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振扬 《河北医药》2006,28(4):300-300
由于CT的普及和MRI的临床应用,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率大为提高,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我院1987年以来诊治的24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并积极治疗.方法 对本院2005年5月-2006年5月19 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科和神经外科脑外伤合并脑梗死14例,待病情稳定后转神经内科治疗,轻微脑外伤合并脑梗死,直接收治神经内科5例,均经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临床上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脑损伤的存在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脑梗死是指头部外伤后出现的迟发偏瘫及言语障碍等症状及体征.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经过CT证实并治疗外伤性脑梗死149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头颅CT及MRI的普及,外伤性脑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合并外伤性脑梗死的病人2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伤后1年按格拉斯哥(GOS)分级判断预后.结果 恢复良好14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死亡4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受压、痉挛、损伤,血流及血液状态改变:伤后自由基反应,生理和解剖因素等是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卢进发  古彩喆 《河北医药》2013,(17):2638-2639
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脑功能损害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预防或减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及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50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出院时20例(占40%)基本恢复正常,22例(占44%)遗留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死亡8例(占16%).结论 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颅内压增高、年龄等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及时解除颅内高压,减少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的刺激,清除自由基,同时注意到年龄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是颅脑损伤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少见,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8%,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我科近年共收治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例,现将其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7~69岁;车祸伤10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2例.2例有高血压病史,所有患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  相似文献   

9.
胡安 《北方药学》2012,9(5):69-69
目的:外伤性脑梗死,是头部外伤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较大范围梗死,更进一步加重脑部功能的损害,意识障碍增加,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部分临床病例试验分析,进一步提高外伤性脑梗死的手术治疗的疗效,降低死亡率。方法:降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对于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注意是否合并或继发脑梗死的存在,并尽可能在发生梗死前实施手术。结果:临床中,原发性损害的症状往往掩盖了继发性脑梗死的症状和体征,使得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发现及诊断相当困难。结论:现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苏学 《江西医药》2008,43(4):375-376
外伤性脑梗死任何年龄均有发病,较易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区和颞枕部。发生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复杂,是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所致。外伤性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效果,为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帮助。方法对45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伤情(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低血压或创伤性休克、脱水药、止血药等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结果伤情重、脑疝、颅底骨折、低血压或创伤性休克、脱水药过度使用及止血药使用不当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本组病例经积极治疗恢复良好12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死亡9例。结论预防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减少外伤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缺血性改变,属常见病。近年来发现,一些脑梗死患者与颅脑外伤有明显关系,被称为外伤性脑梗死。据资料报道,成人外伤性脑梗死极少发生在基底核一内囊区,笔者收治1例病人,经MRI确诊为双侧基底核区丘脑及脑桥多发外伤性脑梗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综合国内外文献加以阐述。结果外伤性脑梗死并非少见。颅内压增高、脑缺血、伤后止血剂应用是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结论及时降低颅内压,维持收缩压正常,避免抗纤溶药物应用是减少外伤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外伤后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1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护理措施.结果 恢复良好6例,残疾4例,死亡1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能力,预见性观察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脑梗死的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8年12月本院3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脑梗死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结论研究提示须重视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5年9月~2007年3月经临床、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28例,CT扫描采用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120KV,310MAs,其中1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28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例中,2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1例首次CT检查即发现脑梗死,4例首次CT检查阴性,外伤后24-27hCT复查发现脑梗死。儿童脑梗死6例(约占21.4%),发生于手术后脑梗死8例(约占28.6%)。结论CT扫描不仅能对外伤性脑梗死作出准确诊断,还能估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脑梗死不同临床时段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在不同临床时段的治疗。方法本组17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伤后12h以内者通过动脉内溶栓治疗;伤后12h以上者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结果17例患者治愈14例(82.4%),残疾3例(17.6%)。结论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伤后12h以内的外伤性脑梗死以及采取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伤后12h以上的外伤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致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8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年龄、性别、D-二聚体含量,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发生情况等,分析颅脑损伤后合并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800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30例,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2例。年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及D-二聚体是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早认识及处理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9月本科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本组恢复良好19例,中度残疾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清  刘士兰  王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919-1920
外伤性脑梗死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脑创伤后患者的脑血管出现痉挛或者闭塞现象严重的情况而引起的组织缺血以及梗死症状,对神经功能起到阻碍的影响[1].而大面积的外伤性脑梗死是指患者的梗死部位直径超过4~6 cm,在临床中致残率和病死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