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9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T-PCR法分析bcr/abl融合基因。 结果:9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h1染色体阳性者83例(87.4%),bcr/abl阳性阳性者90例(94.7%),Ph1和bcr/abl均阳性83例(94.7%),Ph1阴性、bcr/abl阳性7例(7.4%),Ph1和bcr/abl均阴性5例(5.3%)。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Ph1和bcr/abl均阴性。 结论:Ph1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体系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Trizol试剂提取细胞RNA,用特异引物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并作灵敏度实验。结果本研究灵敏度可达104的稀释水平,46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91.3%,其中b3a2有27例,b2a2有15例。结论 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弥补了细胞形态学诊断的不足,并为CML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Ph染色体阳性he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原因。方法对6例CML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常规、外周血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cr/abl融合基因RT—PCR检测。结果6例标本骨髓象血象均符合CML慢性期,PIl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结论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结果原因复杂,除实验因素如RNA总量不足或降解,RNA酶的存在或逆转录合成eDNA量的不足外,还可能存在未知因素或少见类型的ber/abl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标双融合荧光原住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G显带(CCG)核型分析、双色荧光原住杂交(D—FISH)和染色体涂染技术,检测了29例CML患者骨髓中期分裂相和间期细胞。结果:CCG检出Ph( )24例,D—FISH检测均为bcr/abl( );Ph(-)5例,其中4例核型为46,XY,经D—FISH检测2例bcr/abl( ),2例ber/abl(-),另1例核型为46,XYt(20;22),D—F1SH检测ber/abl( ),以9号,20号和22号全染色体探针涂染,确定该例核型为46,XYt(9;20;22),D—FISH检测总阳性率为93.10%(27/29),高于CCG检查时阳性率82.76%(24/29)(P=0.025)。结论:与CCG方法相比,D—FISH检测CML的ber/abl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CML临床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监测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根据Ph染色体的检测结果,结合外周血象、骨髓象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使CML区分为三型,即典型(Ph^ /bcr/abl^ 或Ph^-/bcr/ab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非典型(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α—CML)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并且使早期CGL得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 -PCR)技术,对8例复治CML患者和作为对照组的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同时比较患者的血象、骨髓象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CML中7例慢性期(CP)和1例急变期(BC)患者,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bcr/abl融合基因,而对照组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为阴性.结论 bcr/abl基因是CML发病的分子基础,定量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对于CML的诊断、临床分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燕 《四川医学》2014,(6):754-754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43岁。因头晕、疲乏近半年,加重2d于2012年10月26日入院。入院前半年出现疲倦、头晕、食欲减退,并伴左肋下胀满感,患者未经诊疗。入院前2d自觉症状加重就诊。既往体健,无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疾患及癌症病史。查体:神志清楚,重度贫血貌,皮肤无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骨髓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2例CML均检出bcr/abl基因的存在,其中2例伴ASS基因缺失.结论: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能为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最有效治疗手段为骨髓移植(BMT)。但异体BMT供髓者缺乏,且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自体BMT常因骨髓净化不彻底导致复发。所以探讨CML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原因,是探索CML病因进而力争治愈CML的关键。   1 bcr/abl表达产物及功能   90%以上CML患者骨髓全部造血细胞内出现Ph1染色体,由位于9号染色体q34.11的c-abl基因与位于22号染色体q11.21的c-sis基因相互易位,形成t(9;22)(q34.11;q11.21)所致。22号染色体上断裂点集中在约5 800 bp的区域内,称M-bcr。CML中bcr/abl融合方式有2种:bcr第3及第2外显子分别与abl第2外显子融合成b3a2及b2a2型,二者差75 bp,均表达210 000的蛋白,即p210bcr/abl (p210)。此外还有bla2型(p185),主要见于ALL。  相似文献   

10.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90%患者在慢粒慢性期具有Ph染色体,极少数病人同时伴有附加异常[1].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染色体核型具有Ph染色体外还伴有附加异常,并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明显增高者,实属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初发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转录子类型与临床关系。方法 使用RT PCR对 5 1例初发CML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转录子检测。结果 b3a2型患者血小板数高于b2a2型患者 ,但b3a2型患者WBC数低于b2a2型患者 (P <0 .0 5 ) ;血红蛋白浓度与b2a2型患者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b3a2型和b2a2型患者比较AKP和Ph1染色体比例无差异 (P >0 .0 5 ) ;M bcr/abl阳性患者伴m bcr/abl阳性率为 47 0 % ,其中b3a2型患者有m bcr/abl融合基因转录子 14例 ,b2a2型患者有 10例。结论 b3a2型CML患者初发时更易有血小板升高表现 ,但b2a2型患者更易有WBC数升高的表现 ,较多的初发CML患者同时伴有m bcr/abl阳性。  相似文献   

12.
RT-PCR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提高RT-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探讨最适逆转录酶用量、最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PCR周期数,确定bcr/abl的融合类型,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改变PCR条件,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减少到常规的1/4(5 U),退火温度由原来的50℃增加至60℃,反应周期数由原来的30周期增加到45周期,检测临床164例CML患者标本。结果:可使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由原来的10-4提高至10-5~10-6。155例Ph染色体阳性的患者中发现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其中b3/a2型78例,b2/a2型54例,b3/a2和b2/a2两型均有者为23例;9例Ph染色体阴性病例中,b3/a2型1例,b2/a2型3例,两型均有1例,阴性4例(即Ph-bcr-CML)。 结论: 几乎所有CML患者都有bcr/abl融合基因,并存在不同类型,有少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两类不同嵌合体的白血病细胞,即两种不同的突变细胞株,预示着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bcr/ab1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cr/ab1融合基因的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8例复治CML患者和作为对照组的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bcr/ab1融合基因检测;同时比较患者的血象、骨髓象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CML中7例慢性期(CP)和1例急变期(BC)患者,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bcr/ab1融合基因,而对照组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为阴性。结论bcr/ab1基因是CML发病的分子基础,定量检测bcr/ab1融合基因对于CML的诊断、临床分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bcr/ablP210融合蛋白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的DNA损伤模型,探讨bcr/abl融合蛋白对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彗星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2O2诱导的BaF3-P210细胞的DNA损伤建立DNA损伤模型,以空载体转染BaF3-MIGR1细胞为对照;用彗星实验对两组细胞在DNA损伤后的修复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动态观测.结果:彗星实验确定了细胞DNA损伤模型的建立条件是:采用50 μmol/L终浓度的H2O2对BaF3-MIGR1细胞和BaF3-P210细胞进行染毒,H2O2作用温度和时间均为4℃,10 min.BaF3-P210细胞与BaF3-MIGR1细胞相比DNA损伤后修复时间缩短,在损伤后60 min即可达到完全修复,而后者在损伤后120 min才能完全修复(P<0.05).结论:建立了表达bcr/ablP210融合蛋白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细胞的DNA损伤模型,并发现bcr/abl融合蛋白可增强BaF3-P210细胞的DNA损伤后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生物体视学角度分析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γ-射线对IM9细胞中的bcr和abl基因在间期核内三维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abl和bcr基因在间期核内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且该分布区域在细胞周期中呈规律性的动态变化。放射性照射会使abl和bcr基因之间的距离缩短。结论abl和bcr基因在间期细胞核内的易接近性是bcr/abl融合基因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bcr/abl的特异性si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初步探索对K562细胞bcr/ablmRNA和P210蛋白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bcr/abl基因核苷酸序列,按照Tuschl设计原则,选择设计双链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再转化为能表达其小发卡结构RNA(smallhairpinRNAs,shRNA)的DNA序列,并与pTER质粒定向连接,构建受控于人RNA聚合酶启动子H1的真核表达载体pTER117、pTER363,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K562细胞,用RT-PCR分析bcr/ablmRNA的表达,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210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bcr/abl融合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pTER117、pTER363,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转染K562细胞24h后,pTER117、pTER363分别使bcr/ablmRNA的相对水平下降52%、43%,使P210蛋白分别下降47%、40%。结论bcr/abl融合基因si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有效干扰K562细胞bcr/ab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bcr/abl mRNA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目的探讨bcr/abl基因表达水平与白血病诊断、预后的关系及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意义.②方法荧光定量RT-PCR法(FQ-RT-PCR)测定34例不同类型及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白血病病人bcr/abl基因的表达.③结果对照组bcr/abl基因表达均为阴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bcr/abl基因表达阳性率为89.5%(17/19),经治疗达临床缓解者8例,bcr/abl基因表达均值为(2.43±0.67)×105基因拷贝/L;初诊CML未经治疗及治疗无效并发生急变或死亡者bcr/abl基因表达均值为(2.60±0.90)×107基因拷贝/L,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t=3.43,P<0.01).随访4例CML,2例治疗缓解,bcr/abl转录减少,无阴转;持续增高2例中,1例急变,1例死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bcr/abl表达阳性率为11.8%(2/15),均复发,1例死亡,bcr/abl基因转录复发前表达明显增高.④结论 FQ-RT-PCR实验方法灵敏、快速、特异性好、结果准确;bcr/abl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观察及动态监测,有助于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与分型,以及推测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存在状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细胞遗传学特性及其与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 短期培养法直接法G显带检测CML的骨髓染色体核型,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L的bcr/abl融合基因,统计学方法采用t 检验.结果 264例CML患者的骨髓染色体检测,检测出Ph染色体阴性14例,阴性率5.3 %,其余为Ph染色体阳性,阳性率为94.7%.在观察到CML急变的43例患者中,标准Ph染色体22例,Ph染色体阴性9例,双Ph染色体2例,变异Ph染色体3例,标准Ph染色体伴其它染色体易位3例,Ph染色体阴性伴其它染色体易位1例,Ph染色体阴性伴倒位2例,Ph染色体阳性伴倒位1例.43例患者中24例患者急变时发生了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改变,19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没有发生变化;[t(9;22)(q11;34)]的CML患者与[Ph-,变异Ph,复杂染色体]的CML患者急变时间(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加速/急变期发生克隆演化;(2)[Ph-,变异Ph,复杂染色体]的CML患者急变时间(月)明显短于[t(9;22)(q11;34)]的CML患者;(3) 染色体核型和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可为诊断提供可靠、可循的依据,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与进展期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85例CML慢性期、24例加速期及19例急变期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检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疗效,评估总生存及疾病进展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观察其副作用.结果 ①CML慢性期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完全分子学缓解率分别为100%、82.4%和21.2%,预计5年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2.1%、84.7%,均明显高于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P<0.0001).②CML慢性期中初治42例患者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完全分子学缓解率、5年总生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9%、26.3%、100%和95.2%,与干扰素治疗失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CML慢性期严重血细胞减少明显少于加速期及急变期(P<0.0001),非血液学副作用均少见且轻微.④多因素分析显示伊马替尼治疗前有干扰索等其他治疗及停药时间长为影响CML慢性期患者获得细胞遗传学缓解、PFS的独立不利因素.结论 CML早期应用伊马替尼疗效佳、安全性好,伊马替尼应作为其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