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检测2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以便了解该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亚型携带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分离到的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16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6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3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为100.0%;共检出4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检出blaTEM16株、blaSHV1株、blaCTX-M-1 cluster 3株、blaCTX-M-9 cluster 14株,检出率分别为80.0%、5.0%、15.0%、70.0%,C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blaDHA2株,检出率为10.0%,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blaOXA-1 cluster 3株,检出率为15.0%;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每一株均有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少者检出1种,多者同时检出24种,且该组菌株blaCTX-M总检出率85.0%。结论产β-内酰胺酶基因是该组大肠埃希菌对β-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常州地区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抱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TEM、SHV等17种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仪测序.结果 80株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46.3%,37株大肠埃希菌检出TEM、SHV、CTX-M-1群、OXA-1群和DHA 5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1.1%、78.4%、21.6%、10.8%、5.4%;37株菌中有36株至少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24株同时检出>2种β-内酰胺酶基因,1株菌最多同时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只有1株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大肠埃希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成为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类型的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比较研究大肠埃希菌(E.coli)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的分布.方法采用多底物改良相邻纸片法检测195株,其中S1期75株、S2期60株和S3期60株;E.coli所产各种β-lase.结果 S1期E.coli总β-lase检出率为70.67%,其中产青霉素酶18株(24.00%),产广谱酶8株(10.67%),产ESBLs 27株(36.00%),未检出其他β-lase;S2期E.coli总β-lase检出率为81.67%,其中产青霉素酶5株(8.33%),产广谱酶17株(28.33%),产ESBLs27株(45.00%),未检出其他β-lase;S3期E.coli总β-lase检出率为91.00%,其中产青霉素酶3株(5.00%),AmpC酶1株(1.67%),广谱酶10株(16.67%),产ESBLs29株(48.33%),同时产ESBLs AmpC酶株8株(13.33%),酶抑制剂耐药的β-内酰胺酶4株(6.00%,1株IRT、1株IRBSBLs、2株IRESBLs),未检出碳青酶烯酶.结论本组E.coli所产各种β-lase的总产酶率、β-lase类型数均随时间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尤其要了解TEM与SHVβ-内酰胺酶基因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1月医院分离的2277株大肠埃希菌用VITEK-32 GNI+鉴定,GNS-145和GNS-448检测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氨类、喹诺酮类等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其中3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用聚合酶连反应(PCR)检测TEM和SHV基因型别的流行状况.结果 共检出1025株ESBLs阳性菌株,ESBLs检出率为45.0%;21种抗菌药物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曲南、头孢匹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83.0%、74.0%、52.0%、52.0%、29.1%、27.8%、16.5%、47.0%、31.0%、54.5%、53.0%、56.8%,10.0%、53.9%、38.5%、5.0%、4.0%、5.0%和5.0%,未检出哑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株;3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PCR检测结果TEM阳性25株,SHV阳性14株,检出率分别为69.4%和38.9%.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霞,尤其足产ESBLs大肠埃希菌存在着严重的多药耐药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TEM和SHV基因检出率高,且与多药耐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产ESBLs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的耐药性关系.方法 自临床分离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LEN、CTX-M-1、CTX-M-9、VEB、GES、PER.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LEN、CTX-M-1、CTX-M-9、VEB、GES、PER阳性率分别为75.0%、20.0%、95.0%、15.0%、70.0%、5.0%、85.0%、70.0%,β-内酰胺类药物及含酶抑制剂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TEM、LEN、CTX-M-9、GES、PER基因携带率高,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可能与细菌携带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有关,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并存在暴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ECO)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plase)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多底物改良相邻纸片检测糖尿病患者感染ECO60株所产各种β-lase。结果60株ECO总β-lase检出率为81.67%,其中产青霉素酶5株(8.33%),产广谱酶17株(28.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7株(45.00%),未检出亚胺培南酶;27株产ESBLs菌株中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为底物的分别为25、25、26株。结论糖尿病患者感染ECO所产各种β-lase以广谱酶、ESBLs为主,未检出亚胺培南酶,产ESBLs菌株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检出率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和菌株的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K-B法测定自临床分离的8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等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TEM、SHV、CTX-M-1、CTX-M-3、CTX-M-9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83株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CTX-M-3、CTX-M-9阳性率分别为85.5%、36.1%、22.9%、32.5%、13.3%,对丁胺卡那霉素、厄它培南、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完全敏感,对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及含酶抑制剂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TEM、SHV、CTX-M-1、CTX-M-3基因携带率较高,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可能与细菌携带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有关,临床应结合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检测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从尿路感染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分离的202株大肠埃希菌,采用ATB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产ESBLs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202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81株,占40.09%;非产ESBLs菌121株,占59.91%。产ESBLs菌的耐药率为70.37%(57/81),非产ESBLs菌的耐药率为26.45%(3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耐药性强,应结合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β-内酰胺酶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中的存在及流行情况,为临床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1-10月医院临床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应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认;PCR方法对菌株进行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结果 159株细菌中有81株检测到TEM、SHV、OXA-1和CTX-M-1等12种耐药基因,123个基因片段,主要耐药基因为TEM和SHV,其中大肠埃希菌以TEM为主,占33.3%,肺炎克雷伯菌则以SHV为主,占27.9%,且有7株SHV和LEN双阳性菌株和2株LEN得以准确区分;有16种基因型,51.9%含有>2种耐药基因,其中产AmpC酶13株,4株与ESBLs并存.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高,多药耐药性严重;加强对产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的监测十分重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一组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状况,了解该组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到的20株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均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20株菌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20株菌共检出5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20株菌有明显的聚集性,分A与B二个群,并有4个克隆传播。结论本组20株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同时携带了β-内酰胺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是对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本组菌检出的4个克隆高度疑似医院感染,同一克隆菌株携带相同基因。  相似文献   

11.
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EtestESBLs试条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株进行1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为21.4%,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几乎全部耐药;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重视ESBLs的监测,防止医院内暴发流行,根据耐药特性,亚胺培南是目前治疗ESBLs阳性菌株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及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B、C、D等4类β-内酰胺酶24种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TEM、CTX-M-1群和OXA-1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5.0%、40.0%和10.0%,其余21种基因均未检出;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到19株占95.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C,经测序比对除11号株外,其余18株占90.0%均存在突变.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变异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42.9%),其次为CTX-M-3组(17.9%).结论 ESBLs引起的耐药是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耐药机制,由其引起的耐药常常表现为多药耐药;ESBLs的基因型主要为CTX-M型,其中CTX-M-14型为多,其次是SHV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质粒AmpC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M-H药敏平板对4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8种β-内酰胺酶基因、2种质粒AmpC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40株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LEN、CTX-M-1、CTX-M-9、VEB、GES、PER阳性率分别为55.0%、7.5%、55.0%、12.5%、45.0%、5.0%、45.0%、35.0%,质粒AmpC酶基因ACT-1、DHA阳性率分别为57.5%、40.0%,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阳性率为47.5%。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β-内酰胺酶基因、质粒AmpC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非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用K-B法和双纸片扩散法对大肠埃希菌的药敏和ESBLs表型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结果ESBLs检出率为52.11%,未分离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产ESBLs菌株多数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曙唑耐药率≥75.68%,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且为多重耐药菌株,治疗可选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必要时联用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变迁和门诊(社区)、住院病人的不同耐药特点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情况。方法 应用MicroScanAutoScan - 4专用NC鉴定板检测2 4 4株大肠埃希菌对2 0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根据仪器专家系统筛选产可疑ESBLs菌株,用表型确认试验进行确认。结果 3年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敏感性稳定在90 %以上,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的敏感性稳定在70 %以上;2 0 0 1年与2 0 0 3年相比,头孢噻肟的耐药性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 86 ,P <0 .0 5 ) ;来源于门诊、一般住院病人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逐渐增高(P <0. 0 5或0 . 0 1)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第4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达72 .2 % ,明显高于头孢他啶耐药率(40 . 7% ,χ2 =2 1. 77,P <0 .0 1)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其他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70 % ;门诊、一般住院病人和ICU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分别为30 .8% ,4 6. 5 % ,85 . 7% (χ2 =9.0 8,P <0 . 0 5 )。结论 门诊、一般住院病人和ICU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递次增高与产ESBLs大肠埃菌分离率增加有关;产ESBLs大肠埃希菌已对头孢吡肟呈高耐药  相似文献   

1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倪朝辉  郑文旭  李凡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37-1239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株ESBLs基因与氨基糖苷修饰酶(AME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对49株临床分离株采用K-B(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和AMEs基因的携带状况,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联合检出情况.结果 该4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全部为多重耐药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以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90%,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67.3%和65.3%,对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仅为2.0%.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SBLs基因中blaTEM、blaSHV、blaCTX-M-1和blaCTX-M-9的阳性率分别为93.9%,2.2%,22.5%和59.2%.AMEs基因中aac(3)-Ⅱ、aac(6')-Ⅰ和ant(3\  相似文献   

18.
临床产多种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临床分离出产多种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进行生物学以及耐药特性研究.方法用三维试验、等电聚焦以及酶抑制试验以及接合试验,对临床分离的1株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分析,用E-TEST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该菌株三维试验为阳性显示高产AmpC酶,等电聚焦以及酶抑制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产3种等电点(PI)分别为5.4、8.2及9.0的β-内酰胺酶,等电点为9.0的β-内酰胺酶能够被氯唑西林抑制,而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等电点为8.2和5.4的β-内酰胺酶能够被克拉维酸抑制而不能被氯唑西林抑制,而且接合实验表明这两种酶的特性可以被转移到受体菌;检测表明该菌株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合剂、三代头孢菌素类甚至头孢吡肟耐药,但对碳青酶烯类的亚胺培南和伊他培南均敏感.结论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已经出现同时产AmpC、ESBLs等多种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并造成对多种三代头孢菌素及头孢西丁耐药,对临床的抗生素治疗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K-B法对3年内6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和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确证37株产ESBLs,产酶率为54.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中,对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50.0%,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耐药率约为70.0%,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结论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ESBLs的监测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20.
武汉、泉州两地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研究武汉、泉州两地大肠埃希菌 (E .coli)所产各种 β 内酰胺酶 (β lactamases)分布情况。 方法 采用多底物改良相邻纸片法检测武汉 75株、泉州 6 0株E .coli所产各种 β lactamases。 结果 ①武汉 75株E .coli,总 β lactamases检出率为70 .6 7% ,其中产青霉素酶 18株 (2 4 .0 0 % ) ,产广谱酶 8株 (10 .6 7% ) ,产ESBLs 2 7株(36 .0 0 % ) ,未检出碳青霉烯酶。 2 7株产ESBLs菌株中以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为底物的均为 2 1株 ;②泉州 6 0株E .coli,总 β lactamases检出率为81.6 7% ,其中产青霉素酶 5株 (8.33% ) ,产广谱酶 17株 (2 8.33% ) ,产ESBLs 2 7株(45 .0 0 % ) ,未检出碳青霉烯酶。 2 7株产ESBLs菌株中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为底物的分别为 2 5、2 5、2 6株。结论 ①本组武汉E .coli所产各种 β lactamases以青霉素酶、ESBLs为主 ,以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作底物的检出率相同。泉州E .coli所产各种 β lactamases以广谱酶、ESBLs为主 ,以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检出率相同 ,两组均未检出碳青霉烯酶 ;②武汉、泉州两地E .coli所产各种 β lactamases的产酶率、类型不同 ,泉州 E .coli总产酶率、广谱酶和ESBLs产酶率均高于武汉的E .coli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