论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疱疹,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2].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3].  相似文献   

7.
1.应用柯萨奇B病毒(CVB)蛋白合成肽抗原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中CVBIgM抗体。我们在该项目中研究了应用柯萨奇B病毒(CVB)蛋白合成肽抗原检测心肌炎患者血清中CVBIgM抗体,并探讨了其在VMC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1)通过对CVB衣壳蛋白VPI及VP3保守区的亲水性、抗原性、表面概率及二级结构的分析,初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我科于2008年5月3日至7月10日共收治114例手足口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疱疹,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2])。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3]。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株从无菌性脑膜脑炎患者中分离到的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分离株KMA103-09进行VP1区的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用Hep-2、RD细胞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肠道病毒组合血清进行鉴别,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目的片段,测序后进行VP1基因分析,用Mega4.1等软件分析处理。结果肠道病毒组合血清鉴别为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B3),从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CVB3,其VP1区的核苷酸长度为849bp,未发现核苷酸插入与丢失。与山东04433/SD/CHN/2004/CB3株、山东05280/SD/CHN/2005/CB3株及山东YZ127/SD/CHN/2005/CB3株氨基酸同源,与其余国内分离株同源性高于为99.29%,与国外毒株的同源性为95.41%~96.47%。在进化树上与AM06HZ/SD/CHN/2006/CB3株显示在同一个分支上。结论分离的肠道病毒为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B3),分离株(KMA103-09)VP1区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特异性抗体(CVB~IgM)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62例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心肌炎50例,疑似心肌炎12例)及30例非心肌炎患儿的柯萨奇B组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CVB—IgM阳性者分别为:心肌炎组56%(28/50),疑似心肌炎组42%(5/12),非心肌炎组13%(4/30)。心肌炎与非心肌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肌炎与疑似心肌炎组CVB—IgM阳性率分别与病程关系为:病程<1个月、1~6个月及>6个月IgM阳性率分别为65.9%、25%和16.7%,其中病程<1个月、1~6个月及>6个月的阳性率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测定CVB—IgM以及远期的追踪均具有病原学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87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中61例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中EV感染的发生率是70.10%,其中脑膜炎40例(65.57%),脑炎21例(34.43%)。21例脑炎病儿的脑脊液标本经分型引物检测,17例(80.95%)阳性,其中埃柯病毒12型9例,柯萨奇病毒B3型5例,埃柯病毒7型1例,柯萨奇病毒B5型1例,柯萨奇病毒A9型1例。61例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为急性起病,5—10月份高发(85.25%),发病年龄高峰在3~5岁(44.26%)。EV脑膜炎的主要特征是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细胞数增加,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较大儿童可诉有乏力、畏光、肌痛,婴幼儿常伴有腹泻和皮疹。EV脑炎根据主要症状临床分型为昏迷型(3/21)、癫痫型(3/21)、精神障碍型(1/21)、小脑炎型(1/21)、脑干脑炎型(2/21)和混合型(11/21)。常规治疗后脑膜炎和大部分脑炎病儿完全恢复。4例重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病儿GLASGOW昏迷评分均<7分,其中1例完全康复;1例运动障碍,经1年康复治疗后生活自理;1例癫痫、1例精神障碍伴癫痫,均可被药物完全控制。结论 EV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脑膜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预后良好;大部分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住院儿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近3年院内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状况,认识柯萨奇病毒B组与小儿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观察了796例病儿,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18例、肺炎179例、哮喘106例、心肌炎155例、紫癜19例,其他疾病89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B组(CVB)的抗原(CVB-Ag)和抗体IgM(CVB-IgM)。结果:(1)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CVB阳性率分别是47.25%和48.0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哮喘、心肌炎和紫癜儿CVB阳性率分别是62.265、61.25%和68.42%,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CVB阳性率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P<0.05);(3)其他疾病组和健康儿CVB感染发生率均低(分别是15.73%和3.33%),两组间无差异。结论:CVB感染与小儿多种疾病相关,尤其应该重视研究CVB感染与哮喘、病毒性心肌炎和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多年来各国学者对本病的病原学、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 1975年 Kohler和 Milstein创建了生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以来 ,许多学者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心肌炎的各项研究中。本文综述近年来柯萨奇 B组病毒 ( Coxsackievirus B,CVB)单克隆抗体 ( Monoclonal antibodies,m Ab)在病毒性心肌炎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1 柯萨奇 B组病毒单克隆抗体在病毒性心肌炎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CVB是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致病病毒[1 ] 。CVB分 1~ 6型 ,同一型 CVB病毒因抗原决定簇的不同而有多种毒株 ,病毒株是影响其致病性的重要因素。病毒间的抗原变异是导致抗原决定簇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作为检测病毒抗原的多克隆抗血清可中和所有的 CVB同型株 ,但不能显示出同型中不同病毒株间的抗原异同。而 m Ab可以准确比较出 CVB同型株间的异同。Webb等 [2 ]利用特异性 m Ab对 CVB4抗原决定簇的多态性进行研究 ,提示 Jvb和 Edw株间的抗原片段表达的质量和数量均存在...  相似文献   

18.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此类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血清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25%~50%急性心包炎患者、36%~65%急性心肌炎患者有近期或复发的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B group,CVB)感染。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一直未明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对这类病毒及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现就柯萨奇病毒致心肌炎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2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夏秋季易流行。多发生于婴幼儿。其临床特征是发热、手足臀及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和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我们对本院2008年6月5日—8月5日的23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及其病原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北京市某医院发生一次新生儿柯萨奇B3病毒感染流行,发病35例,合并病毒性心肌炎8例,2例死亡,尸解病理诊断为急性弥漫性非化脓性心肌炎。为明确病原学诊断,用ELISA测患儿血中柯萨奇B病毒抗体IgM;用PCR测患儿血及心肌组织中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RNA;用大便及咽拭子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证实此次流行的病原为柯萨奇病毒B3。认为ELISA、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强,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