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鹤  陈心秋  李菲 《肿瘤学杂志》2006,12(5):418-419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近10年收治的41例≤45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岁者占同期内膜癌患者的17.37%。患者中合并原发或继发不孕者12例(29.27%);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者14例(34.15%)。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主,子宫内膜样癌和非子宫内膜样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阳性率分别66.67%(22/33)和50.00%(4/8),≤35岁者和36~45岁者在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方面无差异(P>0.05)。治疗以手术为主,对有高危因素者加辅助治疗。[结论]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多与雌激素刺激有关,ER、PR的阳性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保留生育功能和保留卵巢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3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近年来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3年6月至2010年9月确诊子宫内膜癌患者352例临床病理资料分为两个年龄组:即年轻妇女组(≤40岁)及中老年妇女组(〉40岁)。年轻妇女组46例,中老年妇女组306例,比较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临床病理类型以及对术前术后诊断的差异性。结果:3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老年妇女患病率显著高于年轻组占86.9%(306/352),两组患者在民族、居住地区及合并肥胖、糖尿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不孕史、服用激素史、合并高血压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文化程度在中老年妇女组内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组内部城市和农村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均以子宫内膜样腺癌I期,G1,浅肌层浸润为主。结论: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年轻患者相似。年轻组病理组织学分级中高分化所占比率高于年老组,中分化-低分化子宫内膜癌所占比率低于老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不孕史、服用激素史,实际上均与这两个年龄阶段的社会人文环境有关,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疾病本身关系不大。对于早期、高分化的年轻(≤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宋学军  于爱军 《中国肿瘤》2013,22(7):592-595
[目的]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年龄≤45岁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5例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中,7例发生卵巢转移.卵巢转移发生率为8.23%(7/8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为肿瘤大体类型、子宫肌层浸润、脉管瘤栓、输卵管转移和阴道受侵(P均<0.05).[结论]保留卵巢能提高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进行彻底手术病理分期,确定无卵巢隐性转移及卵巢转移高危因素后,可以选择保留卵巢,并应对保留卵巢患者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4.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误、漏诊原因分析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确诊率.方法对1980年~1997年间临床误诊、漏诊的18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误、漏诊患者占同期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67%,误、漏诊疾病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卵巢癌、肠癌、子宫肌瘤、上节育环后子宫出血等.结论反复月经失调、不育者并且卵巢增大的年轻妇女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年轻妇女在患子宫内膜癌的同时有患第二原发癌的可能性,特别是有癌瘤家族史者.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数分化较好在病理上与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瘤样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很难区分,必须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是老年妇女疾病。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的妇女,40岁以下的妇女较少见。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为腺癌。近年来,此病发生率在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已呈明显上升趋势。我院自1986年12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16例病人,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1岁~69岁,其中50岁以上13例,占81.3%,未婚妇女1例,未有妇女8例,已绝经者6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糖尿病2例。16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子宫内膜腺癌9例,腺角化癌1例,透明细胞癌2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4例。临床表现及分期不规则明道流血…  相似文献   

6.
流行病学资料提示,近20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以欧美国家更为突出,已跃为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上海地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现居妇科癌症的第二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青年患者也相应增多.为此对本院1983年1月~1993年12月间收治的青年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探讨有关因素.1 材料与方法1.1 年龄 本组共13例,年龄30岁~45岁,平均40±5.05岁.1.2 初潮年龄与生育情况 初潮年龄13岁~15岁,平均16岁;8例≥16岁占62%,即本组有初潮延迟现象.13例中未孕育者8例,包括未婚者2例(61%).生育一胎4例(31%).二胎1例(8%).  相似文献   

7.
张丽敦  温宏武 《肿瘤》2004,24(4):399-401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从1981年1月至200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共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323例,收集其显著的临床病理资料.把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年龄≥60岁,共108例,第二组为对照组,年龄<60岁,共2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第一组患者手术病理期别为Ⅲ、Ⅳ期的占31.5%,高于第二组的20%,(P<0.05).两组患者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治疗措施相似.第一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52%,第二组为86.7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病理期别早、组织病理高中分化、行次广泛或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预后好.年龄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60岁以上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病理期别为Ⅲ、Ⅳ期者较多,年龄不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对老年患者仍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为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5.1岁,未绝经者占33.82%,绝经者症状多是阴道不规则出血伴阴道排液;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误差率较大,达22.86%一61.11%,术前诊刮与术后病理类型的符合率为86.79%;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肌层浸润越深、临床分期越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结论 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学类型间均存在差异,术前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期前后。≤4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较少见,虽然少见,但其临床及病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11例本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  相似文献   

10.
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卵巢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卵巢转移的发生率,以期为年轻内膜癌患者的卵巢保留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产科首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2例术前诊断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FI-GO手术-病理分期:Ⅰ期47例,Ⅱ期3例,Ⅲ期2例;2例Ⅲ期患者中,1例有子宫浆膜累及,1例有镜下输卵管种植转移,卵巢转移率为3.9%(2/52)。结论高分化及中分化、浅肌层浸润(<1/2)、腹水细胞学阴性、淋巴结无转移的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卵巢转移的风险较低,这些年轻内膜癌患者是否切除卵巢,尚需在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后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