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及髓象分析建湖县人民医院章龙生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因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较严重的贫血和出血及感染。我院自1981年10月~1993年12...  相似文献   

2.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造血功能障碍或衰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过去沿用传统治疗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对初诊初治全血细胞减少2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0.2%;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9.8%;而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最为多见(占17.4%),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MA)紧随其后分别占16.1%、14.4%、14.1%。非造血系统疾病中各种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占8.7%)。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最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也占相当高的比例,值得关注。非造血系统疾病中HIV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全血细胞减少可由造血系统疾病或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造血系统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低增生型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脾功能亢进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全血细胞减少在发病早期不容易诊断。笔者将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5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X):150-150
全血细胞减少可由造血系统疾病或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造血系统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低增生型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脾功能亢进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全血细胞减少在发病早期不容易诊断。笔者将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5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情况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发病率为0.5%[1].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严重血液病,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所发生的贫血.  相似文献   

7.
郭柳薇 《右江医学》2005,33(5):505-506
目的进一步认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形态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MDS患者确诊时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症状、体征、伴发疾病等临床资料。结果MDS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骨髓内外铁明显增多;95%的患者发生贫血,其中85%为重度贫血;65%患者全血细胞减少;80%患者血小板减少;60%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结论MDS为多发于老年人的难治性贫血,病态造血是诊断M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白细胞减少伴髓外造血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细胞减少伴髓外造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白细胞减少伴髓外造血患者的病因包括大整治正常骨髓象、溶血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淋巴瘤、白血病,分别占比4.17%、24.17%、3.33%、4.17%、19.17%、45.00%。结论白细胞减少伴髓外造血与溶血性贫血、婴儿期、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造血系统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坚 《浙江实用医学》2003,8(3):151-151,15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造血系统异常情况。方法:通过对82例SLE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贫血最常见,其中贫血并发血小板减少25例,并发白细胞减少13例,全血细胞减少4例,单纯血小板减少3例,溶血性贫血3例。结果:82例病人经过皮质醇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多数患者外周血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血小板及白细胞上升明显。结论:SLE可发生诸多造血系统改变,其中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与SLE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因多种病因造成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从而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患者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1.
全血细胞减少症15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右江医学》2010,38(3):282-283
目的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52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统计其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及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占比例。结果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0.9%;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9.1%;而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最为多见(占30.9%),非造血系统疾病中以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最为常见(占6.6%)。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象特点。方法对10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88例(86.2%),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急性白血病次之;非造血系统疾病14例(13.8%),骨髓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是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明确诊断的最主要手段;完整的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并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多种病因或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损伤而发生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病征.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anemia ,AA )为一种异质性疾病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上呈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传统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取决于三方面 :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综合国内外 2 0多年的研究结果 ,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而导致造血稳定状态丧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目前得到公认。除部分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明显的诱因外 ,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15.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9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9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与病因,以提高l}缶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9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进行病因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65例,占70.7%;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为27例,占29.3%.其中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e anemia,AA)20例,占21.7%,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14例,占15.2%,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8例,占8.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adysplastic syndromes,MDS)9例,占9.8%,脾功能亢进4例,占4.3%,溶血性贫血3例,占3.3%,多发性骨髓瘤(Muhiple myeloma,MM)2例,占2.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etechia,TTP)1例,占1.1%,Evans综合征1例,占1.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3例,占3.3%.非造血系统疾病包括:肝病性贫血10例,占10.7%,感染性疾病10例,占10.7%,结缔组织疾病3例,占3.3%,骨髓转移癌1例,占1.1%,原因不明3例,占3.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种多,常见为造血系统疾病,但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万芳  王琳  段虎平 《甘肃医药》2011,(12):758-759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对我院95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65.26%;非造血系统疾病占34.74%;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最为多见(占13.68%),非造血系统疾病中以慢性肝病最为常见(占9.47%)。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方能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 造血组织增生异常症为一部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的初始阶段。我们自1972年以来见到4例,详见附表。讨论本组4例特点: 1、男性3例,女性1例。2、2例大于50岁。3、发病时,3例的周围血象呈不完全血细胞减少(例1仅有白细胞减少,例3兼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例4为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另1例(例2)为白细胞增多。4、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者1例,可见有核红细胞2例,  相似文献   

18.
马芹  刘海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561-1562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发病率为0.5%。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严重血液病,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所发生的贫血。以往有医生主张,孕妇一旦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立即终止妊娠,近年来南于再障患者经过治疗后,缓解率提高,现再障合并妊娠在临床上多能见到,现将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9年间收治的8例妊娠合并再障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异常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JL  Huang XM  Zeng XJ  Wang Y  Zhou MX  Ma YH  Li RS  Shen 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30-133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系统异常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36例新诊断的SLE住院患者,其中血红蛋白≤100g/L者设为贫血组;根据白细胞计数分为2组,白细胞计数〈3.0×10^9/L者为WBC1组,白细胞计数3.0~3.9×10^9/L为WBC2组;血小板〈100×10^9/L设定为血小板减少组。无血液学异常者设定为对照组。结果贫血的患者123例,占52.1%。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慢性病贫血(ACD),82例,溶血性贫血(HA),18例,造血功能异常8例,原因未明,15例。外周血有白细胞下降者73例,占30.9%。血小板下降57例,占24.2%。无血液学异常68例,占28.8%。其中溶血性贫血组、WBC1组和血小板减低组狼疮活动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72例患者做了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49例是正常骨髓象,10例患者骨髓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2例表现骨髓巨核细胞缺乏,9例表现为骨髓三系造血增生低下,有2例表现出单纯红系造血低下。结论中国SLE患者贫血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慢性病贫血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外。SLE患者溶血性贫血比例较低,但却是SLE疾病活动很重要的指征。白细胞计数〈3.0×10^9/L和血小板下降也与SLE活动有关。部分患者骨髓造血异常是引起较严重血液学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营养性贫血     
<正> 营养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生成时缺乏造血因子,致其生成的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多数造血因子常影响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造血,亦可影响全身其它系统细胞的功能,故营养性贫血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危害更大。该类贫血可以通过预防降低其发病率。一、分类:参与造血的物质很复杂,人们比较熟知的如叶酸、维生素B_6、B_(12)、铁、锌、铜和蛋白质。多数造血因子均以辅酶的形式参与DNA或RNA的合成,或参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按照造血因子缺乏时的细胞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